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政府外宣文本为语料来源,以应用翻译最具影响力的功能目的论为视角,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提出了政治主张明确法、修辞效果求同法、语境意义匹配法、冗余信息简略法等翻译策略,以期为政府外宣文本翻译提供管窥之见。
关键词:政府外宣文本; 翻译策略; 功能目的论;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theories in Pragmatic Translations, and by analyzing typical cases of publicity tex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translation strategies,namely, clarify political intention, reproduce rhetorical effect, obtain contextual match, and simplify redundant information, which is meant to better convey information and build China's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image.
Keyword:governmental publicity texts; translation strategy; Skopos Theory;
以国家政府为发布主体的政府外宣文本是让世界了解中国情况、塑造积极的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其"文本内容、翻译策略、译文质量、传播效果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我国在国际传媒中的国家形象"[1]75,关涉到国家形象、国家利益、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本文拟从功能目的理论视角,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探索政府外宣文本的翻译策略。
一、功能目的论与政府外宣文本翻译
翻译活动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遵循人类活动的行为模式:行为-动机-目的-需求,需求是社会性的,是人自身赖以生存或改变生活方式的精神或物质性内容;而目的则是为满足特定需求可预期达到的行为目标,它决定着行为准则及其道德内容。从功能目的论看,翻译行为是跨文化、跨语言信息之间转换的复杂的目的性行为。
功能派翻译理论之开创者赖斯[2]认为,译者应充分考虑源文的背景及考虑源文的读者对象,设法使目标语读者能够从目标语文化的角度理解源文。弗米尔[3]在论述人类目的性行为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翻译的目的性,译者首先应该明确翻译的交际目的,并且可以根据翻译目的来选择翻译策略或方法。也就是说,译者所作出的选择都是为了实现翻译的预期功能这一最终目的。功能目的论"着眼于译语的交际功能,将翻译置身于语言语境之外的社会语境之下,把翻译目的纳入翻译活动考虑的范畴,使翻译不再局限于以原作为中心的语言学桎梏"[4]70.
结合功能与目的的要点,我们可以政府外宣文本翻译作如下概述:政府外宣文本功能为介绍中国政府的政策主张、原则立场、某个领域进展,证实事实,传播观点,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以"最佳效应"达到扩大中国影响力、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维护和争取国家利益的最终目的。
在翻译实践过程中,为最大效度实现特定目的,针对文本特征与价值属性,需要将外在制约因素与文本自身特征及其内在规定性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归纳、概括、综合,形成具可描写、可操作、可推论、可印证的翻译策略。从功能目的论视角考察政府外宣文本翻译,能为探讨翻译策略及方法提供较好的理论依据与思路。
二、政府外宣文本翻译策略之探讨
对于什么是翻译策略,翻译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德国翻译家罗什[5]76曾指出,翻译策略是"解决将一段文本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碰到的问题时所潜在自觉的过程",赫沃斯基则认为,翻译策略是指"译者在整篇文本或重要段落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所倾向的步骤"[6]76,而吉尔[7]则认为,翻译策略可以分为原文分析过程的"理解策略"以及在译文生成过程中的"生成策略".事实上,对原文文本特征进行分析是译文生成的前提与重要一环。
从功能目的论看,翻译行为是跨文化、跨语言转换的复杂的目的性行为。就政府外宣文本翻译而言,最高目的为"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维护和争取国家利益".在翻译实践过程中,为最大效度地实现特定目的,达到"最佳效应",译者首先应当了解信息的性质,相应地对信息进行理解与加工,从而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本文将以功能目的论为理论视角,从政府外宣文本特征入手,以归类总结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为思路,探讨政府外宣文本的翻译策略。
(一)政治主张明确法
让国际社会读懂中国,是我们党对外信息传播工程的主要任务[8]."宣传报道工作,归根结底,就是要宣传一种思想"[9]7,毫无疑问,政府外宣文本具"政治性"的本质属性。译者必须注意"掌握用词的政治含义和政治分寸",否则有可能导致国际争端与政治纠纷的发生"[10]59.译者在翻译时,需要清晰把握原文本所体现的政治主张、意图,在译文中予以相应表达,以获得最佳的外宣效果,我们将其称之为"政治主张明确法".
例1"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2014)
"One country,two systems"is a basic state polic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dopted to realize the peaceful reunification of the country.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统一"的义项主要为:(1)部分连成整体;(2)整体的,一致的,单一的;但以词典来理解此处的"统一"是不够的,因为这有其自身的政治背景,在我国当前形势背景下,"统一"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第一次统一"(unification),而是关系到国家主权与利益的"重新统一",故译为reunification是在考虑我国的政治主张与立场基础上,以"维护国家利益"的最高目的为指导下的恰当选择。
例2香港特别行政区仍为自由港和独立关税地区。("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2014)
The HKSAR would retain the status of a free port and a 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香港作为独立关税区,是国家根据香港的历史与现实情况,在香港回归祖国后,实施与中国大陆不同的举措和经济性政策,以期让香港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此处的"独立"并非"不受别的国家或政权统治而自主存在"的"独立",而是具"单独"之义,若译为independent,在译语中容易产生前一个义项的关联,而引发对我国政策不当理解。从功能目的视角来看,政府外宣文本功能为准确、客观介绍中国政府的政策主张、原则立场,目的为维护和争取国家利益,separate的义项为different;not related to or not affected by something else,能更准确传达香港关税地区与大陆地区不同之处,但又不会产生不当联想,为适切翻译。
总体而言,政府外宣文本以"介绍国家、政府的政策主张、原则立场"为目的,考虑到受众主体"了解目的国社会、政治、经济等相关信息"的需求,政府外宣文本的强政治性要求译者了解国家政策与国际形势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思想观,明确自身的政治立场[11],深刻理解文本所体现的国家与政府的政治主张,在译文中将政治主张予以清晰准确表达,以获得最佳外宣效果。
(二)修辞效果求同法
外宣翻译本质上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的跨文化交际与传播活动[12].政府外宣文本旨在向世界介绍中国政策与主张,为中国道路、中国体制与其发展模式作出合理的解释与宣扬。"以论辩和受众为主要研究对象"[13]以及以"劝说和沟通"为目的的修辞,其恰当的使用能为外宣助力,帮助更好地达到宣传目的,并促使受众按照修辞意图采取相应行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外宣文本的本质及追求"最佳宣传效果"的根本属性,决定了"修辞性"是其语言的显著特征。由于汉英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修辞受其所赖以发生的社会、民族文化、文学传统等因素潜在的影响,汉语中的修辞在英语中未必能用同样的修辞来表达,可能需要用不同手段加以表达。从功能目的视角来看,"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维护和争取国家利益"是政府外宣文本翻译最高目的,修辞的使用也是为这一目的服务。若译语读者和原文读者具相同或相似的文化背景和体验,能够在源语与目的语之间建立相似的关联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则修辞可以在翻译中保留;但若在源语中的修辞不能在译语中成功建构,则需要视情况进行处理或加工。总体而言,达到预期的修辞效果,是修辞活动的最终目的所在,我们可将此翻译策略称之为"修辞效果求同法".
例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非洲,宣布一系列支持非洲发展的新举措,为推动中非经贸关系迈上新台阶注入了强大动力。(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2013)
In March 2013,China's President Xi Jinping visited Africa and announced a series of new measures to support Africa's development,providing a powerful impetus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hina-Africa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注入动力"在此处是隐喻的用法,其功能在于说明习主席访非新举措所带来的显著效果,非常形象生动。在英文中,"provide…impetus"和"inject…impetus"都能将原文想要表达的显著效果予以表达,但相对而言,"inject…impetus"既能传达原文之意,亦能保留原文的修辞效果,也更能在译文中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塑造积极有为的中国形象,故可考虑将上述译文改译为:…injecting powerful impetus…
例4 40年来,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尊重人权,在改革开放中保障人权,在改革开放中促进人权。(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2018)
Over the four decades,China has showed respect for,protected and promoted human rights in the course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在改革开放中尊重人权,在改革开放中保障人权,在改革开放中促进人权"运用了排比手法,强调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对人权的尊重、保障与促进,符合汉语习惯,但若将此排比译入英文,则会因为过多重复而不符合英文语言习惯,反而达不到塑造积极中国形象的效果,故可将修辞想要表达的效果提取,译为"respected,protected and promoted…",能简洁且有力量地将原文排比效果进行表达。
例5从1979年至今,中国人民的体质又有了明显的提高,彻底甩掉了旧中国"东亚病夫"的帽子。(中国的人权状况,1991)
Since 1979,the health of the Chinese people has improved further.The label on old China,"sick man of East Asia,"has long been consigned to the dustbin of history.
在汉语语法中,"东亚病夫"是一顶戴在头上的帽子是可以接受的,但在英语中,其隐喻形象sick man of East Asia是戴在人民头上的一顶帽子的说法是很奇怪的,故throw off…the cap of的隐喻形象难以在英语语言文化中得到有效接受。如上述译文选择了英语使用者常用的具有消极意义色彩的隐喻概念"label",其意为"a word or phrase which is used to describe a person,group,or thing,but which is unfair or not correct",即给人起侮辱新的绰号或贴上标签,"the label has been consigned to the dustbin of history"在译语中能等效再现其隐喻功能,生动说明中国在人权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塑造积极的国家形象。
由此可见,政府外宣文本"修辞性"的特征需要译者重点考虑如何在译文中传递原文修辞所追求的效果,采取或保留、或强化、或简化、或转移、或渲染、或删除等手段,使修辞最好地服务于"最佳宣传效应"目的。
(三)语境意义匹配法
词句的意义是由语境决定,但语境是复杂的,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故词义的确定被认为是复杂的思维认知过程。文本翻译表现为一种辨"义"与析"意"的认知思维过程[14]113.由于中英在语言和文化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例如,英语词汇往往具有更大游移性和灵活性,涵义范围更丰富,若仅找到两种语言中对应的词汇,往往是不够的。外宣翻译政治性强,准确性要求高,语词意义的确定更需要译者高度警惕,根据客观的逻辑基础,通过一系列辨义、分析、判断、推论、析取、综合等认知加工,获得文本的语境意义,继而在"最佳效应"的原则指导下,既考虑概念自身的内涵特征,也考虑场合、说话者身份、文体特征、译语语言文化背景、读者接受等关联因素,亦即其语境性,对其加以认真辨析,获得能与原文最佳匹配,使译文词句语义的理解与表达符合语篇整体视域下的语义连贯与行文通达,我们称之为"语境意义匹配法".
例6基层医疗机构根据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日间观察、临终关怀等服务。(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2006)
With visiting and taking care of patients at home,daily care and hospice care provided by grassroots medical institutions according to the special needs of the elderly,their health problems can be basically solved within the community.
例7由于西藏高原的特殊海拔高度,其所经历的气候变暖过程比周围地区更为强烈。(西藏的发展与进步,2013)
Due to its unique altitude,the Tibet Plateau has been influenced more strongly than surrounding areas by global warming.
例8(台湾)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CHINESE TAIPEI)的名称参加活动。这种做法属于特殊安排。(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1993)
(Taiwan) may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ies of those organizations only as a region of China under the designation of Taipei,China (in ADB) or Chinese Taipei (in APEC)。This is only an ad hoc arrangement.
上述三个案例中,"特殊"在不同语境下得到了不同的涵义充实。"特殊需求"在老年人、家庭出诊、家庭护理、日间观察、临终关怀等有关健康的语境映射下,可以得到"老年人不同于年轻人的在医疗方面的额外需求"的语义。由于special need的主要义项为:needs that someone has because they have mental or physical problems,可能会让译文读者产生不当联想,因此宜改译为particular needs.例7中,在主题"全球变暖"、事件因果关系"海拔越高对变暖过程反应越剧烈"映射下,西藏高原的"特殊高度"指向为"特别高、独一无二的海拔高度"(4)。相对于中文而言,英文喜用指向更明确、涵义更具体的形容词,unique释义为being the only one of its kind,为语境匹配的适切翻译;例8中"特殊安排"在主题"中国的统一"、行为主体"中国政府"、行为对象"台湾"、条件"台湾只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以名词参加活动"、相对概念"其他政府间国际组织及国际活动效仿的'模式'"等的映射下,得到"不同于惯常做法"的涵义。若译为special arrangement,因special的词典义第一项即为not ordinary or usual,but different in some way and often better or more important,不仅不能准确表达,反而会达到与原文背道而驰的效果,损害国家利益。因此,从最大可能保护国家利益出发,用释义为formed for or concerned with one specific purpose的ad hoc能准确表达原文中的特殊安排之义,故an ad hoc arrangement是译者对词语内涵及其语用环境进行匹配后的选择。
上述三个案例中,一样的"特殊",却有着不一样的语境意义,在译文中需要进行不同的处理。从功能目的论角度来看,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各种语境,根据外宣文本的特征,选择达到最佳宣传效应、塑造国家形象的适切译文。
(四)冗余信息简略法
冗余现象普遍存在汉语之中。外宣文本因"语言文化特征色彩浓厚,行文烙有中国传统民族的习惯特征,如讲究工整对仗,结构整齐划一,重渲染情感气氛,多修饰语等"[15]44,除具有汉语言本身的冗余特质外,还可能因为信息需要高度准确、效果需要特别增强等,而更具冗余性的特征。相对而言,英文语言更具简洁、平实的特点,若在翻译时将冗余重复信息不加选择全盘译成英文,恐怕让读者难以接受。外文出版社和中央编译局语言润色专家平卡姆[16]2指出,词语冗余(unnecessary words)是中式英语的标志。曾利沙[17]175也指出,中式思维导致的信息冗余包括孪生式功能词冗余、概念语意不言自明式冗余、语法形态表意范畴式冗余、概念语义蕴含式冗余、前提概念式冗余、强化概念式冗余、全能搭配式冗余(短语结构搭配式冗余)、概念语义重叠式冗余、镜像反映式冗余、语法特征式冗余、前照应式冗余、语句命题重复式冗余、迂回式语句冗余等等。从功能目的视角来看,政府外宣文本重信息传达和受众效果的性质,决定了译文需要根据英语语言和思维习惯,将冗余信息进行简略化处理,以利于受众读者接受,从而达成更好的传播效果,我们可将此翻译策略称之为"冗余信息简略法".
例9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的防扩散政策和措施,2003)
China consistently stands for complete prohibition and thorough destruction of nuclear weapons.
此例中,"全面"与"彻底"是对动词程度的修饰,属于"强化概念式"冗余信息。英文中,destruction释义为:the act or process of destroying something or of being destroyed;destroy释义为:1.to damage something so badly that it no longer exists or cannot be used or repaired;2.if something destroys someone,it ruins their life completely;thorough释义为:exhaustively complete;从词典义看,destruction的概念语义已蕴含了方式特征thorough,可删除。同样,语料库中与"彻底"搭配的动词(或含行为性质的名词)都具有蕴含方式"完全、彻底"之功能语义特征,故译文无需complete,thorough等冗余信息。
例10……有力保障了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2012)
All these measures help to safeguard the Chinese people's health and life.
四字词是汉语常见表达方式。很多情况下,四字词的形式对仗功能强于其内容表达功能,例如此处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医疗"主题关涉下,相对于对象"广大居民"而言,"健康"和"生命"是核心意义和实质性内容,因此,与physical health and life safety相比较,health and life是更为简洁而又确切的表达。
汉语中对冗余表达具有较大的包容性,但考虑到目的语读者习得词语时已包括理解这个词语的概念语义结构及其所包含的若干义项,故此类冗余信息应进行简略化处理,避免累赘,以达到最好的受众接受和宣传效果。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从功能目的论视角探讨了政府外宣文本翻译策略:政府外宣文本具强政治性,翻译时需认真研究原文的政治意图,将其在译文中进行清晰明确表达;政府外宣文本因宣传的性质常用修辞表达,翻译过程中采取或保留、或强化、或简化、或转移、或渲染、或删除等手段,以求得原文修辞相似效果;政府外宣文本复杂的语境意义要求进行语言转换前结合多方面因素解读,在译文中找到相应匹配;政府外宣文本中冗余信息因不符合目的语语言文化习惯,不符合受众认知思维,在翻译时宜进行"去冗余"的简略处理。上述操作的根本理据在于,政府外宣翻译既要考虑原文的功能与目的,也要考虑受众接受和译文效果,从而选择最佳翻译方法与翻译策略,以达到"最佳效应",最终达到塑造国家形象、维护和争取国家利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卢小军。略论我国外宣翻译的误译类型及其成因[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11(2):75-80.
[2] REISS K. Translated by Rhodes Erroll F. 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Limitations[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110-111.
[3] VERMEER H J. A Skopos Theory of Translation(Some arguments for and against)[M]. Heidelberg:Text Con Text-Verlag, 1996.
[4]车明明。德国功能主义理论之辩证思考:贡献与局限[J].上海翻译, 2015(4):70-75.
[5] LORSCHER W. The Translation Process:Methods and Problems of its Investigation[J]. Meta:Journal Des Traducteurs, 50(2), 2005:597.
[6] HEJWOWSKI K. The Cognitive-Communicative Theory of Translation[M]. Warszawa:Wydawnictwo Naukowe PWN, 2004.
[7] GILE D. Basic theoretical components in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C]//Tea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Training Talent and Experience. Elsinore, Denmark,1992:185.
[8]闫建琪。重视当代中央文献的编辑和翻译出版工作,增强国际话语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4(4):9-10.
[9]沈苏儒。对外传播翻译研究文集[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9.
[10]过家鼎。注意外交用词的政治含义[J].中国翻译, 2002(6):61-62.
[11]张健。再谈汉语新词新义的英译[J].中国翻译, 2001(4):30-34.
[12]袁卓喜。现代修辞视角下的外宣翻译--基于西方劝说机制理论的思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1):91-95.
[13]陈小慰。对外宣传翻译中的文化自觉与受众意识[J].中国翻译, 2013(2):95-100.
[14]曾利沙。意义本体论批评与价值评判的逻辑基础-兼论"论翻译的非逻辑特质"的反逻辑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1):113-117.
[15]曾利沙。从对外宣传翻译原则范畴化看应用翻译系统理论建构[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3):44-46.
[16] PINKHAM J. 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7]曾利沙。从认知角度看对外宣传英译的中式思维特征--兼论应用翻译技术理论范畴化表征与客观理据性[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6):175-179.
民族传统服饰之于民族文化,正如当地方言、民族建筑和音乐等方面一样,历来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翻译的使命不仅仅是学习国外的先进文化,更是要促进本国优秀文化的弘扬和传播(蓝红军20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