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为应对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首先,要稳字当头,继续抓好疫情防控,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其次,要稳中求进,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最后,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失时机推出改革举措,补齐制度短板。三管齐下,有效应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挑战; 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全球大面积、大范围蔓延,导致世界经济急剧陷入衰退。在这种情形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此次疫情影响下,经济社会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一、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实体经济遭遇外需萎缩冲击,经济增长面临的不确定性明显加大
疫情全球蔓延迫使欧美国家纷纷采取封闭和隔离措施,而北美和欧洲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疫情大流行导致这些地区需求锐减,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着更大的外需萎缩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2020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不确定性明显加大。
(二)进口供应链中断风险加剧,企业供应链安全问题凸显
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在很多领域处于我国产业链上游,是一些重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来源地。疫情全球大流行特别是近期美欧处于暴发期,不少企业停产停工,对我国来源于北美和欧洲的进口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较长,我国进口供应链将面临中断风险。
(三)全球产业链布局加速调整,稳外资压力加大
这次疫情大流行使得发达国家加快了产业战略布局调整,加之各种“反全球化”势力的共同作用,一些发达国家收缩其在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度。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正在被逐步弱化,我国稳外资压力加大。
(四)因疫返贫问题进一步凸显,脱贫攻坚任务更加艰巨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尾之年,要重点解决剩余约55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这部分人群的脱贫难度最大,再叠加全球疫情蔓延这一重大风险因素,可能将一部分已脱贫人群重新推向贫困,脱贫攻坚的存量扫尾和成果巩固将同时面临更多挑战。
(五)就业机会明显减少,重点群体就业压力加大
疫情大流行导致外贸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明显减少,给普通制造业工人和农民工就业带来很大压力。外部环境恶化导致岗位增长乏力,甚至有不少企业取消了年度招聘计划,使得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明显增大。
二、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策略
(一)稳字当头,继续抓好疫情防控,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
1.继续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各项工作,不断巩固疫情持续向好形势,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要精准抓好内防反弹工作,对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要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其中暴露出的防控问题,加固薄弱环节,补上短板漏洞。另一方面,要加强和完善外防输入举措,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2.加大经济逆周期操作,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稳住经济基本盘。加大经济逆周期操作,宏观经济政策微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精确聚焦微观企业层面,对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中小微企业、外贸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政策的大力扶持。财政上推出力度更大的税费减免政策,货币政策结构性发力,推出定向降准、降息和专项再贷款以及针对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普惠性货币政策等措施。
3.分类施策稳就业,坚守保民生底线。“稳就业”是“六稳”工作之首,也是多次中央级会议的重要命题。当前,要稳就业保民生底线,就要根据我国就业形势的需要,对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困难人员三类就业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分类施策、精准调节。
(二)稳中求进,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1.加快推进新基建投资,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在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新基建投资进度,既符合稳经济、稳增长,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的需要,也是发展数字经济、优化经济结构,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突破口。
2.多措并举,提升我国产业链和全球供应链的国际竞争力和风险应对能力。重点提升产业链基础能力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掌控能力。要加快实施产业基础能力再造工程,尽快突破制约产业链安全的短板。将专精特新的“杀手锏”产品打造、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和产业链生态营造相结合,形成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不容轻易替代的独特竞争优势。
(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失时机推出改革举措,补齐制度短板
1.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深化公共卫生领域改革。
通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需要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国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补齐公共卫生领域民生短板。
2.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这是中央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第一份文件,对于形成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的机制、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3.全面拓展“放管服”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继续优化政府服务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简化审批过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微观主体活力,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扫清障碍。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李雪松,汪红驹,冯明,李双双,张彬斌.应对疫情全球大流行冲击实施一揽子纾困救助计划[J].财经智库,2020,5(02):5-18+140.
[2]习近平.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N].人民日报,2020-04-18(1).
[3]李燕.危中寻机提升制造业产业链国际化能力和竞争力[N].中国经济时报,2020-04-09(A03).
[4]林卡.社会质量理论:研究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视角[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2):105-111.
[5]林卡,高红.社会质量理论与和谐社会建设[J].社会科学,2010(3):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