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科学论文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来源: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作者:吕腾飞
发布于:2018-04-04 共204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第一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精选5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第二篇】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第三篇】 激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第四篇】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第五篇】 浅议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的经济作用

展开更多

  【第二篇】论文题目: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摘要:在我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 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实际问题, 科学、客观、合理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效果显着, 同时根据我国的国情, 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使之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理论与观念, 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下, 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丰富和延伸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必然性; 途径;

  一、解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理论, 而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和延续,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一是要结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剔除封建性糟粕, 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理论基础;二是要结合我国的经济政治特征, 使其时代特征更加鲜明, 为我国的发展奠定政治基础,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核心, 是几千年来积淀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是一种精神力量, 它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民族与国家各个方面, 所以, 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然性

  1. 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矛盾和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不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任其发展下去, 一旦给社会和国家带来震荡和冲突, 影响是极其恶劣的, 而科学、有效的解决这些矛盾、冲突、问题,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早日实现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快又好, 使国家稳定、社会和谐, 促进早日建成小康社会, 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要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 使之和谐相处, 真正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 这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相一致,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是和谐社会的构建, 这显示出了和谐社会的突出地位.

  3. 符合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目前, 我国正事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 一些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会影响改革的发展.如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等.其次国际形势也不容乐观, 虽然和平、合作、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 但国际环境依然复杂多变, 面对国际国内复杂严峻的形势, 只有社会和谐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社会和谐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 才能促进民族复兴, 使中国傲然屹立于世界的舞台, 熠熠生辉.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途径

  1.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并将其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力的发展, 而和谐社会的构建并不是短时期内就能够完成的事情, 它需要在漫长、复杂的过程中有一个客观的、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 那就是科学发展观, 使和谐社会的构建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此,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深入贯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站在事物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和矛盾, 从而带动整个社会共同行动起来, 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 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考虑和首要解决的问题.首先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落后, 满足不了新的经济形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同时城乡、区域经济要统筹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尽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绿色的、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体系.同时, 把节约资源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 加大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推广力度, 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道路越走越宽广.

  3. 积极改善民生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人民大众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是构建的主力军, 因此,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为民考虑、想民所想、急民所急, 积极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改变过去一味追求GDP经济增长为目标, 转变为全面发展, 同时提高人民群众的认知度, 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形成全民、全社会一致行动起来, 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 才能使和谐建设从自发到自觉, 推动和谐社会的深入建设.同时需要加强立法, 强化政策导向, 完善监督体制, 给人民大众提供一个和谐、法制、文明的社会环境.

  四、结语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是马克思主义观点在我国实践中形成的理论结晶, 作为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它也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 进一步创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我国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将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既符合我国的国情, 又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 形成了重要的理论创新, 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结晶, 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巨大勇气.

  参考文献

  [1]宋健.中国传统文化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吉林省教育学学报, 2010 (11) .
  [2]胡东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3) .

   点击查看更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

作者单位:
原文出处:吕腾飞.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2):10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和谐社会论文构建和谐社会论文
返回:社会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