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电影论文 >

从叙事和主题角度探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艺术特色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4-08-19 共3925字
论文摘要

  自 《色·戒》于 2007 年在国内上映后,已经有 5 年李安没有作品在国内上映.其间,在 2009 年李安执导了 《制造伍德斯托克》,但此片未在国内上映.李安在国内院线消失 5 年之后,终于在 2012 年拿出了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片根据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改编.凭借此片,李安带领团队拿下了最佳摄影奖、最佳视觉效果奖和最佳原创音乐奖,还有他个人的第二个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影片讲述了少年派与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泊长达 227 天的奇幻之旅,这种题材并不算新鲜.比如被多次重拍的 《叛舰谍血记》《鲁滨孙漂流记》和 《老人与海》等,都是类似的题材.

  而李安的影片不但将海上漂流这一题材拍出了新意,更拍出了震撼人心的效果.这是李安首次在电影中尝试应用 3D数字技术,惊涛骇浪带给观众视觉的奇观.影片不仅画面唯美,而且思想内容深刻,一经上映就在网上掀起了解读的热潮.本文从叙事和主题两方面出发,浅析影片的艺术特色.

  一

  影片采用多重叙事的嵌套结构.第一层次的叙事是当前时空的中年派与作家交流自己的冒险经历,在派讲述故事的同时,穿插着他们的讨论.第二层次的叙事,则是过去时空中少年派的童年经历和海上漂泊历险.但影片不仅仅采用了这种自述加倒叙的叙事方式,更巧妙的是,在接近尾声时,影片抖出了第二层叙事的嵌套结构.结尾出现的海上漂流故事的另一个版本里,没有动物,只有人的互相残杀.本片稍稍借鉴了戏剧中常见的 A、B 剧结构,中年派为作家提供了相互反转的两个版本故事.[1]这种嵌套的叙事结构使影片的文本叙事充满了戏剧张力,同时没有惟一结果的开放式结尾也拓展了影片的想象空间.

  首先来看影片的第一层叙事.中年派与作家的对话构成影片叙事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影片中大篇幅的回忆段落不时出现,既是对情节的引导,又给观众提供了临时跳出海上漂流过程的机会,从而可以站在他者的角度对少年派进行审视.中年派承担着讲故事的任务,不但要详述故事的发展过程,还要进行解释,以确保故事令人信服.同时,中年派还要设下悬念,令情节紧凑而富有动感.年轻作家想听到那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因为派的叔叔告诉过他,"听完这个故事,你就会信奉上帝".而中年派的一句 "我只能讲述我的故事,你将自行决定你该相信些什么",便是贯穿全篇的悬念.作家抱着采风的心态,既是故事的倾听者,也不时对故事的内容进行发出疑问.他作为一个有怀疑精神的接受者倾听中年派的讲述,而其发出的疑问如同观众从心底发出的一样,这使观众获得了对故事真实性的认同.影片的结尾处,当作家说出他更愿意接受有老虎的故事,派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并说出了 "你与上帝的想法一致".二人会心的微笑与中年派幸福的生活现状让所有观众松了一口气,贯穿全片的悬念也就此有了结果:

  如果你相信那个有老虎的奇幻故事,那么你就选择了美好,你与上帝同行.故事从中年派的家开始,也在这里结束,构成了首尾照应的闭合结构,使影片的叙事结构完整而紧凑.

  其次是第二层叙事.在这一层次的倒叙结构中,两个版本的故事有着相同的起点,那就派的童年的生活.影片的这一段描写约半个小时,介绍关于派的名字由来,他信奉的宗教以及他的初恋等情节.这些看似对剧情张力没有起到作用的闲来之笔,在派的漂流过程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于派的名字,表现了少年派坚韧的个性,这是他在海上漂流生存的重要保证.派的名字本来是 "Piscine",因此被同伴们谐音念成了 "Pissing",也就是 "小便"的意思.这成了派每天必须面对的羞辱,甚至连老师也在上课时失口叫他 "Pissing",由此,派下定决心改变这一切.在新学期的第一天,他在每堂课上教师点名时,都勇敢地走上讲台,并在黑板上写上自己更改后的名字---派.这一整天,派在不同的课上强调自己的新名字,但真正让新名字被叫响的是那天的最后一堂课.那是一堂数学课,派将圆周率这个位数无限的数字写满了教室仅有的四块黑板.小小年纪就有这种顽强的个性,也使他的漂流故事有了依托.派信奉的宗教具有融合性,不论是印度教、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他都信奉,并且都心存怀疑,宗教信仰给海上孤独无助的派提供了生存下去的精神支柱.派的初恋,二人分别时系在手腕上的红绳,林中莲花的手势等,都与食人岛的情节一一对应.

  派的童年影像还有一段他与老虎相处的段落,这也是对海上派与理查德·帕克独处的铺垫.派相信老虎与人一样,也有它自己的灵魂,因此他想要与老虎成为朋友.而只相信科学的父亲给他上了一课,告诉他 "老虎是凶残的动物,不是玩伴! "爸爸命令管理员牵过来一只羊,并把它拴在了虎穴外的铁栅栏上.凶残的一幕在派的眼前发生了,老虎咬死了羊,并把它拖进了栅栏内.这一课使派终生难忘,也使他在海上与老虎相处的过程,始终保持着这种戒心.第二层叙事的嵌套结构,使漂流故事成为互相对照的两个版本.在第二个版本中,厨师对应鬣狗,摔断腿的海员对应斑马,派的妈妈对应猩猩,派则对应理查德·帕克.

  厨子杀死了海员还吃掉了他,并利用尸体钓鱼.后来厨子还杀死了派的妈妈并丢进了海里,而派则杀死了厨子并吃掉了他.在 A、B 版本的相互对照中,李安有意安排了模糊叙事的段落,使两个版本的故事更加难辨真假.如派在淡水和食物都消耗殆尽的情况下,进入了昏沉沉的状态,他分不清是自己在做梦,还是处于现实中.由此可以确定派之前的记忆其实也并不可靠,这也使观众产生疑问.但这个充满血腥与残酷的故事版本,在影片并未出现哪怕一个短暂的镜头.而中年派只是给出了两个故事,并且向作家发问: "两个故事,你相信哪一个?"派并未给出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故事,他自己倾向于接受有老虎的版本.这使影片形成开放性结局,观众可以通过自己想象把故事补全,从而参与到影片的故事创作之中,这也是影片引起众多解读的原因.

  二

  李安游走于东西方的经历,使其成为影坛上不可多得的同时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导演.当跨文化的小说遇上跨文化的导演,该片的成功基因早已暗暗种下.[2]影片的华丽外衣之下,隐藏着关于家庭与宗教信仰、人性与兽性的主题思想.这使影片保证视觉冲击的同时,又避免了为华丽而华丽的干瘪.影片深刻的思想内涵,表现了李安对东西方文化恰到好处的把握.

  首先,是家庭和宗教信仰问题.家庭是一个人的生存支柱之一,它是我们与这个世界发生联系的纽带.家庭教会我们责任感和爱,同时也是个人存在价值的明证.派深爱着他的哥哥和父亲母亲,在海难发生的时候他不愿独自登船.他想要解救自己的家人,但他弱小的力量无法做到这一点.失去家人是派心中永远的痛,这也迫使他独自一人承受海上的漂泊.影片结尾,我们看到派组建了自己的家庭,除了妻子,还有两个孩子和一只猫.这个秉承万物有灵论的中年男人,把猫也当成了自己的家人.家庭是派的成长环境,与派的性格和信仰息息相关.派的母亲是植物学家,同时她也是一位虔诚的印度教信徒和素食主义者.

  而派的父亲则是一位动物园主,彻底的无神论者,信奉科学主义.在这样的家庭中,两种不同的势力左右着派的成长,既将他拉向宗教,如母亲睡前的故事; 也让他远离宗教,如父亲的喋喋不休.而派则顺应本心,既有对科学的信仰,比如他写了四个黑板的圆周率的无限不循环数字;又抱着好奇的态度先后接触了三种宗教,同时信奉并都存在怀疑.

  派对宗教的观念,实际上是宗教多元论中灵性多元论的理念,即以人的心灵来寻求各种宗教的深意.[3]在派的心灵中,怀疑也是信仰的一部分,任何信仰都有值得怀疑的地方,所以需要多种宗教同时存在于心中形成相互补充的理想状态.在海上求生过程中,派先后犯了印度教的杀生和食肉的戒律.为了让老虎生存下去而不是吃了自己,他用网捕鱼并杀死喂虎.派的心中仍保有对神的敬畏,他认为鱼是毗湿奴的化身,他痛哭流涕地感谢神对他的眷顾.而为了求生,他也只能无视清规戒律,毕竟生存是首要的.在海上的暴风雨来临的时刻,3D 影像营造出闪电劈击海面的奇观景象,那巨大的利刃划破长空直抵海面,令人不禁感慨自然力量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在癫狂的风浪中,派犹如发诳语般吼叫着,已经失去一切的他反问上帝: "我投降了,你还想要什么?"心中存在多元宗教认同的派,相信心中的各种神会拯救他,但面对此情此景,他的信仰也不免产生了一丝的动摇.这是濒于绝境的人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怒吼,也是源自派对宗教持有怀疑的 "笃信"态度.

  其次,是人性与兽性的对峙.将两个版本的故事相互对照,可以得出一种解释,老虎理查德·帕克是派的自我另一面的隐喻,是被他压抑在体内的兽性.恐惧、暴怒、残忍等兽性的具象画过程,形成了老虎.在海上漂流过程中,派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危机,而这一时期兽性占据了主动.派说厨子 "他将我内心的魔鬼带出,我和魔鬼一起生存",这魔鬼就是他体内的兽性.兽性的趋势,使派打破了宗教禁忌,捕鱼食肉填饱自己的肚子.在生存危机解除的情况下,派要解决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精神危机.作为脱离社会的个体,他回到了如原子般的生活状态,如何使自己在无人交流的情况下保持正常的精神状态,成为严峻的挑战.对于兽性驱使下自己杀掉了厨子并吃掉他,派要找到合理的方式使自己的内心平衡.对老虎驯化的失败代表着心理阴影是无法完全清除的,而与老虎形成共存则是派找到的人性兽性并存的生存方式.派认为 "没有帕克我将立刻死去,因为害怕它而使我警觉,照顾它给了我生活目标".在海上漂流过程中,人性与兽性相互依存,令派度过了难关.而到达海滩获救,老虎头也不回地走进丛林,则是因为派回归了人类社会,人性的自我成为主宰,而兽性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综上,李安的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仅拍摄了电影行业公认难拍的 "动物、水、小孩",还把扬·马特尔想象力十分丰富的抽象文字以直观影像化的方式诗意地呈现在银幕上.唯美的画面与深刻的内涵以及多重嵌套的叙事结构,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票房、口碑的双丰收以及奥斯卡奖的眷顾,是对李安及其影片的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李铭韬. 生活是一场关于信仰的奇观---浅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J]. 艺术评论,2013( 03) .

  [2]于强."少年派"的跨文化漂流密码[J]. 世界知识,2012(24) .

  [3]王志成. 宗教相遇、宗教多元论与人的成长---宗教间关系的理论反思[J]. 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03) .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电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