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我国出版社版权侵权风险发生的现状出发, 揭示版权侵权风险控制问题, 并从设立专门的版权管理部门、版权保护的技术措施提升和运用定价策略治理盗版三个方面提出出版社版权侵权风险控制管理方案。
关键词:出版社; 版权侵权; 风险控制;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扩张, 各种新的侵权方式层出不穷, 出版企业被侵害的规模扩大, 形式日渐多样化。潜藏在出版市场中的那些为巨额利益所驱使的“专职”盗版者, 时时兴风作浪, 使版权保护领域的现状十分复杂。出版业所面对的新事物、新问题随时都在涌现, 出版企业的版权保护对策却存在着相对滞后的现象。
一、出版社版权侵权风险发生的现状
所谓侵犯版权, 就是未经版权人许可而从事了版权法授权版权人所控制、限制或禁止的那些活动。出版企业主要面对的是直接侵权, 即未经作者或其他版权人许可而以任何方式复制、出版、发行、改编等, 均构成对版权的直接侵权。侵权风险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从版权的产生开始, 就伴随着被侵害的风险。相关人员在获得版权资源时, 有责任与版权保护人员一起共同对专有出版权合同进行严格的制订和检查, 审查其是否有潜在的侵权和被侵权的风险。
第二, 版权转化过程中的信息泄漏。在关键的制作环节, 如果没有做到有效监管, 版权信息很有可能被泄漏;在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 监控和管理不到位将对产品的销售产生影响, 有可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
第三, 发行过程中的版权侵权风险。除了出版社自己的发行渠道以外, 其他代理发行机构的非正规经营行为可能对出版社造成侵害损失。一些代理机构为了眼前利益很有可能进行非正规的经营, 如利用自身权威影响力销售盗版等。
第四, 版权在传播过程中的风险。各种盗版商在获取版权内容后未经权利所有人许可, 将版权内容进行盗版或部分复制, 或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非法经营活动。
二、版权侵权风险控制问题及分析
出版社的版权侵权风险按生产流程来分, 笔者认为可以分为选题阶段风险、成书阶段风险和发行阶段风险三个主要部分。
第一, 选题阶段风险。这一阶段的版权内容还处于创作阶段, 著作权人还没有将版权转移到出版方, 可能存在选题流失、版权内容侵权等风险。当然内容泄漏的风险也可能发生, 虽然这一阶段的内容还处于创作阶段。
第二, 成书阶段风险。版权出版专有权在这个阶段已经确定, 流程已经处于排版、印刷、入库等几阶段。在进入市场之前, 这几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风险, 例如内容在排版和制版环节可能由于技术原因或人为原因出现内容的泄漏;在印刷的环节, 可能出现的印刷厂多印、盗印的风险。
第三, 发行阶段风险。出版社的发行主要有新华系统、主营系统和代理系统三个渠道, 这三个渠道的版权利益分配就是版权产业链的利益分配。从发行渠道风险来分析, 目前这个阶段的风险主要存在于代理系统。由于该系统是出版社的合作方, 出版社无法直接进行管理, 可能出现代理商盗印和售假的风险, 而且破坏性大, 严重损害出版社的版权利益。在这一阶段除了发行渠道的风险以外, 在流通市场上, 复制翻印、数字出版内容盗印等风险也广泛存在。
出版社的版权侵权风险如果按类型来划分可以分为版权合同风险、内容侵权风险和版权盗版风险三个部分:
第一, 版权合同风险。这类风险主要发生在版权创作阶段。作为专有出版权的法律依据, 版权合同的内容、履行、程序都存在着风险, 规范和管理这类风险是确保版权收益的前提条件。在维护出版企业版权利益的时候起到关键的作用, 对于明确权利责任至关重要。
第二, 内容侵权风险。主要发生在版权创作阶段, 这个阶段专有出版权还没有完全确定, 内容还处于修改和待完成阶段, 存在着诸如内容被转移、作者一稿多投、内容泄漏等风险。但是因为这一阶段, 还处于选题阶段, 内容还不完整, 所以受侵害的损失还较小, 风险程度较低。
第三, 版权盗版风险。可以发生在版权创作、生产、传播各个阶段, 是在版权生产阶段的诸多环节, 如发排、制版、印刷和发行阶段, 其危害是最为巨大的, 尤其是在发排、制版环节, 因为这个环节图书的母版已经产生, 只需大量印刷便可成书, 如果发生版权信息泄漏, 损失将非常巨大。
作为传统的出版企业来说, 图书产品的制作过程与版权密不可分, 图书的选题、编辑加工、印刷、发行等出版活动, 还有版权贸易和版权内容的扩散都与版权保护工作息息相关。从企业角度来考虑, 为了扩大企业的利益, 保护版权所用人的权利, 最大限度地获得版权资源的优势, 必须做好各个阶段和各个流程环节的版权侵权风险控制管理工作。
三、出版社版权侵权风险控制管理方案
出版社目前维护版权利益的策略主要以直接打击侵权行为为主——对于实体部分的打击盗版方面主要是以直接打击的手段为主;对于互联网上的打击手段, 主要是获得盗版信息, 然后举报网站管理方, 停止危害行为;对于网下的实体书店进行取证查处, 处理盗版图书, 然后进行民事诉讼, 严重的进行刑事诉讼;治理线上线下版权内容侵权的行为, 主要是通过出版社各部门人员在工作中进行排查和搜集信息, 以获得一些侵权线索, 通过向侵权主体提出索赔, 双方调解或通过第三方调解纠纷, 调解不成再用法律诉讼手段来解决纠纷。
(一) 设立专门的版权管理部门
从管理视角出发, 出版社的版权保护优化方案首先要从机构优化设计开始, 因为, 良好的机构运行体制是基础工作的框架。版权保护工作的职能要求是机构设计需要考虑的前提条件。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 也就是版权资产。最高层管理者应该对版权资产安全管理直接负责, 另外, 机构的设置要求还包括国际、国内的法律法规对版权保护的支持、企业内部制度建设的支持、利用技术手段保护版权的措施以及运用经济手段开拓版权保护的范畴。根据我国出版社的实际情况, 应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版权保护工作进行管理, 部门的组织结构拟采用矩阵结构的管理模式, 这样的设计可能会更加有利于版权保护工作的开展。
矩阵结构中有职能划分垂直领导系, 同时又根据不同项目设计项目小组。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结构, 有利于把组织垂直联系与横向联系更好地组合起来, 加强各职能主管之间的协作。加强了横向联系, 组织的机动性加强, 集权和分权相结合, 专业人员潜能得到发挥, 能培养各种人才。同时, 也要避免这种结构稳定性较差的缺点, 这就要明确职能和项目的关系, 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的情况下获得职能主管的支持;由于小组成员要接受双重领导, 当两个意见不一致时, 就会使他们的工作无所适从。所以必须加强沟通, 避免指挥的混乱。
(二) 版权保护的技术措施提升方案
出版社由于长年受到侵权盗版图书的侵害, 深感维护版权的重要性, 尤其是对许多重点品种增加防伪措施的应用, 例如防伪水印纸、防伪贴、防伪信息查询服务等技术手段。同时, 在出版物的装帧设计、纸张设计、印刷设计方面也做了一些调整。然而,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盗版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过去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环境的变化, 提升版权保护的技术措施势在必行。值得注意的是, 产品设计和防伪设计的改进和升级可能会增加产品的成本, 由于出版社被侵权盗版的损失过于巨大, 在这里, 成本的增加与风险损失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不能成为影响提升技术措施的障碍。因此, 产品的销售量和反盗版安全问题应当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再者, 这些改进和升级措施的改变, 对于产品潜在的营利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 图书品质的提升在价格上涨不明显的情况下, 可以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 有效挤压盗版的市场规模。
(三) 运用定价策略治理盗版
目前, 出版社打击侵权行为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直接手段来抑制侵权行为的行为。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 依靠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对侵权行为进行正面的打击。对违规的商家和个人采取强制措施, 力图消除侵权行为的市场行为。直接的打击行为固然可以通过加大力度收到一定的效果, 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侵权行为。所以, 笔者通过对侵权行为原因分析, 认为可以利用图价格策略对盗版行为进行打击。
根据营销管理学的顾客认知价值理论认为, 预期顾客评估一个供应品和认知价值的所有价值与所有成本之差。顾客认知价值建立在顾客在可能的选择中得到什么和付出什么的比较之上。顾客要对得到的利益和假设的成本进行比较。营销者们可以通过提高功能或者感情利益, 或者减少花费来增加顾客的价值。消费者会在两项价值之间作选择。
现在的客户对于产品的选择有着更多的渠道, 有着更多的信息。他们在考虑使用正版还是盗版时, 更多的是考虑产品的实用价值, 而很少考虑到道德层面上的约束。通过价格歧视策略与客户认知价值, 可以把定价策略与客户认可度有机的结合起来, 构建客户对企业正版图书价值的认同、增加对产品的满意度和客户对企业正版产品的忠诚度。从不自觉到自觉的使用正版图书, 引导消费者向良性的消费习惯转变。
参考文献
[1]徐康平, 等.图书期刊著作权的法律保护[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10.
[2]许加彪.图书价格的竞争策略分析:价格歧视的理论视角[J].编辑之友, 2013 (3) :29.
[3]王家新.版权资产是国有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中国版权, 2015 (2) :5-6.
[4]陈玉龙.版权管理现状与出版业的对策[J].中国出版, 2007 (6)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