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5螺情变化
2000 - 2014年,查出有螺面积分别为147 010 m2、61 570 m2、69 610 m2、54 790 m2、42 880 m2、49 660 m2、42 130 m2、54 130 m2、54 330m2、51 440 m2、51 390 m2、8 940 m2、0、2 130 m2和1 650 m2.底部为“V”形趋势。未查出阳性钉螺。钉螺主要存在于沟渠、田地中和林园中( 表3)。
2. 6健康教育
监测点立警示牌5处,每年对学生开展讲课1次,广播至少每季度1次、办专栏1期,各村民组张贴宣传画1张、发放传单100份、书写标语1幅。满6岁的人群覆盖率100%,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98% .
2. 7流动人口与晚血
流动人口0人。现存晚血病患者0人。
3讨论
没有性别感染差异,人群对血吸虫普遍易感。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年代,人群和耕牛感染率相对较高,人群血吸虫抗体阳性率维持在较高水平[1].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群感染以年龄偏大的农民为主[2],不论人群还是耕牛,血清学阳性率、血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度等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并连续多年无病例出现。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免耕技术的广泛应用,耕牛较少用于耕作,多被淘汰; 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发生较大变化,接触疫水的机会大幅减少。加上感染者被及时治疗,不仅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传染源,而且在阻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方面也迈出了重大的一步。螺情虽也呈下降趋势,但和病情下降后近年无病例出现的趋势不一样,且有反复,有快速反弹的趋势,表现出难于消灭的现象,与洪希成的丘陵地区螺情控制较为困难,易回升[3]一致。
以减少耕牛[4]和治疗病例控制传染源,以控制钉螺阻断传染途径,以减少人畜接触接触疫水的机会保护易感染人群,是血吸虫病控制的三个环节。理论上,只要阻断了传染病流行三个环境中的任何一个,就能控制其流行。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群众对卫生的需求日益增长,有更多的时间和能力去了解和重视血防工作,为血吸虫病防治奠定了基础[5].丹棱县历史血吸虫病疫情较重。在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已广泛推广实施[6]的形势下,该县加强了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防综合治理工作,积极查治人群和耕牛,并广泛开展改水改厕[7],血吸虫病病例迅速减少,现有血吸虫病疫情主要表现为螺情的反复性。
丹棱县血吸虫病疫情呈下降趋势,已处于低度流行状态。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可考虑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策略。
4参考文献
[1]吴子松,唐猛,李汉刚,等。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血吸虫抗体消长监测[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3,25(2) ;133-136.
[2]唐猛,毛平,李汉刚,等。 2005-2010年丹棱县血吸虫病监测疫情分析[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2,12(2) :75-78.
[3]洪希成。湖北省钉螺分布规律及血吸虫病防控策略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
[4]陈金兰,余永辉,舒发。东至县阜康村淘汰耕牛措施防控血吸虫病效果观察[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4,12(3)174-175.
[5]徐俊芳。基于ANN模型的湖沼型流行区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特征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
[6]钱熠礼,汪伟,洪青标,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文献计量学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4,26(6) :626-631.
[7]唐猛,贾铁武,吴子松,等。生态文明家园建设防治血吸虫病效果观察[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2,24(1) :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