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医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超声医学论文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中超声造影评估的运用

来源:山西医药杂志 作者:杨月杰
发布于:2019-02-02 共2701字

  摘   要:  乳腺癌现已成为危害全世界女性身心健康的一种严重恶性肿瘤疾病, 2016年国家癌症中心报道, 乳腺癌患病率已经危及女性肿瘤疾病的首位, 且区域年轻化。临床上针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探索出一种内分泌与化学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 称之为新辅助化疗。

  关键词:  超声造影技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

  研究报道, 新辅助化疗是一种全身化疗方式, 在局部放疗或手术之前进行, 有助于减少淋巴结转移和病灶体积, 降低临床分期, 使无法采取保乳治疗的患者重新获得保乳机会, 最终提高患者生存期[2]。新辅助化疗对多数患者疗效不佳, 但依然有10%~35%患者对化疗药物敏感度不高, 效果不太理想。所以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期间需准确评估患者临床效果, 以便及时更改治疗措施, 避免丧失最佳治疗时机。目前临床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方法主要包括病理组织学和临床评价, 其中病理组织学是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金标准, 但该方法无法及时评价化疗疗效。临床评价方法包括触诊、核磁共振、钼靶和超声等[3]。超声检查因无创、操作简单、重复性强和价格低廉, 被广泛用于乳腺癌疾病的诊治。本研究对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获得较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实施新辅助化疗的55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析, 患者采取新辅助化疗前在超声引导下行乳腺肿块病理活检确诊为浸润性导管癌, 新辅助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 55例患者年龄33~60岁, 平均 (58±4) 岁, 临床分期包括Ⅱb期40例和Ⅲ期15例。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以“乳腺肿块”为主诉收治入院, 患者一般信息、化疗方案、化疗前后超声声像图以及病理结果完整, 患者未接受局部或全身化疗, 接受全部化疗周期且采取手术治疗。排除标准:经触诊以及影像学检查显示另一侧乳腺转移或远处转移, 其他器官存在原发肿瘤, 病灶属于转移病灶, 既往接受胸部放射治疗, 病灶范围超过超声探头检查范围, 远期乳腺癌合并远处转移, 乳腺双侧均发现病灶, 新辅助化疗后超声下未检测出病灶。

  1.3 方法:

  常规超声:患者选取仰卧体位, 自然外展双上肢, 双手置于头部上方, 使双侧乳房充分暴露, 超声探头与皮肤呈直角进行扫查, 在乳房表面适度加压, 从顺时针方向由外向内从乳腺体外侧进行辐射状扫查, 每次扫查时需覆盖前次扫查范围的1/3以上, 以便保证扫查无遗漏, 最终扫查乳头, 一旦发现可疑病灶, 需在2个以上切面予以确认, 描述病灶部位、大小、边界、包膜、钙化和内部回声情况, 测量病灶最大径。超声造影:选取清晰、完整、血流信号丰富作为观察切面, 超声检查模式转换至造影模式, 造影剂为声诺维 (博莱科公司) , 经肘部浅静脉团注法注入, 随后注入5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 注射造影剂同时, 选取超声造影模式, 将探头位置固定, 确保观察切面不变, 对病灶内灌注量进行持续实时观察, 观察时间不低于3 min, 直至病灶增强图像消散, 将动态造影图像存储于仪器内进行后续处理;在超声影像图上测量病灶最大径, 动态观察病灶内造影剂分布、增强强度有无灌注缺损和穿入血流等。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中超声造影评估的运用

  1.4 观察指标:

  比较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测量乳腺癌病灶最大径。比较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原发病灶内对比剂灌注区域和对比剂增强强度。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表示, 采用χ2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处理,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测量乳腺癌病灶最大径比较:

  新辅助化疗前, 超声造影技术与常规超声技术测量病灶最大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新辅助化疗后, 超声造影测量病灶最大径与常规超声技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表1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测量乳腺癌病灶最大径比较
表1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测量乳腺癌病灶最大径比较

  2.2 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原发病灶内对比剂灌注区域和对比剂增强强度比较:

  经超声检查发现, 55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原发病灶内对比剂灌注区域 (横径×长径) 以及对比剂增强强度明显低于化疗前 (P<0.05) , 见表2。

  表2 超声造影前后乳腺原发病灶内对比剂灌注区域和对比剂增强强度比较
表2 超声造影前后乳腺原发病灶内对比剂灌注区域和对比剂增强强度比较

  3 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疾病, 研究报道, 国内乳腺癌患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增加, 且趋于年轻化[4]。所以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临床提升乳腺癌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新辅助化疗 (又称之为诱导化疗或术前化疗) 是治疗乳腺癌综合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手术或局部放疗前采取辅助性细胞毒性药物进行治疗[5]。与传统手术相比, 新辅助化疗中的“新”是区别于术后辅助化疗而言, 该化疗方式的优点在于尽量保留患者乳房, 控制原发病灶, 增加患者预后生存期。目前新辅助化疗方案成为治疗乳腺癌晚期或炎性乳腺癌治疗的标准方案, 被临床医生和大众所接受。虽然多数患者在新辅助化疗中得到一定程度的益处, 然而也有10%~35%的患者存在疾病进一步发展的风险。因此如何评估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的早期疗效已经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焦点。超声造影是目前临床诊断乳腺癌和评价临床疗效的重要方法, 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声场中血液中气体微泡的非线性效应以及产生的背向散射生成增强对比图像, 从而显着提高超声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和特异性。超声造影技术可像X线钼靶那样清晰显示乳腺癌病灶体积缩小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 新辅助化疗前, 超声造影技术与常规超声技术测量病灶最大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新辅助化疗后, 超声造影测量病灶最大径与常规超声技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经超声检查发现, 55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原发病灶内对比剂灌注区域 (横径×长径) 以及对比剂增强强度明显低于化疗前 (P<0.05) 。该研究结果与周如海等[6]研究报道相类似。

  综上所述, 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可无创、安全且直观的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参考文献:

  [1]刘传金, 鲍茜茜, 周剑宇.乳腺癌生物指标表达与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 27 (6) :1095-1098.
  [2]薛红红, 白宝艳, 张鑫.超声造影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临床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 2017, 46 (14) :1696-1697.
  [3]万财凤, 王琳, 刘雪松, 等.超声造影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临床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7, 19 (10) :652-655.
  [4]赵楠, 薛改琴.超声造影联合纳米碳染色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中的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8, 18 (4) :539-540.
  [5] 韩彦峰, 邹淑伟, 王宝华.超声造影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18, 15 (13) :105-108.
  [6]周如海, 邬颖杰, 吴猛, 等.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 25 (4) :711-714.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超声医学科
原文出处:杨月杰.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02):166-16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超声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