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审计论文 >

加强全口径预决算管理审计监督的意义和关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1-08 共1762字
论文摘要

  一、全口径预决算管理的背景及含义
  
  (一)全口径预算提出的背景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实行全口径预算”积极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并致力于将所有政府收支纳入预算管理。此后,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改革和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逐步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今年又将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列入预算报告,这意味着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全口径预算决算的体系框架和审查监督机制。

  (二)全口径预算的含义
  全口径预算管理是指对全部政府性收支实行统一、完整、全面、规范的预算管理,即凭借政府行政权力获得的收入和为行使行政职能所管理的一切支出,都应纳入政府预算管理。

  二、加强全口径预决算管理审计监督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公共财政预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从近几年审计情况看,预算数与决算数存在较大差额,政府预算管理未覆盖到政府全部公共服务活动,这主要是因为结转资金、转移支付收入、超收收入等未纳入或未完整纳入预算编制,尤其是结转资金、转移支付资金所占比重较大。加强对全口径预决算的审计监督,有利于将结转资金、专项转移资金都完整的纳入预算编制,提高公共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有利于提高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近年来,虽然各地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编制内容比较完整,但仍存在着额度不完整的问题,如土地出让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只编制了纳入金库管理的部分,对在非税专户中管理的部分未纳入或者是未全额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加强对政府性基金预决算的审计监督,有利于提高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三)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编报的全面性和完整性。2012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开始正式汇编。由于开始时间较晚,虽然纳入预算编制的企业数不断增加,但涵盖的范围仍不够全面。实行全口径预决算审计监督,可促进有关部门不断建立和健全国有资本管理机制,将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的企业逐步纳入预算编制,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报范围。社会保障预算自2010年开始试编以来,收支统计口径仍不够完整。实行预决算管理的审计监督,可以促进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将分散的社保类资金进行归并,统一纳入社保预算范围,如目前分散在一般预算中的住房公积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社保项目。从长远来看,还要将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编入社保预算,提高其预算编制的完整性。

  三、全口径预决算管理审计监督应关注的重点
  
  (一)公共财政预算审计监督应关注的重点。一是在编制原则上,是否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二是在收入预算安排上,是否体现科学合理、完整全面。是否将提前告知的转移支付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非税收入按规定全额编入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三是在支出预算安排上,是否体现从紧从严、留有余地。四是对必须进行的预算调整是否按规定编制调整预算草案,提请本级人大常务委员会批准。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审计监督应关注的重点。一是政府性基金是否全额纳入预算管理,是否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入是否全额上缴国库、先收后支,在预算上是否单独编列、自求平衡、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二是是否分项目编报基金预算草案,单独编列“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表”,是否将基金收入与基金支出对应排列。三是收入预算是否根据上年度征收任务完成情况、本年度征收计划及征收标准调整变化情况等确定;支出预算是否根据收入情况,按规定用途、支出范围和支出标准编列。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审计监督应关注的重点。一是预算编制是否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适应,是否按照规定的社会保险项目、范围、程序、方法和内容,全面、准确、真实、完整地反映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余情况。二是收入预算安排是否坚持应收尽收,合理预计收入中的一次性因素。三是支出预算安排是否规范有序,做到专款专用,有无随意提高支付标准和扩大支出范围的问题。四是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否坚持收支平衡,适当留有结余的原则。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审计监督应关注的重点。一是是否按年度单独编制,纳入本级预算,报本级人大批准。二是是否按照当年预算收入规模安排支出,不列赤字。三是是否根据收入规模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制定支出计划,是否依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不同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统筹安排其他支出。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