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审计论文 >

规范我国纺织行业资产减值行为的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老师
发布于:2015-01-08 共4372字


论文摘要
  我国为了抑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在 2006 年专门颁布了资产减值准则,并于 2007年开始在上市公司实施。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规定,对长期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规定,缩小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空间,减少了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手段,在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尽管如此,上市公司仍然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操纵利润,也就是说资产减值准则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多方面分析资产减值准则实施的效果,进一步完善准则。

  很多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的类型主要集中在三类,即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纺织行业在计提资产减值的类型上也主要是集中在这三类。近两年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价格波动较大,产品成本增加,纺织行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较大,这为纺织行业的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调节利润提供了机会。虽然准则对利用固定资产减值调节利润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是纺织行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比较大,纺织行业的上市公司可以利用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调节利润。

  一、资产减值准则在纺织行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资产减值会计本身具有的灵活性及其较大的调节余地,为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由于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上市公司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得他们在确定计提金额时会不可避免的加入一些人为判断因素。比如说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在确定可收回金额时不太容易把握,必须要运用主观判断才能确定。诸如此类,这些都是资产减值准则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问题不仅可以规范纺织行业随意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行为,而且能够促进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

  (一)资产减值内部控制不完善

  规范纺织行业上市公司随意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行为,必须要有良好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环境,健全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虽然现在大部分纺织行业上市公司都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建立了资产减值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其中不少制度都流于形式,只是一些简单的框架,缺少实质内容,对规范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的行为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从总体上看,相当一部分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都不完善。有的公司在确认、计量资产减值准备时,数据的提供、测算、审核都由同一人负责,严重违背了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有的公司资产减值的分级授权审批制度不健全,经理和董事会的责任不明,审批权限划分不清。有的公司资产减值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形同虚设,起不到任何作用。

  (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为了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资产的价值,现行资产减值准则中加入了大量人为判断因素,如估计可变现净值、测算现金流量现值、测试资产的减值等等。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有更高的专业水平,有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

  从我国当前的状况来看,会计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不高,职业判断能力较弱。同时,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较低,专业素质较差,只能处理简单的记账和算账问题,无法应付错综复杂的资产减值问题,纺织行业的会计人员也是这种状况。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资产减值准则在纺织行业的有效实施。

  (三)资产价格信息体系不健全

  与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还很不成熟。从我国目前现状来看,我国市场信息变化多端,市场缺乏一定的透明度,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对纺织行业上市公司来说,要取得市价、可变现净值、折现率、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这样一些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相关的数据,就不太容易,即使能够取得,也缺乏一定的可靠性。由于我国目前市场的透明度不高,市场体系不健全,不能为纺织行业上市公司提供比较客观、真实的市场信息,不能及时公布一些资产的最新市价,使得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在确认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时,缺乏客观的计量依据,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难以取得客观的资料。要改变我国目前资产价格信息体系的现状,就要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公开程度、拓宽信息的传递渠道、改善外部市场条件,完善和发展社会资产评估机构,更加客观的评价资产价值。

  (四)证券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

  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为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提供了机会。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在对公司首发新股、配股、增发新股和处罚亏损公司方面制订了一套严格的法律法规。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在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并可以向股东支付股利”,“公司预期利润可达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才能首发新股。“公司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才能股票上市。“上市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最后一个会计年度净资产收益率均不低于10%”才能增发新股。“上市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则暂停上市。因此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往往为了上市,获得配股资格或避免被摘牌而进行相应的盈余管理。

  我国在考核上市公司的业绩时,通常采用的是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这样一些与会计盈余密切相关的指标,这就会使上市公司过度关注这些指标。如果纺织行业上市公司通过正常生产经营不能达到这些指标,他们就会通过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从而达到上市、配股或者避免被摘牌的目的,这样一来,资产减值准则就会沦为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

  二、规范我国纺织行业资产减值行为的对策

  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但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资产减值准则在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为了更加有效地解决我国纺织行业不规范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行为,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加强资产减值的内部控制

  帮助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建立合理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

  (1)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上市公司在确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和计提金额时,要进行技术上和财务上的测算,整个过程比较复杂,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上市公司要把资产减值准备的测算、审计和审批三项职务分开,由专人负责,分别由测算部门进行测算,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审批人员进行审批。

  (2)规范授权审批机制。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授权审批机制还很不完善,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不管资产性质如何,金额大小,都由经理一人决定。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赋予不同等级的责任人不同的审批权限,我们可以按照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金额占资产总额的比例来确定审批权限,提取比例较小的,由经理审批;提取比例较大时,由董事会审批;提取金额巨大或事项性质很严重的,由股东大会审批。此外,对特殊事项规定专门的审批制度。

  (3)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内部审计监督具有监督和纠偏的作用,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充分发挥其监督和纠偏作用对资产减值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及时跟踪和监督相关信息,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薄弱环节,及时上报,加强相关资产减值的内部管理,建立合理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

  (二)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不管是在判断资产减值迹象方面,还是在确定资产减值金额和披露资产减值信息方面,都要运用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在资产减值的运用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要取得可靠的资产减值信息,离不开会计人员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强弱,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会计专业知识,熟悉各种会计理论方法,而且要全面深入了解公司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环境。为了满足合理运用资产减值理论的现实要求,会计人员要加强学习,及时掌握最新信息,不断更新现有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更重要的是,会计人员要加深对现行资产减值准则的理解,并能在工作中加以恰当的应用。

  要全面提高纺织行业上市公司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调整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引进高素质会计人才,提高重要会计岗位的从业资格标准。其次,要抓好在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考核。第三,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自律性管理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胜任工作,而且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对使用者需要的会计信息做到如实反映。

  (三)健全和发展资产价格信息体系

  在国际化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价格波动频繁,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离不开市场价格这个基础,因此要取得可靠的资产减值信息,就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价格信息体系。我国目前资产价格信息体系不健全,不能定期、及时地公布各种资产的最新市价。为此,我国应培育和发展市场价格体系和信息体系,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定期、及时地公布有关资产、商品的市场价格,以减少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的人为主观因素,缩小纺织行业上市公司滥用资产减值的空间。我们当前也可以利用物价管理部门、工商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等所掌握的市场动态价格信息,通过建设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来定期公布相关资产的市场价格信息,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市场信息机制,保证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能够方便准确地得到各种资产的公允价值,有效解决资产减值的计量问题。我们还应该大力发展资产评估业,建立全国性的资产专业评估体系。通过资产价格信息体系和资产评估体系的完善,使纺织行业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市价得到公正合理的确定和公开,让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章可循。

  (四)强化市场监管,改变评价指标

  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资产减值调节利润,与监管部门以净利润作为基本指标考核上市公司业绩是密不可分的,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不能仅仅通过净资产收益率这样一些单一指标,而应该结合上市公司的中长期发展状况,综合运用经常性净收益和现金流量等多项指标来进行多方位全面地考察。因此监管部门应当对现有的业绩评价指标进行适当调整,更改以前指标单一的考核标准,设置合理的多指标评价体系,多方面的考核上市公司业绩。

  虽然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来实现利润的增减,但是却不能很容易的改变实际现金流量,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指标比利润指标更加可靠、客观。利润指标容易受到虚假交易、资产减值等盈余管理手段的影响,相关数据会不真实,而现金流量指标不容易作假,不容易受到盈余管理手段的影响,比利润指标能更真实地反映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当然,只依据现金流量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因此,应当建立一系列的指标,从多方面去考核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并对上市公司做出合理评价。

  参考文献:

  [1] 陈耀敏。从准则实施环境分析我国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J].现代企业化,2008,(12)。
  [2] 王琳君。利用资产减值进盈余管理的手法与防治对策[J].财会月刊,2009,(29)。
  [3] 汪菲菲。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