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表演论文 >

怎样让淮剧与观众审美趣味保持一致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29 共1733字

  淮剧是从说唱形式的“门叹词”和傩歌的香火戏起步的。

  然而早在太平天国失败、太平军的戏班流落到盐阜地区之后,它接受了大剧种,如京剧、昆曲、徽剧等戏曲艺术的影响,在唱念做打方面从民间小戏向大戏作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在表演艺术上更上一层楼。而今现代的淮剧表演艺术形式,首先在内容上更加开阔,具有更广泛的涵盖性;在形式上也更加丰富多彩,使淮剧成为中国戏剧舞台上较为综合的艺术表演形式。

  淮剧经过百年的发展和数代人的努力,已经成为了苏北地方的文脉,得到苏北以及上海等大都市前所未有的重视,并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在起初的淮剧表演艺术形式中,淮剧艺人们自由组合演唱卖艺,在街头和露天简陋的场地,以筷子击打盘底,敲曲目演唱,内容多为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小唱段。而今的淮剧在保留了初始的许多特征之外,融合了众多的艺术形式。首要的特点是舞台形式的综合性。它是一种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等诸多艺术元素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在它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又将所能吸收的艺术成份都吸收进来,例如在它的表演形式中,除了歌舞,还包含着仪式、杂技、魔术、武术等成份。淮剧将这些成份有机熔铸为一体,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定型为以韵律和节奏为主导、以唱曲为特征、用综合艺术手段表演人生故事的舞台样式。

  淮剧表演艺术不仅是最能代表地方文化及人文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个能流变的、包容的、吸收的概念和文化系统。它不仅仅把诸多的传统表演形式和现代的文化艺术表演有机地综合到一起,而且在文化上也很好地解决了“新”与“旧”、继承与创新的矛盾。创新是淮剧延续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淮剧表演与其他地方剧种有共同之处,那就是都采用程式化的戏曲表演手法。这种程式化的表演,培养了人们去欣赏它的独特之处,让观众养成了良好的审美习惯。人们对那完美的、近似不变的程式十分痴迷,许多忠实的观众常用他们认为的标准程式来衡量演员的表演,对于符合者,拍手叫好,对于不符合者,则嗤之以鼻。

  20 世纪 80 年代后,在电影、电视、话剧、小说等文艺作品的熏陶下,人们的审美趣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是否达到“艺术的真实”为标准衡量文艺作品的质量。如果淮剧仍然死守程式,企望观众“削足适履”,无异于痴人说梦。

  这样继续下去,且不说年轻观众不会接受,就是老观众也觉得陈旧、僵硬,认为淮剧不符合艺术的真实性。当然,淮剧毕竟是传统的文艺表演形式,程式化的表演是它的特点之一,如果完全去掉程式性,这门艺术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那么,怎样才能让这种表演不改变本有的性质,又能与变化的现代观众审美趣味保持一致呢?我们只有通过探索、收集、学习、吸取其他艺术形式,走出一条将程式与体验相结合的道路。

  在盐城市淮剧团的《十品村官》一场当中,剧中角色田来顺深夜骑车去接老同学李彩珠,这一场在保留传统的程式化表演之外,充分运用了现在的舞蹈表演,西洋乐器的现场伴奏,特定的舞台灯光,时尚的服装体系,全方位的改变,为该剧增添了许多现代的特有元素,让欣赏该剧的观众记忆犹新。这段表演在保留了淮剧传统程式中的“圆场”“碎步”“亮相”等一系列动作的同时,又创造了“太空步”“横移步”等步法,富有现代舞蹈节奏,全新的舞台呈现,其内容和表演都能够比较方便地和现代人的审美情感相沟通。同样,该剧也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

  淮剧《十品村官》的上演也是一次全方位的新尝试,具有较大的突破性。因为无论是剧本结构还是唱腔表演方面,该剧都是一次全新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在一些老观众的接受之外,最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其主要因素是,该剧表现的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基层的故事情节。村民小组是当代中国农村最基层的政权单位。中国古代把县令称为“七品芝麻官”,以此类推,村民小组长就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十品菜籽官”了。而鼓励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淮剧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年轻人深入基层带领百姓致富创业的故事,同时也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

  注重淮剧地方戏的个性发展,提倡创造性,在保留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的同时,借鉴其他艺术独特的表现手法,更好地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去感受形状、色彩、质地、声音所带来的全新体验,自由地认识,通过理智、思想和想象能够更好地把握事物的联系,从而使淮剧表演艺术能够在现代舞台上获得更为新颖的创造力。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表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