安全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安全教育论文 >

煤矿企业安全教育教材的现状与改善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30 共3826字

  一、引言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矿安全教育工作,要求加强基础管理,提高煤矿职工安全意识、安全技术和素质。2012年5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煤矿安全培训规定》,对煤矿职工的安全教育、考核、发证、复审及监督管理工作做出规定。各煤矿企业建立完善安全教育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安全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将安全教育作为安全管理的头等大事来抓。教材作为煤矿企业职工教育的重要指导依据,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安全教育的效果。然而,职工教育教材与高校教材乃至职业院校教材相比,在读者群体、内容要求、阅读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在分析煤矿职工安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教材建设的要求,提出相关的建设思路。

  二、煤矿职工安全教育现状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是煤矿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抓手。但是,目前很多煤矿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煤矿企业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思想认识模糊。煤矿企业对于职工安全教育多数停留在完成国家安监总局下达的教育培训任务上,未能充分认识安全教育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2)教育流于形式。煤矿企业和各级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只从表面上关注职工是否参加了安全教育培训,而对于教育培训的效果则不了了之。(3)教育投入不足。

  近年来,随着煤炭市场的持续低迷,很多煤矿企业经营状况持续走低,这对原本已处在边缘的安全教育投入更是雪上加霜。

  (二)规章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煤矿职工安全教育管理正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如,缺乏教育评估制度,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评估体系,因此对于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只是“重过程,轻结果”;缺乏教育培训准入制度,没有形成健全的安全教育培训准入与淘汰机制,因此一些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教育方式落后、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缺乏教学管理制度,没有形成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和考试题库标准,因此各地的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各自为战”,走了不少弯路。

  (三)教育内容不合理近年来,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煤矿开采条件的复杂化,对煤矿职工安全生产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当前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内容明显滞后于煤矿现场生产的技术要求,很多已经过时的设备及安全操作方法,仍然出现在安全教育培训的课堂中;相反,一些最新的生产工艺知识和安全装备知识,没有出现在安全教育培训课堂上或安全教育教材中。

  三、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针对性不强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版的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教材理论性偏深、实践性不足,很多教材甚至是编者根据相关专业的高校教材简单改编而来。因此,在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教材中经常会看到很多艰涩的公式、枯燥的概念,而这些对于煤矿一线从业人员来说根本就是“天书”.煤矿安全培训机构采用这样的培训教材何谈培训效果。另外,不同的工种、不同的培训轮次,也要求相应的培训教材具有针对性。近年来,市场推出最多的就是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教材,但这远不能覆盖煤矿所有工种。同时,煤矿管理人员、煤矿班组长也没有专门的培训教材,基本上是在专业工种培训教材的基础上加一些管理知识拼凑而成。

  (二)内容陈旧很多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教材内容陈旧,知识点更新迟缓,没有及时补充煤矿生产中的新标准、新工艺、新材料。已经淘汰的设备、工艺、技术,已经废止的管理规定、办法,依然在教材中出现,有的甚至还占据了重要的篇幅。这就导致培训内容与煤矿职工实际工作严重脱节,甚至还会误导煤矿职工的操作,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

  (三)编制质量不高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教材的作者基本上来自煤矿安全培训机构,他们具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但是理论知识不够系统。因此,他们在编写教材时往往凭个人感性理解,不注重对相关知识点的科学考量,经常会产生一些知识性错误。同时,由于煤矿安全教育特殊的时间需求,一些培训教材在编辑出版环节也把控得不严,错字、漏字、语言叙述错误甚至词不达意的情况时有发生,给煤矿职工的学习带来很多不便。

  四、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教材建设的要求和思路

  (一)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教材建设要求

  1.读者群体要求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教材的读者是煤矿从业人员,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不太愿意接受新知识。面对这样的读者群体,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教材内容要贴近煤矿生产的实际,少讲些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多讲些安全操作方法和操作流程。同时,要根据煤矿从业人员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特点,综合运用课堂教学、多媒体演示和上机考试等培训方式,提高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效果。按照《煤矿安全培训规定》的要求,煤矿从业人员的培训分为初训和复训两种,即同一专业工种有不同培训轮次。初训面向首次从事该工种的人员以及煤矿新进人员,内容要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应注意对培训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安全法律意识和安全技术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复训每两年一次,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方面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和规范,煤矿生产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及其安全技术要求,以及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由此可见,初训和复训虽然针对的专业工种相同,但是培训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初训教材和复训教材在内容上要有所侧重,体现培训大纲的要求。

  2.作者群体要求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教材的作者应该定位于全国各级煤矿安全培训中心的教师和煤矿生产现场的技术人员。他们熟悉煤矿从业人员的知识特点和需求,了解安全教育培训的规律,但是也存在一些知识结构上的缺陷。因此,必须组建一个编委会,讨论主编人选的条件及确定方法,审定教材的编写大纲,明确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主编人员的遴选要按照编委会确定的原则和条件,根据技术水平、教学水平、职称情况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参编人员的确定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由各级煤矿安全培训中心推荐,编委会认可,主编确定;二是根据写作要求,主编自行组织编写队伍。不论哪种方式,出版社的编辑必须与主编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保持密切联系,以保证教材的编写能够满足煤矿安全教育的要求。

  (二)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教材建设思路

  1.系列化开发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教材的策划要摒弃之前一本教材通用于所有工种、所有培训轮次的做法,以培训对象为依据,形成煤矿岗位工种培训系列教材、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系列教材、煤矿班组长培训系列教材、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系列教材;以培训轮次为依据,形成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初训)系列教材、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复训)系列教材。在系列化开发中,要保持系列教材之间层次分明,以满足煤矿安全教育中的差异化需求。同时,对于系列教材中的各教材,要注意内容的针对性,以传授安全操作技术和方法为主,以传授理论知识为辅,配以典型案例分析。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中,要将最新的规程、标准体现出来,及时更新已经过时的知识点,保证教材内容贴近煤矿安全生产实际。在教材内容的表现形式上,要做到文、图、表有机结合,精心设计特色模块,合理设计排版布局,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2.立体化开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已成为煤矿职工安全教育的重要方式,于是电子版的安全教育教材受到了教师和煤矿职工的欢迎。出版社要分析这种新的需求特点,使用新的信息输出方式,如教学课件、考试题库、事故案例库、模拟仿真视频、网络链接资源等,来开发立体化教育培训教材。目前开发较多的是与纸质版教材相匹配的多媒体电子课件、网络考试系统,这不仅有利于培训教师的教学,也更能被培训人员特别是“90后”的煤矿工人所接受。在立体化开发中,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电子培训教材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所谓虚拟仿真技术,就是用一个虚拟的系统模仿另一个真实系统的技术。使用虚拟仿真电子培训教材,培训人员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煤矿生产的环境,真实体会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3.品牌化开发当下,煤矿安全教育出版市场发展还没有成熟,唯有形成出版品牌,才能在这块市场中分得更大的蛋糕。品牌源于专业,源于特色,源于质量。要创造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教材的品牌效应,必须紧贴煤矿安全教育市场,抓好教材质量。为了提高教材质量,出版社的编辑要在教材编写中发挥主导性作用,把自己的策划思想和写作要求与编写成员充分沟通,在整个系列教材的编写团队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教材品牌的树立,还需要良好的服务意识。出版社的服务工作,一是以读者的认同为导向,充分尊重读者的阅读需求;二是以合作伙伴特别是各级销售商(代理商)的认可为导向,随时关注市场反馈情况,做好贴心服务。当然,教材品牌的形成是一个不间断的动态过程,品牌产生之后并不意味着品牌教材建设即告成功,还必须通过及时的修订和市场推广来管理和维护品牌,以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

  五、结语

  随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各级煤矿企业对煤矿职工安全教育的认识逐步提高,煤矿职工安全教育的发展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教材建设作为提高煤矿安全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其建设质量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因此,坚持系列化开发、立体化开发、品牌化开发,将是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教材建设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杜进栋,孔晋华.煤矿安全培训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J].中国煤炭,2007(8):67-69.
  [2]金珠.培训教材出版“五”新论[J].出版参考,2012(4上):1.
  [3]张洪喜.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2):24-25.
  [4]汤伏祥.选题策划如何立体化[J].出版广角,2008(10):54-5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企业安全管理论文
返回:安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