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本科毕业论文 > 会计毕业论文 >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中的问题分析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 作者:赵海燕;杨柳;张山
发布于:2019-01-09 共4109字

  摘要: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为完成既定财务或运营目标, 在可供选择的范围之内进行的一系列对比、分类与筛选过程, 找出适合于本企业发展的最优化政策导向, 满足企业管理策略或管理者目标, 是贯穿于会计计量、确认等一系列企业运行程序之中的拟订可实施政策的过程。在选择过程中, 如何进行整体性决策, 选择适合自身企业, 满足企业对于市场规范的需要就显得至关重要。对当代企业而言, 尤其是对于起表率作用的企业, 其政策选择导向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 整体视角; 借鉴价值;

会计毕业论文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经济体系不断完善。企业抓住机遇, 扩大业务范围, 种类逐渐多元发展, 使得内部会计实务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行业不同, 在实际运用中细节方面更是天壤之别。因此, 在政策导向上, 企业结合自身发展, 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是战略决策中最关键的一环。企业利益、经营状况, 直接受制会计政策是否适当、会计信息是否充分。企业在壮大过程中, 应重视会计政策的选择, 利用其为企业创造有力经济条件, 同时也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西方国家在上20世纪五六十年代, 较多针对于会计相关条例及其法规。到20世纪中后期, 学者们延伸了研究范围维度, 对如何选择会计政策的认识发生了转变, 变为以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证研究的过程为主。1971~1985年期间, 相关的战略决策更加偏重于政府导向, 其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多随着体制改革的步伐缓慢推进。进入新世纪之后, 许多国外理论专家以假设检验为主, 提出相关的假定条件, 通过搜集相关企业的数据, 用数据指标和统计检验作为手段来验证假设, 以更深入的角度总结其政策选择发展的趋势。

  国内研究从整体看起步太迟, 对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小。我国体制改革始于20世纪中后期。体制革新刺激了经济发展, 市场化开始在企业的营运与决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会计作为一种管理工具, 也因政体体制改革催生了会计政策的革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 开创了我国会计史上的里程碑。至此, 会计政策越来越具体, 体制建设越来越规范。2006年2月, 财政部正式出台多项具体准则和一项基本准则, 这标志着新会计体系建立完成, 同时也推动会计政策的不断改革更新。目前, 我国会计政策及其法规建设渐渐地与欧美国家相趋同, 相应的成绩斐然。但是会计政策规范性研究较多, 实证型仍屈指可数。所以, 会计整体改革和政策革新的研究仍然迫在眉睫。

  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必要性

  不同信息系统处理方式取决于会计政策导向, 因此企业在决策时, 必然要进行单一选择和政策导向。首先, 企业追究利益。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基础下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 进行纳税筹划。降低成本且操作简易;其次, 企业内部业务多样使得会计业务复杂化, 为规范自身行为, 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是市场发展的要求;最后, 政策的指导方向和引申路径具有多样性。在政策制定时, 就会留有余地, 供企业自身选择决策。企业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三、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面临的问题

  (一) 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操控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是预警管理, 旨在预防其他不可测事件的发生。但是在实际运用中, 却歪曲运用。企业为提高现金储备、利用优惠政策, 通过非法途径对此加以操控。在利益驱动下, 对会计政策选取时会有所偏重, 倾向于盈余方面的可能性很大。但盈余管理是把双刃剑, 企业必须严格规范自身行为, 在法律范围内合理利用。

  (二) 会计政策选择空间过大。

  会计政策在制定时, 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规范每一个企业。它只是一个整体框架, 是指导企业日常业务处理的方法论。企业在选择使用的过程中, 有其自身的判断和自主选择权。但是在企业实践时, 却把这种框架性的规范当作是制度漏洞, 想尽办法去利用这种自主选择性, 达到自身的某种目的。例如;无保留意见的财报审计意见是为了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 从整体把握股票的买卖意向。但是在实际的企业处理过程中, 就会利用时间间隔性的会计政策来拖延回避这一现实义务。相当多面临警示的企业为了达到脱帽的困境, 就会想尽办法, 进行利润调整, 满足自身的经营要求。然而, 这种违法的现象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只是短期利益驱动, 对于长期的发展并无好处, 利用利润的漏洞, 虚假陈述, 欺骗投资者, 最终会被其抛弃。

  (三) 选择形式单一局限性。

  在企业实际业务操作中, 都会倾向于利于自身的会计政策。在面临多重选择时, 企业会综合考虑影响因素, 最后选择最优的方式。举例说明:如折旧年限的选取, 企业都会倾向于长时间的低成本的披露, 其目的不言而喻。企业仅仅考虑自身的成本问题, 那么企业在会计政策的选取上就会对此加以偏重, 致使选取制度时就有了特定的方向和目的性, 产生单一的局限性。这种单一的局限性使得企业在面临决策时缩手缩脚, 不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决策。即:制度压制致使选择单一。

  四、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中的问题分析

  (一) 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

  治理结构是企业立本之基。对企业而言, 不能忽略其发展历程。时间短、进程快, 就会导致治理结构上的诸多弊端。利益冲突、决策专断等问题接踵而至。更甚者, 隐瞒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 欺骗相关利益者。经营者熟悉企业事务和流程, 如果股东放任自流, 一味地只管利润流入, 那么就会出现很严重的专权独断的局面形成。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和运用工具, 组织结构的严谨性至关重要, 如果企业整体治理结构不健全, 存在治理上的漏洞, 会对企业整体的政策导向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 会计人员执业能力较差。

  制度化和体制化的不断健全完善, 政府转型立足于服务型的建设。综合素质决定个人能力, 会计人员如果不能适应这种新的巨变, 这对企业来说是潜在的损失, 一旦爆发将产生连锁反应。之外, 市场化日新月异, 政策随之变化的频率在提高,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但是结合现有我国从业人员, 情况不容乐观。当前, 其大体的情况是:自主决策能力差、职业判断能力弱、随机应变能力迟缓等。会计人员的能力提升跟不上这种市场化的变化速度, 这就会形成僵局, 致使目标发展与现实相背离。

  (三) 会计规范体系存在缺陷。

  简规放权, 是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 新准则的实施也是如此。对于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新准则, 在制定的时候就留有余地, 给予了企业自主性选择。默认企业可以在法律的范围内依照自身业务实时调整, 维护自身企业利益。在实际的业务流程中, 针对于不同企业、不同行业, 新准则给予了多种方法供企业能够结合自身的情况加以选择。不同的业务流程, 只要是符合国家法规, 也都予以认可。企业在实际的营运过程中, 因自身的随意性可能会导致其选择的会计规范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

  五、解决策略

  (一) 规范企业会计选择原则。

  选择不是简单的, 更是博弈的过程。在发展演变过程中, 贯穿整个参与人员的明争暗斗, 政府参与、审计监督和自身的利益诉求, 都构成了较大的矛盾。会计政策引导企业经济的整体运作, 要坚持以下原则:合法合规原则、一致性原则、稳健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恪守职业道德原则。

  会计是对外披露的工具, 沟通多方利益诉求, 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所以, 从业人员必须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 克己禁欲, 不能违背职业道德, 给企业带来损失。此外, 会计人员要参与决策, 用自身专业的知识去帮助整体的决策, 熟悉会计政策, 并能进行解答, 使决策者透析明白政策的导向性, 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二)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战略制定的第一步, 在整个系统决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如果想要在以后的发展中拔得头筹, 就应该做好关键选择的第一步。在选择的过程中, 要立足于整体的利益诉求, 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利益。所以必须通盘考虑, 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 不断地进行自我组织结构的补充和完善, 提高运行效率和决策能力, 选择最优的会计政策。首先, 产权明晰。产权的界定, 是为了保证权责具有一致性和排他性。不能只享受权利, 不履行义务;其次, 改组管理层, 维护其独立性。其结构的内部性, 要各司其职, 人尽其力、物尽其用。其目的就在于充分调动每一个利益人员, 各尽其能, 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 优化激励机制。鼓励是发展的动力, 更是提升工作人员战斗力的基础。只有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才能充分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提升整体实力。同时, 内部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创新, 是实施的有力保证。在选择会计政策之后, 应根据具体的行为准则, 规范自身的章程制度。这样就有力统一的标准。无论是对于员工, 还是企业整体的发展, 都大有裨益。

  (三)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执业水平。

  在经济快速发展、不断涌现新行业的形势下, 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式也变得复杂多样。适合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如果不能胜任其职位, 就容易出现大的失误, 给企业的日常运行带来诸多不便。当务之急就是对其进行专业教育和法制教育, 在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同时对其传输法律知识, 促使其能够对企业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工作的处理做得公正、真实、可靠, 只有在提高会计从业人员执业水平的前提下, 才能使企业做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会计政策的选择, 创造最大的企业价值。

  六、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及研究, 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第一, 企业有自主权。同样, 会计政策选择是会计准则实施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第二, 会计政策是规范性文件, 是指导企业自身的业务行为, 企业不得因自身原因, 违背相关的政策;第三, 面对新挑战、新机遇、新政策, 会计人员须调整自身综合能力, 适应于市场变化;第四、通过以上的总结:内部管理和组织建设很重要。如果企业内部的会计规范体系存在缺陷等种种问题, 加之我国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使得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时总是存在问题甚至不合理, 这就要求企业在新会计准则的指导下, 优化企业会计政策选择, 进而推动治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继初.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若干问题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
  [2] 张跃进.会计政策及其选择[M].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1.
  [3]王晨杰.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信息质量[J].北方经济, 2008.10.
  [4] 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2.
  [5]符怡.浅析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J].中国市场, 2013.41.

原文出处:赵海燕,杨柳,张山.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8):174-17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会计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