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高度重视楼板裂缝的形成原因,通过对楼板裂缝的及时预防或处理,保证建筑土木工程中的楼板安全、正常工作,进而保证土木工程的整体安全。文章对此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建筑土木工程; 混凝土楼板; 裂缝;
在建筑土木工程施工行为中,需要面对并处理混凝土裂缝现象,施工企业在明确建筑土木工程裂缝出现原因的基础上,分析预防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方法,保证建筑土木工程的质量。
1 楼板裂缝的形成原因
(1)混凝土质量不达标。
混凝土的质量与水泥、碎石、水等多种物质的配比有关,通常情况下,采用坍落度指标验证混凝土质量;若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未能做到各类物质的合理配比,则显著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中用水量控制不佳也容易降低混凝土质量,若生产中没有根据原材料的含水量对用水量进行调整,则容易出现混凝土中含水量偏高的情况;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坍落度与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若混凝土中的用水量超过合理标准则增大坍落度,且容易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2)楼板收缩与温差特性。
楼板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与楼地面产生45°大小的斜角裂缝,或者房屋周围与阳角产生一定距离,上述两种现象是与楼板特性相关的最常见的裂缝现象。混凝土材质本身具有收缩和温差特性,且裂缝的大小与楼层到屋面的距离呈正相关关系,靠近屋面的楼层意味着较大的裂缝。这类裂缝对建筑土木工程结构本身不会造成显著影响,但是会对建筑内其他设施的使用造成不利影响。居民住宅中常见的漏水现象与该类裂缝直接相关,进而造成大面积的渗漏现象。
(3)楼板模板拆除或堆载时机不佳。
混凝土拆模或堆载需要严格把握时机,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时方可执行堆载,若过早堆载则意味着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现象,且这种变形现象时间长短是呈正相关的,一般情况下将其定义为徐变现象。徐变本质为一种塑形且不可逆的变形,一旦发生变形现象则意味着无法恢复原状。在过早拆模或堆载情况下,楼板本身承担较重的施工负荷,在促进徐变现象日趋明显的情况下导致楼板本身发生显著的变形现象;由于徐变现象很难控制,因此楼板的变形情况会严重偏离其正常状态,在结构变形数倍于理论变形最大值的情况下,则会导致楼板裂缝,该类裂缝一般呈现为网状结构。
(4)负筋高度不当。
建筑工人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常有踩压负筋等不规范行为,在支撑钢筋时选择的材料不符合标准,在增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同时降低楼板厚度,导致楼板厚度无法达到标准。对负筋的不合理操作则容易导致负筋绑扎不牢固、负筋材料脱落、弯钩方向不准确等现象,导致负筋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并减低浇筑板的承载能力。在建筑结构中常见的45°斜角裂缝与负筋高度以及楼板防护层厚度相关。
(5)混凝土振捣不规范。
合理规范的混凝土振捣工作是楼板质量的重要保证,若混凝土振捣处理不合规范或发生漏振现象,则会对混凝土的基本参数和性能造成不利影响,降低混凝土密度并破坏混凝土的均匀度从而发生楼板裂缝。建筑土木工程中常见的较细裂缝与混凝土振捣现象相关。
(6)管线密度过大。
建筑土木工程下方通常预埋多种管线,且各类管线的粗细、长短不一,预埋管线集群产生的应力大小与管线密度相关;通常情况下,预埋管线的高度与厚度均有适用标准,若预埋管线的各类参数均超过标准,甚至预埋管线高度大于设计板的厚度,则容易导致楼板发生裂缝。特别是在建筑土木施工中对预埋管线的规格把握不清,更容易使土木工程建筑出现裂缝。
2 楼板裂缝的预防措施
(1)控制混凝土材料混合比。
在配置混凝土材料时应当充分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保证水与石灰的比例处于合理区间,在搭配混凝土时还需要控制外界环境温度因素,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控制搅拌温度则应用冷水对原材料进行处理。混凝土的混合比调配也要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保证混凝土中的水泥与石灰配比正常。选择施工材料时则需要注意砂石材料的选择,确保砂石材料的配比性能良好,进而达到提升混凝土强度系数与密度的效果,避免楼板之间出现裂缝。当前,各类工程施工中多采用商品混凝土,而此类混凝土的质量往往是参差不齐的。施工方在采购混凝土质量时需要严格检验混凝土各项参数,重点验证混凝土的坍塌度系数,对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则坚决退回,从根本上避免施工中出现的裂缝现象。
(2)对进场材料进行全面检查。
建筑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与各类材料均密切相关,在查验各类进场材料时需要验证材料的质检合格资料并对材料进行必要的检测,且材料检测行为应符合国家颁布的技术标准。在施工环境中需要树立保护材料质量的意识,例如水泥和钢筋应保存在相对干燥的环境中,避免钢筋水泥因受潮发生变质后锈蚀现象。
(3)保证混凝土振捣质量。
在振捣混凝土前需要完成交底工作,避免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过震、漏震等现象,在混凝土初凝环节中完成二次收面处理,排除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并降低水分蒸发因素的影响,进而避免可能发生的混凝土表面干裂。在振捣过程中,需要针对楼板的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的设备,对应用于现浇楼板的混凝土通常采用混凝土平板振动机振捣,对应用于地下室环境的楼板则通常使用混凝土磨光机设备。
(4)建立高质量的养护体系。
对完成浇筑的混凝土则施行养护措施,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需要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条件,从而达到抑制水分蒸发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刚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包含的水分是满足标准的,但是若不能很好地控制外界温度因素,则意味着混凝土表面会出现水分蒸发现象,不仅导致混凝土内含水量低于最低标准,同时会导致应有的水化反应现象,最终导致混凝土材质的下降。因此在混凝土管理体系中对养护工作提出较高要求,对浇筑后的混凝土则立即开展养护,抓住最佳时机并实现混凝土的高质量养护。
(5)控制拆模环节。
人工操作水平与拆模效果关系密切,在执行拆模时需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监督,保证混凝土施工的各项任务均按既定工序进行。在拆模中还需要管理施工的水平和质量,严格把握拆模的时机并达到拆模的最佳效果。楼板浇筑过程同样需要专业力量的管控,通过保证浇筑质量使楼板抗压能力符合标准要求。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要制订有效的方案并在施工中严格执行,保证施工后的浇灌密度达到建筑土木工程施工的各项要求。
(6)控制钢筋质量。
对钢筋质量的控制体现在钢筋绑扎、浇捣等多个环节;完成钢筋绑扎任务后应做到对负筋钢筋的支撑,通常情况下,选择混凝土或钢筋材质的马凳承担支撑钢筋的职责。工程验收时则重点确定负筋高度以及钢筋保护层面积,若钢筋保护层面积偏大则酌情增加支撑力量。浇捣过程中需要选择支撑性能强的材料,并避免支撑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偏移现象,从根本上保障钢筋绑扎的质量。
3 楼板裂缝的补救措施
在建筑土木施工过程中难免出现裂缝现象,通过对混凝土质量的有效控制则能够延缓裂缝现象,同时减缓裂缝现象的严重程度,为补救裂缝提供宝贵的时间。因此在建筑楼板出现裂缝的情况下,需要判断裂缝的严重程度并施行相应的补救措施。一般情况下,将楼板裂缝分为细微、大面积、高危害三个级别,具体防护措施如下。
(1)处理细微裂缝。
在建筑土木工程中若没有很好地控制混凝土质量,则容易导致楼板出现细微裂缝现象,对混凝土养护不利同样会导致该现象。通常情况下,楼板结构内应力集中度与混凝土强度呈反相关关系,出现轻微裂缝的楼板往往对应内部应力过于集中的现象,并导致混凝土本身材质的降低;若浇灌混凝土过程中出现间隙过大的现象,同样容易诱发楼板的细微裂缝。在处理细微裂缝时,先清理裂缝表面并使其清洁,此后采取填充养护方式弥补裂缝,从而避免轻微裂缝的进一步扩大,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处于封闭环境。
(2)处理大面积裂缝。
若楼板出现较大裂缝,则意味着建筑土木工程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因素,该裂缝多发生于老旧小区、破损危房等场景。在处理大面积楼板裂缝时,要严格按照技术标准,组织专家力量对楼板的裂缝程度和严重性进行鉴定,在确定该楼板尚具备维修价值后则开展裂缝处理工作。大面积裂缝处理对工序顺序要求极高,在确定裂缝的走向后执行开槽处理,对工槽内部的杂质因素彻底清理后选择全新的水泥材料填补,从而提升楼板的强度并有效修补大面积裂缝。大面积裂缝的处理主要应用在危险系数较小的房屋场景,若鉴定后确定裂缝危害性较大,则应当采取处理危害较大的裂缝补救方式。
(3)处理危害较大裂缝。
该级别裂缝通常表现为建筑内部钢筋结构的裸露,对建筑土木工程强度造成显著影响,对周围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处理该类型裂缝时,需要对楼板进行整体强化处理,在浇筑混凝土后通过高压方式完成对高危害裂缝的处理。
4 结束语
文章分析了建筑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形成原因,此后分别说明了预防和补救楼板裂缝的措施。施工单位在土木工程过程中应秉承严谨、科学的态度,有效应对混凝土楼板裂缝现象并保证建筑土木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何贯贤。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3):113-114.
[2] 张庆华。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J].砖瓦,2020(11):159+161.
[3] 赵大勇。论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19(28):211.
混凝土是桥梁施工的主要材料之一,由于材料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容易产生裂缝,因此为最大限度降低桥梁裂缝的产生几率,应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