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成本管理论文 >

外包模式下制造业供应链成本管理的问题和风险防范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6-17 共2290字
论文摘要

  一、外包模式下供应链成本的影响因素

  (一)外部因素

  外包商

  制造型企业的供应链各层次的外包商既涉及蓝领外包又涉及白领外包。大型制造型外包商更甚至成百上千,外包商及其与公司流程关系的绩效能够直接决定公司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对制造型企业而言,非系统化的外部控制很难控制外部业务的干扰。
  首先是外包商外包业务交割时间的改变,其次是外包业务供给的变化。企业为满足客户的需求、避免外包业务波动引起生产库存的失衡,不可避免的增加库存量而保库存的控制,却降低了库存的流转速度,增加了额外成本。
  竞争对手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的核心业务并不是不可复制的,因此行业竞争对手能够对企业产生压力。对价格变动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产能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投入产出的效率甚至其外包营销战略将在人力、财力、时间、法律风险等方面成本支出增加。

  (二)内部因素

  1、战略调整、新产品开发

  生产企业自身的运营变化是供应链各环节不断变化的根源,一方面企业会根据当前市场客户需求量的变化预测未来生产发展的态势并制定企业各个阶段的生产计划。另一方面生产环节的变更也将使供应链发生变动:内部生产短缺;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出;此外企业生产流程的变动、突发事件等方面带来的变更也将不同程度影响供应链的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将在企业成本、经济收益及投入产出率中得到反映。

  2、外包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的制造企业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为更大程度上加强对外包商的控制,制造企业一般采用购买业务供应商控股权、与上游业务供应商签订协议等方式确保公司在供应商处合作现状的稳定和外包业务优先权。因而企业的发展布局和业务外包商的格局在一定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任何环节的变动将使企业的直接成本和作业成本大幅度改变。

  二、供应链成本管理的问题

  (一)缺乏对外包供应链结构的战略规划

  对于小批量、多层次化趋势市场需求,制造企业更加突出市场的战略目标而外包的辅助性业务缺乏战略管理。
  企业业务外包制度不完善,制度可依、无标准可管由此为企业的战略发展埋下了隐患。
  企业外包商的择取:采购部门或个别人员对外包商的择取是基于发展的效益或外包商业务供给的成本,市场经济下的信息不对称或道德风险的存在,企业常只注重外包成本而忽略了外包商资质、等级、技术及业务管理水平等方面。

  (二)供应链管理团队配置不合理

  制造企业人员的配置沿袭了传统企业的上层管理者予以调配或委任,相应管理机构设置的随意性、岗位职责的不清晰及团队人员的鱼龙混杂等不能够对外包业务进行有效的把握,以而企业与各外包商之间信息交换不到位,在造成管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现象的同时给企业库存管理造成了压力。

  (三)供应链管理不当

  管理方法单一:企业与外包商的关系更多的是一定阶段以契约为纽带的劳资关系,企业对外包重点是供应商的业务产品,对外包供应链进行管理相应的采取“一刀切”即同一个流程方法、审核和评价标准。缺乏恰当的管理战略其对外包供应链管理的效果、成本也不尽人意。
  企业对外包业务缺乏长期、动态的监督与管理,企业与外包商之间的信息反馈、评价肤浅,与业务联系度不紧密,由此对业务外包的工作监控不到位而致使外包商的业务优势在企业的发展中大打折扣。

  (四)供应链成本数据混乱

  企业的供应数据是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生产经营调整等经营活动不可或缺的信息,是企业经营问题反映的关键。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业务数据有既定的识别标准,而不同的业务和外包商都各有其所好的数据管理方式,最终汇集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部门的各类数据形态各异,导致管理部门无法及时有效的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无法实现上下游业务的无缝连接。

  三、外包模式下制造业供应链成本管理的风险规避

  (一)将外包供应链管理规划提上战略管理日程

  企业的供应链环节是企业成本节流的关键裤带,企业高层管理者、决策者对供应管理要从企业层次上做出规划。涉及企业战略规划、生产特性、企业相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予以规范,明确各类业务与核心业务的关联度及外包的要求等。相应部门、机构须加强外包商数据库、业务数据库的管理,制定与生产业务、资源相匹配的规划和外包方案,并细化管理和深入评估、审核。

  (二)配备专业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团队

  在分工专业化的社会下,外包供应管理需要有专业、高效的团队对供应链进行科学、有效运作。明确业务内容、岗位职责权限;其次因岗设人对于既定的外包业务配置适宜的人员,保证了团队的精简、高效;再次不断完善团队人员的业务培训,注重并提高成本管理能力及沟通、协作能力的提升。

  (三)有重点、有所为的进行外包供应管理

  制造企业的生产链相对完整、全面,因此首先不同的外包业务有不同的工作流程和资源需求,因而其风险和成本也各异,所以因业置宜的选取相匹配的控制、管理方式将改善业务供给效果;其次外包供应成本的控制要置于供需双方的监管、沟通之下,在外包供应计划下对外包业务和外包商予以动态监管,并通过有效地沟通实现共赢。

  (四)规范数据管理系统

  就业务数据管理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标准,并对外包商业务的输入、输出数据予以规范性规定、明确责任。此外积极推进业务数据统一的信息平台建设使企业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
  对于不同的企业类型、外包业务范畴其面临的风险及发展都是瞬息万变的,需要我们在此基础上科学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张天平,供应链协同战略管理[M] .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8.
  [2]杨宏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对策[J] .商场现代化. 2006(9).
  [3]赵蕾,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现状、动因与内容[J].外包.派遣. 2014.
  [4]沈元蕊,基于发展战略的业务外包决策研究[ J]经济研究导刊. 2013(3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成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