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诞生以后,大众文化得到了质的飞跃,大众文化产生了许多现代的娱乐方式, 中西文化得到了极大的交融。以电影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引领了大众文化的发展,而这又得益于中国电影发源地之一———上海《申报》的电影明星报道。笔者尝试从大众文化的现代娱乐方式、受众对大众文化的态度和选择以及《申报》电影明星报道推动以电影为代表的大众文化的发展三层阐述《申报》电影明星报道与大众文化的发展。
一、大众文化的现代娱乐方式
从对现代娱乐经营管理的角度看,19世纪30年代中期,公共租界工部局对上海原先制定的娱乐场所治理规定做了更改,新的规定从当年元旦开始执行。首先对娱乐活动地点进行了归类,一共有电影院、音乐厅、马戏场、跳舞场和妓院等共计十二类。
上海推出了一种新的管理办法,它所包含的领域基本上都是上海通埠以后出现的各种营利性的娱乐场所。上海成为国统区后公布了《上海市公共娱乐场所管理规则》。 对公共娱乐场所进行了规定,公共娱乐场所主要指游戏场、电影院、马戏场等。
上海解放后,上海市政府又对公共娱乐场所制订了暂行规则,娱乐场所主要有电影院、戏剧院、马戏场等十五类,取消了妓院等娱乐场所,所有娱乐场所都按照《暂行规则》管理。
从以上列举可以看出:除了1949年前上海有妓院,新中国成立后取消妓院外,上海市从1920年到1949年娱乐场所的种类变化不大, 现代娱乐业是十分繁荣的。 为何会繁荣? 如何推动娱乐业的繁荣? 这应该归功于以《申报》为代表的上海传媒业。
(一)以读报为主的各种娱乐方式产生。 20世纪初的上海传媒业的发展仅限在印刷和电子领域, 广播等电子媒体是在广播发明之后传入中国的,30年代才在中国的上海兴起。后来,报纸和广播并驾齐驱,成为上海主要的媒介。上海的经济发展加上各种媒介的宣传和引导, 既加速了上海的经济发展,也为媒介的发展夯实了基础,开拓了空间。 当时上海已有300万人口,54家广播电台, 每天有多达5700分钟的节目。
这些又为上海的报刊杂志增加了一些娱乐媒介,开阔了场面。 西方时尚潮流的慢慢推进, 新的娱乐媒介理念,新的娱乐发展潮流和规则,所有这些对上海的娱乐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也不断促进上海娱乐业的日臻成熟。
(二)综合性娱乐场所产生。 上海最具代表性的综合性游乐场新世界诞生于1910年,“新世界” 是上海近代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游乐场。新世界分上中下三层,设有书场、影戏场等。 门票只需要2角,但是娱乐的项目有影戏、大鼓、杂耍、说书、二簧和自动戏等十几种。戏曲等节目演出时间每天累计有三十多个小时。
游乐场所新世界营业后,参与娱乐的人络绎不绝,显得十分拥挤。很多人下午两点花两角钱买票子进去,一直玩到凌晨一、二点回去。 在这个娱乐的地方,呆上上十小时,有吃有看,让那些官宦、商贾子弟十分钟爱。
上海娱乐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新世界游乐场的成功经营, 而游乐场本身就是一个盈利很大的项目,商人们也正是明白了这个道理,从而在以后的仅仅4年里,上海游乐场事业迎来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高峰。人们对20世纪初上海游乐场的潜在市场消费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并促进了人们对娱乐消费的欲望。 在这二者的合力下,形成了供上海娱乐事业进行时代转折的市场基础。
二、受众对大众文化的态度和选择
大众文化的现代娱乐方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一是娱乐场所很多,娱乐选择的时间很多,娱乐内容也很多,娱乐节目能够成批量生产。二是来娱乐的人选择面比较大。因为各种游乐设施的配备得到改进, 现代文化的娱乐方式更加多样化, 于是受众对大众文化的各种娱乐方式也有不同的态度和选择。
(一)对娱乐项目的选择。 受众对娱乐活动项目的选择带有明确的倾向性, 从而导致娱乐活动设施的使用呈现明显不均衡的现象。通常情况下,电影院永远是最受受众欢迎的场所。 如遇到放映叫座的好影片,场内电影院则“常常客满,最多时,还有200多受众站着看电影,”这种站着争睹电影的现象,在30年代电影娱乐活动已经十分普及,这更能说明电影作为一种现代娱乐活动对普通市民所具有的强大而恒久的吸引力。
(二)对娱乐设施的使用。 受众的娱乐行为带有较强的倾向性, 导致受众在娱乐设施的使用强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如在游乐场的各种场馆中,电影院常常上座率饱满,而成为使用强度最大的场馆。 人们己经越来越不满足于登高望远这种单纯的娱乐活动项目, 从而导致游乐场的屋顶花园早已度过了自身的黄金时期,因为在天韵楼游乐场里,“屋顶花园对受众的吸引力非常低 , 仅有10%的 台子有客人。 ”尽管在30年代还没有完全退出游乐场的历史舞台,然而也只能是作为游乐场的摆设了。
(三)对娱乐时间的选择。不论现在和将来,现代意义上的娱乐在客流的变动上都有较为明显的特征, 通常表现为平常受众流量稍微低些,周末受众量稍高些;盛夏季节受众量比较低些,过年过节受众量就比较高点。如永安公司天韵楼游乐场,1941年9月20日(星期六),全天接待受众为9035人,而9月22日(星期一),全天接待受众为6903人,星期一的受众量比星期六锐减了2132人,减幅达到23.6%。 此外,因娱乐项目的原因,这种差异性在具体项目的体现上更明显。又如上海先施公司屋顶花园附设的溜冰场, 在1938年8月1日至8月7日一周内,仅售出溜冰票13张,在夏季可谓是惨淡经营。
三、《申报》 明星报道推动以电影为代表的大众文化的发展
电影可以说是摄影技术和演员表演艺术的结合物,一介绍到中国,就大开国人的眼界,增长国人的见识,也给中国城市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娱乐方式。以《申报》为例,通过笔者统计《申报》发现,1920年《申报》报道影片数为6篇;1926年 ,报道国内的影片数为66篇 ,国外的影片数为64篇 ,合计130篇;1932年,报道国内的影片数为25篇,国外的影片数为60篇,报道电影明星的为64篇,其余报道与电影有关的有163篇,合计312篇;随后,报道电影篇数有减少,而报道电影明星的篇数却变化不大,1939年至1941年分别为54篇、53篇和51篇。从《申报》对电影明星报道的数量来看,电影明星逐步成为市民关注的对象, 也说明电影明星逐步为市民所接受,体现出市民对西方文明也由反感转变为认同的过程。
由于受众的需求, 电影拍摄过程要结合电影的赢利和受众的喜爱程度等确定,而这些又都影响了受众对电影的关爱,由关注电影、消费电影转而关注明星、消费明星。
(一 )《申报 》报道了电影明星的方方面面 ,吸引了不同层次的受众。受众通过《申报》了解了明星的日常生活方式、服装打扮等。 在阅报的过程中, 受众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感染,逐步模仿明星,希望跟明星一样过上时尚的生活。 上层社会的如宋美龄经常在上海的“爱庐”里放美国电影,而且还邀请一些人和她一起共同体会这种新的休闲方式所带来快乐和轻松。19世纪20年代中期,《申报》刊登了一篇关于观看美国电影的人数比例。据克拉克讲,“最近两年,华人观看美国影戏的人数由25%增至60%”。在人群人数和城市程度的不断增加下, 普通的文化娱乐消解方式在上海慢慢地产生了。
(二)电影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时直接推进了大众文化的发展。如跳交谊舞就是大众文化的一种娱乐方式。 民国初年,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开始参与外国人主办的活动,如参加家庭party或者交谊舞会。 这时的交谊舞只存在于上流社会中为数很少的人。随着参加人数的增加,举办活动数量的递增,很多人为这种新鲜的娱乐方式所吸引。 渐渐转化为当时时尚的趋势,成为一种娱乐消费方式。 妇孺皆知的银幕明星黎莉莉不但会演京戏,而且能歌善舞。 再加上《申报》等媒介的时尚报道,交谊舞随之渐渐风行上海大都市,成为当地市民热衷的娱乐消费方式。 时人认为跳舞“是男女交际中一种极高尚的仪式或娱乐”。
女子不习跳舞,举动绝不能美观,演影戏的,尤其要学。这一时期,跳舞成为了现代休闲娱乐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上海有人在1946年进行统计,发现舞厅超过百处,以陪舞为职业,正式登记的舞女超过3300人。跳交谊舞、看报和阅读电影刊物等这些都是大众文化的娱乐方式,在电影明星的带动下,市民慢慢就会接受这种不同于传统文化的消费方式,同时,这些对转变上海当时守旧的封建习俗有很好的效果。
(三 ) 电影产业与其他传媒方式结合推动大众文化发展。电影明星的号召力体现出来,明星的经济价值打破电影封闭的产业体系, 逐步渗入到其他商业消费品的市场环节中, 这种渗透又反过来强化了明星形象及其对市民的引导力。明星在对商品的宣传中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说服力,甚至影响到大众的日常都市生活方式, 为大众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1.年画中的明星推动大众文化发展。 中国人的年味比较浓,过年的时候都喜欢贴年画,欧洲的商人们知道后,用中国人更喜欢的年画形式来宣传。 于是商人放弃了呆板复制西方广告形式的方式,而是进行本土化策略,用年画的形式来推销,20世纪初,他们雇佣一批画家,通过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形式,用工笔国画、木版年画的手法,绘制许多图画,这些图画的题材有财神、戏曲、传奇故事、小说、影戏、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等,他们在这些画的空白地方加上所推销商品的样式、记号和文字说明等内容,这种图片通常都保持12个月份,于是人们将它称之为“月份牌”。当电影在上海流行时,商人就请一些电影明星像阮玲玉、胡蝶、吕美玉等作为年画的模特。 当年的明星陈云裳为“阴丹士林”所作的月份牌广告, 上面还有陈云裳的签名和题词:“阴丹士林色布是我最喜欢用的衣料。”虽然这是电影明星做广告引导受众消费, 但是印有电影明星的月份牌对大众文化的发展有促进。
2.广播电台推动大众文化发展。 上海的很多广播电台不断地更新它们的栏目,分为消息报道、经济资源报道、热点问题追踪等休闲节目。“据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五日广播节目表统计,28 座广播电台中有 11 座设置了 16 档由一些演唱的组织自己歌唱的曲目, 另外的广播台都放了录制的曲目,歌曲占广播台的大部内容。 ”
当无线广播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后,在娱乐界掀起一阵风暴,平常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有一定的变化, 更多的大众传播文化慢慢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娱乐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无形中促进了大众文化的发展。娱乐节目里很多有关电影明星、电影和电影歌曲的事,而这些最吸引听众的内容,一直都在大部分电台的所有播音节目表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3.流行歌曲推动大众文化发展。 由于流行歌曲和西方音乐有明星的参与,大众文化中的西方音乐、流行歌曲得以兴起,同时,演唱得好的歌手也会成为明星。 电影明星周璇步入演艺界时是因为流行音乐而出名的。 “九一八”事变后的1932年,周璇在一次演唱会上,演唱了爱国歌曲《民族之光》,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因歌词中有“与敌人周璇沙场上”一句,她便以“周璇”二字为自己的名字。1934年,周璇在上海广播电台举办的歌星联合比赛中,以一曲动听的《小小茉莉花》,荣获“优秀歌手”称号,并获得“金嗓子”的美誉。后来周璇在《马路天使》中主唱的《四季歌》《天涯歌女》等几首插曲,流传至今,成为人们喜爱的歌曲。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周璇被誉为“歌坛皇后金嗓子”。
总之,《申报》 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 促进了城市娱乐,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娱乐的观念。正如美国社会学家罗伯逊曾描述的, 社会的变化离不开传播报道工具———媒介。 社会所时兴或者流行的只有依赖报道工具进行传播,没有媒介进行传播,社会的变化不可能加快,时尚也来不及流行。 媒介可以让人们看到很多无法利用其他工具所看到和听到的东西。 很多人包括儿童通过影片认识和了解了西部牛仔、公安破案、法庭审讯等等,在影片中,一些法规、社会道德和社会标准等被媒介迅速传播,而且这些规则经过媒介的解读更快地为人们所接受和执行。
可见,以《申报》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介促使市民获得娱乐、消遣,同时《申报》的内容还愉悦了市民的身心。 《申报》给读报人提供了很多有用的经济资源, 还拓展和变更了市民们当时所持有的一些思想观点。因此可以说,《申报》电影明星报道推动了以电影为代表的大众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 逸梅 , 徐卓呆 . 上 海旧话 [M]. 上 海 : 上海文化出版社 ,1986:112.
[2]志游.外人对东方电影业之希望[N].申报,1925-02-8.
[3]湘英.说跳舞[N].申报,1925-12-24.
[4]忻平,等.民国社会大观[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779.
[5]宋嘉麟.老月份牌[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1997:2.
[6]上海地方志·广播电视志 [EB /OL].(2001-02-23)[2013-12-06].
[7][美]罗伯逊.社会学(上)[M].黄育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