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预决算偏离度是反映地方政府预算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从预决算偏离形成原因的角度出发,阐述缩小偏离的有效措施,提高管理水平。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预防地方财政预决算偏离的策略”的财政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原标题:地方财政预决算偏离问题及对策探究
摘要:地方财政预决算偏离度是反映地方政府预算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从预决算偏离形成原因的角度出发,阐述缩小偏离的有效措施,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地方财政;预决算;偏离原因;解决对策
一、地方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的原因
(一)收入预测未充分反映实际情况
地方财政收入按照来源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在对政府的收入进行预测时,通常都是与生产总值增长率挂钩,既造成收入预算的不准确,也助长了各级政府片面追求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冲动。然大多数情况下,财政部门无法有效控制预算编制政策的变化,间接导致无法提高预算编制水平、政策核算成本。从税收角度考虑,一方面,指令性的税收计划,经过逐层分解,成为各级税收机关必须完成的任务底线;另一方面,现行的税收征管激励机制会驱动税收机关加强税收超征力度,加之财政收入是现行政绩考核体制下一个非常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放大财政收入规模,使得超收成为必然。非税收入近几年的增长率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和以往的总收入相比,非税收型的总额明显增加。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受政策性影响,每年的资金规模都有变动,同样导致收入预算和收入决算出现偏离。
(二)未能准确编制支出预算
未能准确编制支出预算原因:一是政府的支出预测一般都根据以往经验和未来需求进行控制,但未来年度各种不可预测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影响支出预测的准确性。二是由于上级政策、领导意图等方面发生较大变化,往往造成预算执行数不断超出编制上,同样导致支出预算不准确。三是编制人员业务水平较低。特别是部门预算的编制,由于各基层部门和单位会计人员业务水平、责任心层次不齐,导致部门预算虽然按照“两上两下”程序后进行了下达,但是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存在较大偏差。四是编制时间通常少于6个月。
(三)预算监督不到位
我国的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由政府部门、财政部门负责。内部监督主要由财政监督局、审计局进行,由于是政府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往往流于形式,而人大的监督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也是形同虚设。财政预决算编制、审批、执行在政府机关内部相对封闭的环境内进行,公众很少参与,并且预决算公开的内容尚不够详细,导致公众不能有效监督。
二、预防地方财政预决算偏离的对策
(一)实施全面的监督、管理制度
1、完善考核体系
要想更好的监督、管理地方财政预决算情况,需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对完善的、分工明确的管理机制,从而提高资金分配的合理性、科学性;加大财政资金的检查力度,建立财政绩效考核机制,积极、主动的接受内外部的监督检查。同时,还应加大奖励、处罚力度,按照最终结果落实到底。通过这样的措施,可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提高管理水平。
2、事前预防
事前预防是保证预算合理性的关键,也是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的基础,可通过这样几点进行:一是做好编制预算的准备工作,争取预留时间不低于6个月,保证预算方案在充足的时间中编制;二是将地方政府的实际情况作为标准,加强财政、政府各预算单位和部门的协调机制,制定出相对完善、合理的预算方案;三是加强同税务部门、上级财政部门的沟通,将税收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尽可能的预测准确。组织非税收入的部门应根据国家的政策科学预测非税收入规模;四是细分支出预算编制内容,特别是编制部门预算时,一是编制好基本支出预算,首先做好基础数据统计工作,加强与编办的沟通,核对财政供养人员,国资局认真核对各部门资产占有使用情况,其次财政预算编制部门要制定合理的定额标准。二是编制好项目支出预算,项目的投资评审中心工作要前移,在立项阶段,要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审查,提供评估结果,为预算编制提供决策依据。
3、事中调整
事中调整主要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通过灵活性的方式进行调节,以实现最终的管理目标。
4、事后监督
事后监督是指在相应预算事项发生后,按时或不按时的进行结果的检查,便于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处理,进而增强预算的监督、管理力度。一般来说,监督、审核财政收入预决算过程中需格外注意这样几点:地方政府资金支出的到位情况,预算超收的收入使用情况,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资金的支付情况,预算收支的平衡状态。
(二)完善财政收入预决算的配套体系
导致地方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的因素相对较多,故需完善配套体系,可从这样几点实施:第一点,明确地方政府各个部门工作职责、服务范围,将其作为基础分配财政权力;第二点,适当加大预算编制中使用硬件、软件的投入力度,提高预算编制水平;第三点,将地方财务收入情况作为指标,进一步探索促进地方经济水平、预算编制的模式,及时找寻发生预决算偏离的原因,以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三)增强预决算透明度
增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透明度,降低预决算偏离度。一是在法律、法规许可的前提下,组织公众举办各种讨论会、恳谈会对公共支出提出意见建议,使他们在资源分配、公共服务项目的选择、决策方面具有参与权、话语权,特别是涉及到公众的项目,如道路、交通、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按照新预算法的规定及时、详细地向社会公开预决算。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政策不断改革的今天,给地方财政的预决算提出更多要求,如:提高预算编制水平,缩小预决算偏离度,提高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但从实际的地方财政预决算情况上来看,因收入预测未充分反映实际情况、未能准确编制支出预算、预算监督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预决算严重偏离,间接影响地方财政的管理质量。因此,需要实施全面的监督、管理制度,完善财政收入预决算的配套体系、增强预决算透明度以降低预决算偏离度。
参考文献:
[1]梁飞。地方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6):140-141
[2]冯辉,沈肇章。政治激励、税收计划与地方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N].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5,(3):27-39
[3]冯辉,沈肇章。地方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晋升激励与税收任务[N].广东商学院学报,2015,30(5):5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