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比较文学论文 >

彭斯《我的心儿在高原》和于佑任《望乡》诗歌对比

来源:新西部 作者:骆艳利;冯海燕
发布于:2020-03-12 共3383字

  摘    要: 彭斯的《我的心儿在高原》和于佑任的《望乡》都属于脍炙人口的名篇。这两首诗的共同之处都在于抒发诗人的爱国思乡之情,都使用了反复这一修辞手法;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韵律和语言风格两方面。造成其差异的两个原因是他们所处的不同时代背景和不同的教育背景。

  关键词: 罗伯特·彭斯; 于佑任; 韵律; 语言风格;

  爱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思乡,是我们共有的情怀。在中外的文学历史长河中,爱国思乡佳作不胜枚举。英国的罗伯特·彭斯和中国的于佑任来自不同的国度,处于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但他们的爱国思乡情怀却直白而浓烈,这在他们诗作《我的心儿在高原》和《望乡》中展露无余。本文对罗伯特·彭斯的《我的心儿在高原》和于佑任的《望乡》从韵律和语言风格进行比较分析。

  一、作者简介

  罗伯特·彭斯(1759-1796),英国苏格兰天才农民诗人。他在1785~1790年之间的优秀诗歌作品收集在诗集《主要以苏格兰方言而写的诗》中。彭斯因此一举成名,“天才的农夫”是他的雅号。他在1788年考取了税务局职员职位,他不但要在农田干活,还要每周骑马200英里去上班。彭斯是一位抒情诗人,也是一位爱国的诗人,他的苏格兰方言的诗歌作品几乎都是抒情短诗。

  于右任(1879-1964),记者、诗人、书法家、政治家,陕西三原(泾阳)人,原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晚号“太平老人”。曾经担任过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又担任过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1934年任审计院、监察院院长,是国民党决策层的重要人物。之后随国民党退居台湾,1964年病逝于台北,于右任墓位于台北市阳明山上。

  二、两首诗的共同之处:

  1、爱国思乡之情

  《我的心儿在高原》这首诗是彭斯1790年的作品,在这首中我们感受到现实主义,同时也感受到浪漫主义,它是二者的完美结合,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爱乡的的思乡情感,这也是我们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感情。
 

彭斯《我的心儿在高原》和于佑任《望乡》诗歌对比
 

  诗一开始就写到:

  “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s,my heart is not here;

  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s,a-chasing the deer;

  Chasing the wild deer,and following the roe,

  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s wherever I go.”

  表达自己无论身处何处,都心系自己的故国,自己的家乡,高原(即苏格兰)。在回忆了“追逐着野鹿,跟踪着獐儿”趣事,以及家乡的美景“堆满积雪的、高耸的山岳,山下潺潺的溪流和碧绿的山谷,耸入云天的森林和茂密纵横的树林,湍急的山川和洪流的轰鸣”后,诗最后一节重复第一节,把这种爱国思乡感情进一步升华。

  《望大陆》作于1962年1月24日,是于右任先生思乡却又不能回故乡的恋乡之作,都表达了作者无限思国怀乡的沉郁情感。

  诗一开始写到:“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故乡在我心中,永远在心中。诗的第二节“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思乡而不见,作者难以抑制自己的感情,只能用“痛哭”来宣泄。从“永在心中”到“只有痛哭“,情感上的层层递进,使得我们跟着他哭,使我们的心跟着他痛。

  2、反复修辞的使用

  《我的心儿在高原》共四节,每节四句,诗中运用反复排比的手法。第一节四句和第四节四句完全一样,重复以强调自己心在家乡的炽热感情。第二节和第三节六次使用“别了”:别了,高原,别了,北国;别了啊,白雪皑皑的高耸山岳,别了啊,山下潺潺的溪流、碧绿的山谷,别了啊,耸入云天的森林和茂密纵横的树林,别了啊,湍急的山川和洪流的轰鸣。反复咏叹,把诗人根植于内心对故土家乡的热爱不断推进。

  《望大陆》诗相对较短,共三节。第二节使用的是第一节完全相同的格式、句式,只把“故乡”换成了“大陆”,把“永不能忘”换成了“只有痛哭”。这种反复把诗人的内心深情层层剖开,层层深入描述,直戳我们的内心深处,牵动着我们的敏感神经。

  三、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1、韵律不同

  《我的心儿在高原》诗中每句都是11个音节,在发音上几乎全部采用长元音和双元音。如第二节:

  第一行:第一个、二个音节Farewell,第三个音节to,第四个音节the,第五个、六个音节Highlands,第七个、八个音节farewell,第九个音节to,第十个音节the,第十一个音节North;

  第二行:第一个音节The,第二个音节birth,第三个音节place,第四个音节of,第五个、六个音节Valour,第七个音节the,第八个、九个音节country,第十个音节of第十一个音节Worth;

  第三行:第一、二、和三个音节Wherever,第四个音节I,第五个、六个音节wander,第七、八、和九个音节wherever,第十个音节I,第十一个音节rove;

  第四行:第一个音节The,第二个音节hills,第三个音节of,第四个音节the,第五、六个音节Highlands,第七个音节for,第八、九个音节ever,第十个音节I,第十一个音节love.

  全诗的韵律环环相扣,基调活泼又高亢,呈现螺旋式的上升,诗的节奏短促铿锵,极富音乐美感。彭斯爱故国思故乡,但在他的诗里我们感受不到乡愁,他的诗如同他用灵巧的双手拨动着家乡的竖琴而弹出的美妙欢快音符,撩拨着全世界读者的心弦。

  《望大陆》长短错落,读来时慢时快,恰当的表达了感情。“兮”在诗中调整诗的节奏、渲染烘托感情。叠音词“苍苍”和“茫茫”的使用,渲染了整首诗寥廓的景象,音韵上也极具有音乐美感。首节:“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二四句“乡”和“忘”押“ang”韵,浑厚慷慨;第二节: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陆”和“哭”押“u”韵,低沉郁闷。

  2、语言风格不同

  《我的心儿在高原》豪放、直白、浅近、活泼和明快。开篇直抒胸臆,“我的心在高原,我的心不在这儿,我的心在高原,迫遂着鹿儿。追逐着野鹿,跟踪着獐儿;我的心在高原,不论我身在何方”。高原,即苏格兰,彭斯出生成长的地方,是他的家乡。接着彭斯还以他豪放直白的语言回忆了家乡狩猎的欢快场面,并对苏格兰乡村生活进行了的生动描写。最后一节是第一节的重复。整首诗语言通俗,朗朗上口,表意显而易见。每一句都平凡无奇,但经过诗人鬼斧神工的组合,一个热血激昂的,思乡的游子跃然纸上。

  《望乡》是杂用骚体及乐府歌体来写的,共有三节。起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诗人直抒胸臆,语言直白而深沉,前两节句型格式一样,都是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开始,只是节尾层进,由第一节“永不能忘”递进成“只有痛苦”。语言一贯的直白而深沉。第三节,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用典描写故乡的景色,景中寓情。“国有殇”即“有国殇”,化用了屈原的《九歌·国殇》,意思是有一个为国死难者,这里的为国死难者就是指诗人本人,表达出自己强烈的爱国心和深沉的悲憾。这首诗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耄耋老人,他独自站在礁石上,面对波光粼粼的海峡,翘望着晨雾中海峡的对面,望故乡而不见故乡。

  四、两首诗存在差异的原因

  1、时代背景不同

  《我的心儿在高原》是彭斯31岁创作,处于诗歌创作顶峰的时期,堪称是彭斯的代表作。这首诗讴歌了苏格兰老家的秀美山川,表达诗人了对祖国故土的深深眷恋。

  《望大陆》是于佑任先生1962年1月写下的,是他晚年的作品。这首诗是他离开故土多年,思乡之情越浓郁烈,为叶落归根终不能而写的感情真挚沉郁的哀歌,是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2、教育背景不同

  彭斯出身与贫寒的家庭,他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教育,他的知识靠自学获得。他曾经踏遍家乡苏格兰的每一寸土地,为的就是搜集苏格兰的民间歌谣,之后他对搜集来的民间歌谣进行了整理。他的诗歌是从地方生活和这些民间文学作品中汲取的营养,因此具有新鲜的、来自泥土的生命活力,这就形成了他诗歌的基本特色。

  于佑任,博学多才,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县学,成为秀才。1922年10月,于右任创办上海大学并担任校长。他曾经担任过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又担任过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34年来任审计院、监察院院长,是国民党决策层的重要人物。他所受的教育以及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他用现在的我们所不熟悉的杂用骚体及乐府歌体来写诗。他的诗不仅蕴含着他深沉的感情,更体现他读过的书,背过的词,走过的路,以及一路走来的不易。

  诗是言说心志的心灵文字,诗是抒发情感的押韵文字,诗是滋养灵魂的优美文字。读诗不仅让我们了解诗人的心志,感受诗人的情感,读诗更是能启迪我们的灵魂,提高我们的审美。不论是彭斯的豪放明快的爱国思乡的《我的心儿在高原》,还是于佑任先生的深沉悲怆的国殇乡愁的《望乡》,都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激荡着我们的爱国思乡情怀。

  参考文献

  段轩如.论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新力的培养[J].美与时代(上),2011-06-15.

作者单位:西安欧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
原文出处:骆艳利,冯海燕.《我的心儿在高原》和于佑任《望乡》的比较分析[J].新西部,2020(05):116-11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比较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