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本科毕业论文 >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

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与管理体制的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致谢
发布于:2015-08-10 共10771字

  目  录

  摘  要

  前  言

  1.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概述
  1.1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1.2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
  1.3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发展关系

  2.中小企业的发展之路
  2.1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分析
  2.2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方向研究
  
  3.中小企业管理体制中的问题及对策
  3.1中小企业在当前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2解决管理体制问题的相关对策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摘  要

  本文以为,企业发展战略是起长足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总体的、长远的、全局的战略规划。其战略的实施需要相应的管理体制配套实行。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对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战略思想致始至终都统筹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企业战略对未来发展是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涉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使命的确定、企业目标的建立、基本发展方针和竞争战略的制定等。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不管是否要做出书面的战略规划,企业战略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并且还需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在企业内部取得统一认识。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把企业管理问题视为一个系统来看待。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面对现代管理理论所关注的战略、文化等问题,也要面对传统管理理论所论及的人、财、物运用效率等问题。后者不会因为前者的出现而消失,只是退为相对次要的地位。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退位”并不是绝对和永久性的,对于一个特定企业而言,在一定的条件下,次要矛盾完全有可能转化为主要矛盾。因此,只有把它们纳入到一个同样的框架之下来管理,才能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动态和统领问题的全局。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体制

  前  言

  中小企业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就业、税收以及城市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80%-90%,对于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经历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以及通货膨胀,再加上自身的资金匮乏,管理能力等因素导致了中小企业大批倒闭,即便是现在生存的中小企业,也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压力,所以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研究日和通过战略调整来促使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成为一个氶待解决的问题。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几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中小企业已完成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长产值达76%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中小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

  1.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概述

  1.1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1.1.1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

  1.1. 2中小企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来自中小企业。1998年全国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和工商税收增长率分别为10.27%和11.64%,均高于大中型企业。同年,私营中小企业户数同比上升25.10%,注册资本同比增长40.04%;总产值同比增长49.2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29%;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4.95%.

  1.1. 3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

  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中小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的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1978~1996年,从农村转移出的2.3亿劳动力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中就业。全国工业就业职工1.5亿中,有1.1亿人分布在中小企业,约占总数的73%.特别是在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力度加大,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增加,新增就业人口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以及政府机关精减人员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再就业的“蓄水池”作用更加明显。据统计,1998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10万人,有418万在非国有企业中再就业,占国企下岗职工总数的68.5%.由于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场所,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稳定了中小企业就是稳定了社会就业,稳定了地方财政基础,从而全社会的稳定就有了物质保障。

  1.1. 4科技型中小企业还是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截至1998年底,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已逾7万户,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15.22%;全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6000亿元,占同口径销售收入总数的16.57%,1998年与1992年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工贸总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出口创汇等分别增长了20倍、15倍 、23倍和50倍。

  1.1. 5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

  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中小企业往往是试验区,是突破口,是马前卒。中小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作出了贡献。

  1.2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

  1.2.1中小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发展

  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非国有企业为主体,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工作要以发展为重点。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使改革前单一所有制结构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以工业企业为例,在独立核算的中小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户数、资产总额和工业总产值仅占总数的14.85%、38.5%和22.8%,即85%的中小企业均是非国有企业。另据调查,目前国有小企业改制面已近80%,余下20%大都是救不活、卖不掉、破不了的极度困难企业。应当说,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同样重要。但改革对象主要是国有小企业;而发展则要涵盖城乡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因此,无论从中小企业的主体构成 还是改革进程而言,当前,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是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

  1.2.2“二次发展”是中小企业的发展重点

  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重在“二次创业”.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均明显高于大企业。据统计,目前中国大、中、型企业的资金有机构成之比分别为1.83:1.23 :1;资金就为率之比为0.48: 0.66 :1,即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单位资金安置劳动人数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为如此,在前10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所以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功不可没。但是,今天的市场背景变了,“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总量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供应不足共生,使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由劳动密集型带来的就业优势将变为竞争劣势。企业两级分化,中小企业将首当其冲。为此,提高中小企业的有机构成和科技含量,实现“二次创业”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1.3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发展关系

  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推进要区别特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中小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据有关数据,按照经济地带划分,中小企业数量东部、中部各占全国总量的42%,西部占15%;而相应的工业总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仅占8%.这表明,在企业规模上,东部中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于中部和西部,大约是中部的2.5倍 、西部的8倍。实践也表明,选择东部中小企业作业重点试区,就为试点的成功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小企业还可划分四大区,即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广东、福建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地区老工业城市居多,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很重,应主要解决国有中小企业规范改制和与大型企业专业化分工及配套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小企业的汪洋大海,江苏以乡镇企业为主,浙江以私营个体闻名,工作重点是规范引导、扶持发展;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中小企业欠发达,推进第三产业和科技环保型中小企业发展是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区位优势明显,可借助“老乡”、“老外”发展中小企业的“两岸三地大中华圈”.

  此外,地方企业为主体,决定了中小企业的支撑层面在地方;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决定了其要么成为大企业的摇蓝(即小巨人);要么成为大企业的伙伴。

  2.中小企业的发展之路

  2.1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分析

  2.1.1中小企业相对大企业有何发展优势

  管理费用较低。不同规模企业长期并存的现象说明,企业对最优规模的要求是不同的。美国经济学家科斯从企业管理费用与交易费用的关系角度认为,企业边界取决于企业和市场的均衡,即企业的边际管理费用等于边际交易费用。尽管企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降低外部交易费用,但随之而来的是内部管理费用递增,因而企业的最优规模不一定就是大规模。这为中小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依据。相比大企业,中小企业规模不大,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内容相对较少,管理难度相对较低,从而管理费用也相对较低,这就使得中小企业在管理费用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经营机动灵活。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因企业规模不同而要求不同。相对大企业,中小企业管理跨度较小,职能部门较少,内部信息对称程度较高,因而决策链短,协调简单,信息上下传递速度快、失真度低,在企业快速决策和准确决策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此外,中小企业所需投入较少,进入门槛较低,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因而产品生产及投放市场时间短、见效快,产品转型成本低,适应新环境较为容易,在生产经营上具有很大的弹性。

  满足市场特定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求多样化明显,市场日益细分。中小企业能凭借其在技术、资源方面的特有优势,按特定顾客群的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商品和服务,满足市场化的特定需求。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专业化分工日益细化,产业链不断延伸,中小企业能够发挥其在某一领域的技术与经验优势,承接其他企业零配件的生产或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从而发挥其生产经营特定商品的优势,与其他企业形成互惠共生关系。

  内部激励相容。企业内部激励相容主要是指企业中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与实现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目标是不一致的,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其中,所有者是委托人,经营者是代理人。由于信息不对称,所有者难以掌握经营者的所有信息并进行有效监督,因而经营者有通过损害所有者利益来增加自身利益的动机。中小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多是合为一体的,因而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没有偏差,不存在内部激励相容问题。即使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中小企业,由于内部信息量较少,所有者监督经营者的效率远比大企业要高。可见,在内部激励相容方面,中小企业是有优势的。

  2.1.2中小企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抗风险能力较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大多数领域形成了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在利用经济资源、获取市场信息、争取外部支持等方面明显比大企业逊色。同时,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领域的技术、资本等进入壁垒较少,竞争主体多,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使其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因而,在市场出现剧烈动荡的时候,在金融 危机出现的时候,受到冲击最重的往往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的劣势使得中小企业,尤其是创办时间不长的中小企业失败率较高。

  资金不足。 中小企业在贷款方面,由于资本实力较弱,符合银行偏好的抵押物或质押物不足,使得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普遍偏低,取得银行贷款困难较大。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贷款规模不大,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缺乏规模经济效应,单位经营成本相对较高,这无疑降低了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积极性。此外,中小企业不惜通过损害自身信用来获取短期利益,存在欠息、逃债、赖债、恶意偷税欠税等行为,从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进一步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人才缺乏。 中小企业人数较少,实力较弱,社会影响力较小,相比大企业缺乏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优势,造成员工素质较低,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大量中小企业属于家族式企业,企业决策、管理等重要岗位通常都由企业主及其家族成员,或是关系密切人占据,企业用人的封闭性特征较为明显,外部人才遭到一定程度的排斥。其结果是,独断决策、经验管理较普遍,现代 管理、民主管理、战略管理较缺乏。随着企业的发展,人才缺乏带来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凸现出来。

  2.2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方向研究

  2.2.1中小企业的战略目标

  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这种定位既要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追求目标,起到引导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又要使其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努力实现并能推动中小企业的逐步发展,是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目标 .就其目标而言。既要与我国国情相符台,又要与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相统一;就其动态来看,还要与加入WTO后的世界经济形势相统一。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应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战略目标:运动状态支持目标、中小企业运行结果目标、社会效益目标。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在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大环境系统中才能成长壮大。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它们是一个弱势群体,更需要系统环境目标的实现才能达到自身运行的结果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因此,运行状态支持目标就自然构成战略目标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具体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⑴政府扶持到位政府的政策扶持是一个关系到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和系统目标能否实现的首要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人才短缺、技术落后,很难与大企业相互抗衡,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发展所必要的资金、人才和技术,这就要求政府对其进行必要的扶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扶持政策到位目标体现在政府观念的到位、政府身份的到位、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①政府观念的到位是指政府应改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大中小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平等的一员,都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各自的贡献。并且大中小企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规模结构的形成过程是既定约束条件下资源的配置过程,它们相互依存、互相协作、互为补充、共同发展,都应给予同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而不能只重视大企业,忽视甚至歧视中小企业。②政府身份的到位是指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以恰当的角色出现在中小企业面前,不能超越其职权干预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的行为应该是:代表和维护中小企业的利益;负责对中小企业的宏观指导、发展规划和发展产业指导;负责贯彻落实及督促和检查中央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文件的执行;推动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等。③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是指政府制订的政策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运用政策的行为是间接管理而不是直接管理,是引导而不是行政干预。

  ⑵社会服务到住由于中小企业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差,一般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满足资金、技术和人才的需要以及实现信息、培训、市场、法律等方面的自我服务,故政府、社会中介机构都要采取措施,以便中小企业能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获得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和信息。①以行政区划为载体形成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行政机构1)参与、帮助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中介机构。政策性中介机构是指那些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实施特定政策意图、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中介机构,可设立提供长期贷款的融资机构、出口担保机构和免费为创业者提供注册、信息服务的商会及社区机构②根据市场需要由政府协助成立以盈利为目的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投资、咨询、信息、培训等机构 .③以社区为依托,以民间投资为主体(政府适当资助),建立中小企业综合服务组织,形成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技术创新、培训辅导、信息网络、市场拓展、合作服务。

  ⑶融资服务中介人到位中小企业发展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有资金不足,而光靠自己的信誉和财产抵押难以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就需要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人来协调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鼓励银行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中介人可以是中小企业工会组织的代表团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通过他们的努力工作,使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帮助中小企业打通筹集资金的渠道,增加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

  2.2.2中小企业应采用怎样的发展战略来实现战略目标

  “知识经济”恰当地概括了当前世界经济的最新特点和发展趋势,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崛起,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选择。 ①分散化、小型化模式。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新技术、新产品、新能源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出现了电子、激光、生物工程、计算机等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产品也由过去的“重厚大长”趋向于“轻薄短小”.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推动了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由物质型向信息型的转变,促进了产品的小批量和小型化的发展,引起了企业规模分散化。中小型化的趋势,导致了中小企业的蓬勃兴起。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消费需求的易变性、多样化和个性化,有力地刺激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许多产品,如传统手工艺品、日用小百货,是更适合于中小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根据市场需求的多样性、时尚性、季节性等特殊情况组织生产,这是中小企业的一大优势。②量化、细化的管理。“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个“细”字对于发展知识经济而言就是“管理”.随着世界经济的知识化、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一些优秀企业愈来愈重视员工的想象力、灵感、原创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它们鼓励员工提出更大胆的新观念,创造出更独特的工作方式,用以开发新的财源。海尔集团率先实施数字化管理,创造了着名的“OEC”管理法,将一个企业一年的生产经营任务,量化、细化到每个人的每一天、每一个小时。③加大产品的知识含量。知识经济最本质的特征是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直接资本,这就要求企业把提高产品中的知识含量作为一种战略性选择,把生产方式从以资金、劳动力为主的投入转变为以知识投入为主。而知识投入的根本是大幅度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为此,企业要有新的人才战略,以人为本,加大对企业员工知识性、技能性培训的力度,保护和开发智力资源。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建立以科技知识为核心、以综合知识为依托的新型企业文化。哪个企业善于知识的综合运用,哪个企业就能在知识经济下的市场竞争中取胜。④强化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确定技术创新的途径:一是以大企业为核心,带动相关的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群体,参与相应的配套产品技术创新活动。如围绕机械、家电等行业大企业的技术密集产品,配套生产零部件、元器件、特种原材料等等。根据大企业主导产品的技术创新需要,不断开发提高相应的配套、协作产品的技术水平。搞第二层次的技术创新。二是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量中小企业(包括乡镇企业),主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根据行业的技术动态,依靠社会科技力量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进行技术创新。

  3.中小企业管理体制中的问题及对策

  3.1中小企业在当前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1.1中小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

  民营企业家文化素质参差不齐随着我国很多人都投到民办企业的过程中,有些高学历者,但中低学历者仍然占多数,这种文化素质的参差就导致有些中小企业家在事关企业命运的重大决策时,目光短浅,从而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倒闭。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私营企业主的文化程度基本呈提高趋势,但因文化素质引起的管理问题,对小企业的发展也存在着重大影响。任人唯亲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民营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的亲戚和朋友,任人唯亲的现象时有发生,靠家庭和亲情等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来维系企业。另外由于企业的这种封闭性和不规范性,使得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引进具有排他性,不利于从外部吸引优秀人才。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部分中小企业不是依靠健全的机制来管理人,而是凭借经营者的主管经验,通过简单的信任和亲情去约束人。用人情代替制度,其代价必然是管理的不规范,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亲情的失落。之所以会如此,一是部分企业根本就没有制度意识,认为“法制”不如“人治‘;二是即使有了制度也会不完整、不细致、不严密,企业制度缺乏创新;三是即使有较好的制度,但是不注重制度的实施管理,走过场、搞形式;四是平时对下属信誓旦旦,一旦有亲友、熟人搀和在里面就感情用事,赏罚不匀,执法不严,使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3.1.2中小企业的资金吸纳和内部结构问题

  中小企业管理过程中放权过小,一般来说规模不大,投资相对较少,因此对管理费用特别看重。企业一般建立时间不长,在组织结构上也比较精简,这样虽然降低了费用但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一是企业领导在工作中,事无巨细都去过问、插手,从企业全局角度来看,无可厚非,但仔细分析却弊端很多。首先分散了企业领导的精力,使自己不能更好的决策;其次影响了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易让下属产生惰性和不信任感,无法形成企业向心力。二是”一人多岗“状况中下属需要担当多个岗位的工作,有时甚至要跨部门进行工作,由此导致员工无暇应接。这不仅不利于员工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个企业命运的运作,还会出现各忙各但却效率低下的现象。而且超负荷的工作量,也容易引起员工的抵触情绪,最终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资金短缺,经营的外部条件较差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其原因首先是家族性本质决定了家族式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单一性,单纯的家族所有制限制了社会资金的吸纳和利用。家族式企业往往抱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思想,不愿让社会资本投入到企业中,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次,由于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很难取得银行贷款,即使取得一些也是杯水车薪。其三,民营中小企业缺乏专门管理机构的指导和专门的法律保护,没有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等,严重限制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组织机构松散,应变能力差,组织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企业组织不能随内部条件和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僵硬老化现象严重。企业各个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这样的组织是无法实现企业既定目标的。因此,摆脱中小企业低水平的管理现状,对小企业的管理进行变革势在必行。

  3.2解决管理体制问题的相关对策

  3.2.1提高企业经营者文化素质

  要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主要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完善其知识结构,转变其传统的经营管理观念,更新思想,改变狭隘的小生产意识。中小企业家要主动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级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努力成为懂经营管理,有头脑、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民营企业家。

  3.2.2做好优秀人才选拔工作

  发挥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选拔优秀人才要做好选拔优秀人才的工作,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企业面向全社会招聘,吸纳贤才。另外,管理者的选择也必须足够重视,要保持此项工作的透明度,让更多的人参与评价,使管理者接受公众评判。经过几年的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来源和配置逐渐趋向合理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当公司的所有者遇到涉及亲朋好友等企业成员利益时,要尽量本着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处理。

  3.2.3适当调整”家族式“管理模式

  民营中小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在一定时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随着情况的变化也要尽量改进,以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对”家族式“管理模式的调整,主要从企业本身的规模、从事产业的特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方面出发。如果企业的规模不大,凭经营者的能力和经验完全可以驾驭,就没有必要向现代公司制度转变。另外,调整应主要着眼于企业内部制度的建设与执行,避免”任人唯亲“以及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出现。要实行制度化管理以”法制“代替”人治“,以制度约束代替道德约束。采用法制具有较多优点,可以保证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可以利于选拔优秀人才,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等等。

  3.2.4管理者要善于放权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善于放权、用人,这样就能充分调动起部属的积极性,使其为企业多做贡献,忘我工作。用人大忌乃揽权不放。管理者放权部下很有必要,因为公司的事务有大有小,管理者应优先处理最重要的事情,有些不很重要的工作,或是各样琐碎的事情,就应该交给下属,把权力交给下属,把权利下放他们,让他们把各样事情处理妥当,使自己有更多时间去处理其他事情。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管理者根本就没有能力处理的某些工作,就更应该授权,把权利和责任一起交给下属。

  3.2.5积极融资,完善制度

  积极融资,寻求多方合作。我国中小企业要改变那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思想,要积极寻求社会闲散资金,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贷款的过程中要努力争取政府支持,主动寻找担保者。建立健全组织制度,精心构建企业文化民营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就是要从战略的高度来重视管理,加强管理体制的建设,利用组织和机构的力量来弥补个人控制能力的不足。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综合运用各种与企业文化建设相匹配的激励手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客观、公正、完备的考核机制,培养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以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结  语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形势下,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以其自身的特点在我国以及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发展,因此我们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将要更加重视。

  参考文献:

  [1]李自如。现代企业管理[M]
  [2]舒马赫。小就是美[M]
  [3]陈乃醒。中小企业经营与发展[J]
  [4]林文斌。新经济形式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对策研究[J]

  致  谢

  这次毕业论文能够得以顺利完成,并非我一人之功劳,是所有指导过我的老师,帮助过我的同学和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家人对我的教诲、帮助和鼓励的结果。

  在这里我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这次毕业设计因时间较仓促,准备的也不十分充分,所以,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老师们批评指证。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