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科学论文 >

科技政策学方法论研究议程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4-06-19 共4571字
论文摘要

  对科技政策的研究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支撑,规范的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和真实丰富的数据则是科技政策研究的基础,而确保科技政策研究科学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正是科技政策学的方法论研究,本文将专门探讨科技政策学方法论研究的问题。

  1、科技政策研究的规范化需求与趋势

  1.1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迫切需要规范的科技政策研究支撑

  从科技体制改革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以往的改革主要任务是突破在长期的计划体制下形成的科技体制,解放科技人员,解放科技生产力;而当前阶段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可以说以往改革的最重要任务是“破”,而当前的主要任务则是“立”。对于前者而言,每走一步,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而对于后者,则更需要顶层设计,需要统筹协调,“就如同盖房子打地基一样,科学性和可靠性显然更为重要。从科技政策的研究实践来看,在“破”的阶段,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更多关注的是“为什么”(why)的问题,如“为什么要增加科技预算?”,“为什么要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等等;而在“立”的阶段,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则更多关注“怎样做”(how)的问题,如“怎样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怎样实现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等等。从政策研究的角度来看,“为什么”的问题更多是靠理论推演或国际经验借鉴来回答,而“怎样做”的问题具有更高的系统性和复杂性,要科学而可靠地回答这类问题必须具有更坚实的实证基础以及更规范的研究支撑。因此,科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对科技政策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科技政策学的研究在全世界方兴未艾

  最近十年,发达国家的政府及学界对科技政策研究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异常重视,相关研究方兴未艾。2005年,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开始倡导和支持对科技政策学(Science of Science Policy,So SP)的研究,旨在梳理科技政策研究领域的数据、方法、问题和路线图,将科技政策研究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发展,重点开展定量化、可视化、逻辑化的方法和工具的研究,搭建科技数据的挖掘和展示平台,并将SoSP作为建立美国政府“基于证据的决策系统”的重要举措。2008年,美国发布了科技政策学的路线图,该路线图将SoSP定义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致力于为政府科技政策提供定量化的数据基础、方法和工具,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科技创新活动的规律,并开展对科技事业的评价。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设立科学创新政策项目(Science of Science and Innovation Policy,Sci SIP),为科技政策学研究提供方法基础和平台方面的资助,包括探索如何更加充分有效地分析科技机构的管理数据(STARMETRICS),如何发展数据挖掘和展示工具(dashboard)等。2009年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在日本发起科技政策学的研究与梳理工作,意图加强日本科技政策的证据基础与科学性,大力开发对研究方法、工具、问题的系统梳理。2010年,欧盟与美国联合举行欧美科技政策学讨论会(EU/USScience of Science Policy work shop),推进全欧洲范围内科技政策方法、工具、数据方面的研究规范化。

  从国内政策实践的需要以及国际学术界的关注来看,科技政策研究的规范化,或者说发展“科技政策学”的需求已然迫在眉睫。通过对科技政策领域问题、工具、方法、数据等方面的基础性、集成性研究工作,将科技政策研究规范化、学科化,从而帮助决策者和研究者制定科学严谨的科技政策决策体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2、我国科技政策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我国科技政策研究的现状是主题散乱、方法驳杂,缺少严谨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框架,多数的科技政策研究主要呈现为针对相关科技问题的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公共政策等研究的糅合,以问题为导向、一事一议的分析多,以方法和数据为基准的实证分析少,在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上的系统性和基本共识不足。科技政策研究的规范性不足,就导致该领域学者在研究的方法论层面缺少共识,研究成果的系统化和累积性差,最终结果就是研究成果长期低水平重复。一些科技政策领域的重要问题,甚至是古老的主题,比如产学研结合的问题、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等等,迄今虽已投入巨大,有一定进展和积累,但多是在较低水平上重复研究,真正的累积性成果和研究突破寥寥可数。这一问题会严重影响我国学界的科技政策研究能力,更不利于科技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效能。

  为更准确地了解当前科技政策研究的现状和问题,我们通过文献检索方法考察当前科技政策研究领域的研究主题以及研究方法和工具的使用情况。

  文献检索的样本包括了《中国科技论坛》、《科技管理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技进步与对策》、《科学学研究》、《中国软科学》、《科学管理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科研管理》、《管理世界》等十个在科技政策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期刊的68652篇论文,通过关键词词频统计,概括得到科技政策研究主题包括:科技评价、技术创新、科技投入、产业集群、风险投资、知识管理、知识经济、组织学习、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十余项。再以“科技政策”检索68652篇文章全文,同时以“方法”二次检索摘要,共得到结果589篇。我们进一步选定引用次数大于5的237篇论文,以此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在逐篇分析论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得到当前科技政策研究重要主题与所使用研究方法的关联情况。

  第一类主题是关于科技评价的问题,具体包括对各类主体的创新能力、竞争力及绩效评价、科研评价、政策评价、其它评价及测度等六类问题,从文献分析结果来看,这部分研究使用的研究工具和方法非常繁杂,超过了30种。但各类方法对相关问题的适用性、使用条件,对科技政策实践的切合度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详见表1)。

  第二类研究主题是关于科技投入方面的问题,具体包括投入效率、项目选择、项目管理、科技资源分布、投入产出计量等六类问题。从文献情况来看,这部分主题的研究使用的方法种类超过20种,几乎在所有文献中,对于研究方法和工具与问题的适用性论证都显得不足(详见表2)。

  第三类研究主题是关于技术创新方面的问题,具体包括基本理论与概念、企业技术创新、创新与专利、创新与风险、知识转移和创新人才等六类问题,其中各类问题与使用的方法关联情况详见表3。

  从以上文献分析的结果来看,当前国内科技政策研究中主题与方法的匹配较为混乱,研究方法的使用缺少规范性,在方法论层面缺少系统性的梳理和基础性、共识性的工作。从样本涉及的研究来看,科技政策研究者对于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工具的认识有很大的分歧,而这正是造成当前科技政策研究缺乏规范性、研究主题分散凌乱、研究成果不成体系的根本原因。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3、科技政策学方法论研究议程

  对于我国科技政策研究与实践的需求来说,迫切需要科技政策学的方法论研究。这一研究应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1)对科技政策研究主题及方法的梳理和共识建构,面向科技政策的研究内容,整理现有的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的使用流程和标准,评判“方法-问题”的适用性,建构研究者对于本领域研究主题与方法的共识;(2)科技政策研究学科体系的规划,包括“证据(数据)———工具、方法、理论———问题”的逻辑链条,以及科技政策学的理论基础,使科技政策研究的成果得以系统化和学科化;(3)面向科技政策的制定过程,绘制科技政策学方法论研究以及完善相关数据与工具的路线图。

  科技政策学方法论研究议程的设置需要明确科技政策学的研究内容和对象,为此我们采用Lundv-all的定义,将科技政策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分为科学政策、技术政策和创新政策三个部分。因创新政策更接近经济政策范畴,所以暂不纳入科技政策范畴考虑。在此基础上,根据政策制定过程理论,将科技政策过程分解为“政策立项”、“政策设定”、“方案设计”、“政策评价”、“政策后评估”等五个阶段,按照科学政策和技术政策在政策制定过程的各个阶段考虑的政策问题确定研究主题。第三步,基于文献分析结果和理论相关关系建构“方法-问题”的关联,探讨各研究主题适用的研究方法与工具,通过“研究主题-方法工具”的矩阵形式予以展现。

  3.1关于科学政策的方法论研究议程

  科学政策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关于公共资金对科学的资助(资助哪些、资助多少)、科技资源(包括科技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资助如何分配)、科学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包括国际影响)等等,政策关注的主体包括大学、研究机构、科研人员,主要的政策工具有预算决策、知识产权、科研评价。科学政策主要的研究问题对应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包括:科学(文献)计量方法、网络分析方法、同行评议方法(专家法)、案例及调查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等等,具体可见表4。

  论文摘要

  3.2关于技术政策的方法论研究议程

  技术政策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技术政策与国家战略的关系、国家因为商业原因干预特定产业或技术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需要支持哪种技术、需要在何种阶段给予支持、产业或技术促进政策如何与竞争更好结合等等问题,技术政策的主要工具是公共采购、补贴、减税、技术预测等。与科学政策的差异在于,技术政策的对象从科研部门扩展到产业界,尤其重视大学等科研机构与产业界之间的联系。技术政策主要的研究问题对应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包括:技术预测、调查研究、案例研究、风险分析、成本收益分析、专利计量方法等,详见表5。

  论文摘要

  结合已有的文献分析和政策制定过程所需,从总体上来看,科技政策学的方法论研究主要涉及到五类方法或工具,分别是:预测与预见方法、评价方法、科学计量方法(包括文献、专利计量及可视化方法)、计算与模拟方法、案例与调查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工具和数据,是否恰当?对这些政策研究问题用这些方法和工具开展研究,是否足够?如果不够,还需要发展哪些方法和工具,如果它够了,怎样合理选择和用好这些方法和工具?

  4、小结

  科技政策的研究是制定和实施科技政策的科学基础和基本前提。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过程中,出台高效、实用、有针对性的科技政策是促进科技发展、提升科技水平、增强国家创新能力的坚实支撑,而严谨的科技政策研究是制定这些科技政策的切实保障。科技政策学的发展正是应这一趋势而生。科技政策真正想成为一门科学,就需要正确的选择研究问题,还需要科学、合理、规范的研究方法,以及大量数据和证据的支撑,没有大家共同认同的、使用的研究方法,它很难成为一门科学。

  我国学界一直在努力尝试将科技政策研究体系化、学科化,但对方法论的深入研究仍有待加强。本文以政策制定过程为线索呈现一个科技政策学方法论研究的议程,希望借此引起学术界对科技政策学方法论研究的关注,共同开展更多基础性工作,弥补当前科技政策研究存在的不足,改变科技政策制定多采用专家研讨等主观性方法的现状,加强政策制定前期的科学论证,摆脱以完全应对现实问题为导向的被动式研究困境,以科学的方法和问题为指引,使政策研究最终服务于发现问题和发起政策议程。

  参考文献:
  [1]方新.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三十年的变与不变[J].科学学研究,2012,(10):1441-1443.
  [2]肖小溪,杨国梁,李晓轩.美国科技政策方法学(SoSP)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科学学研究,2011,(7):961-964.
  [3]杨国梁,肖小溪,李晓轩.美国STARMETRICS项目及其对我国科技评价的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2):12-17.
  [4]李晓轩,杨国梁,肖小溪.科技政策学(SoSP):科技政策研究的新阶段[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5):538-544.
  [5]周华东,王海燕,郝君超.推进科学政策的决策科学化———解读美国科学政策学建设工作[J].科学学研究,2012,(11):1601-1606.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社会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