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非镉米型途径引起的铅和镉联合暴露下居民骨密度变化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1-07 共2526字
论文摘要

  铅和镉等污染物经水体、土壤及农作物等途径进入人们的食物链,进而使暴露者体内铅和镉蓄积,影响其健康,其中对骨骼的影响在以镉米为主的污染地区是已经得到证实的影响之一。贵州省赫章县妈姑镇在土法炼锌取缔 10 年后,铅和镉本底水平增高,当地不种植水稻,这种非镉米型途径引起的铅和镉联合暴露的情况下,对当地居民骨密度是否有影响值得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赫章县妈姑镇作为暴露组,该地是上世纪土法炼锌的集中地区,已有研究表明此地存在一定程度的铅、镉污染。选取威宁县幺站镇作为对照组。两组居民生活习惯、自然环境、文化水平、居住年限(20 年以上)无明显差异。饮食结构上主食以玉米大米混食为主,玉米为当地种植,大米来源于外地。

  日常食用的蔬菜、水果以及肉类食品基本来源于本地。

  1.2 方法
  
  1.2.1 BCd、BPb 含量测定:取 50μl 全血样本于 1.5mlEP 管中,加入 950μl 硝酸,50℃~60℃水浴过夜,再向 1.5mlEP 管中加入0.5%稀硝酸定容至 1ml 保存待测,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BCd、BPb 含量。

  1.2.2 UCd、UPb 含量测定:取尿液 1ml 于 10mlEP 管中,加入 9ml硝酸,加入 0.1%稀硝酸定容至 10ml 保存待测。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UCd、UPb 含量。

  1.2.3 骨密度测定:采用美国 Norland 公司的 pDEXA(双能 X 线骨密度仪)测量受试者坐位时左侧前臂近端桡骨和尺骨,仪器测定变异系数<2%,同一人测定十次的结果符合率为 99%。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用 SPSS18.0 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转换为对数后呈正态分布,进行 t 检验,相关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地居民性别构成情况:纳入此次研究的对象,幺站镇 166人,男性 60 人(占 36.14%),女性 106 人(占 63.86%),平均年龄55 岁;妈姑镇 163 人,男性 55 人(占 33.74%),女性 108 人(占66.26%),平均年龄 51 岁。不具有显着差异(P>0.05)。

  2.2 两地区人群铅和镉负荷水平见表 1 和表 2:与幺站镇人群相比,妈姑镇人群的血、尿中的铅、镉的含量均明显较高,具有显着差异(P<0.01)。【表1-2】
论文摘要
  
  2.3 两地区不同性别居民骨密度情况检测见表 3 和表 4:与幺站镇居民相比,妈姑镇居民的骨密度明显较低,具有显着差异(P<0.01)。男、女骨密度相比,暴露组女性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着差异(P<0.01),而两地男性居民骨密度无明显差异,但是妈姑镇有下降趋势。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幺站镇 3.38%,妈姑镇 16.36%,具有显着差异(P<0.05)。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幺站镇 5.10%,妈姑镇 19.19%,具有显着差异(P<0.01)。暴露组的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女性骨质疏松率高于男性,具有显着差异(P<0.05)。【表3-4】
论文摘要
  
  2.4 铅、镉暴露与骨密度相关性分析见表 5。【表5】
论文摘要
  
  3 讨 论

  贵州省赫章县粗锌冶炼业历史悠久,该地 20 世纪中末期土法炼锌一度十分盛行。土法锌冶炼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铅、镉、硫以及一氧化碳,对人体、地下水、土壤和农作物有较大的危害。2001 年土法炼锌被取缔,村民开始在原炼锌场地上种植农作物。重金属在水、土壤及农作物当中的迁移和蓄积是导致机体摄入重金属并造成损害的重要途径。有文献报道妈姑镇土壤、农作物和动物内脏中的铅和镉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然而与日本的“痛痛病”和我国多个镉污染地区主要由镉米造成的损害不同的是,姑妈镇由于气候特殊,不产稻米,主食以当地产的玉米和外购大米为主。因此本实验主要研究当地居民由于非镉米型途径铅、镉暴露导致的骨密度改变情况。

  本次调查选取的妈姑镇和幺站镇居民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自然环境、文化水平等基本人口学特征无差异,但铅、镉负荷情况(表 1 和表 2)显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妈姑镇居民血、尿中铅、镉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幺站镇。这可能是由于妈姑镇长期土法炼锌遗留的铅、镉等重金属进入并蓄积于当地水源、植物和动物,通过饮食、饮水进入人体造成的。表 3 和表 4 显示,妈姑镇居民骨密度明显低于幺站镇,且女性的骨密度差异更明显且妈姑镇居民骨质疏松率明显高于幺站镇居民,进一步分析,骨密度与血铅和尿镉之间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39和-0.110。这说明妈姑镇居民由于体内长期的铅、镉蓄积,引起了骨密度的改变,表现为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患病率升高,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

  骨骼是铅、镉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之一。二者可以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破坏骨细胞,影响钙磷代谢,对骨的成骨过程和骨代谢造成影响。卢洪可的研究结果显示,铅镉联合急性毒性为相加作用,对大鼠骨骼的造血系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杨学斌研究结果表示,镉染毒可降低去卵巢大鼠的骨密度,对股骨颈作用尤为敏感,而且镉引起的骨损伤与镉造成的肾损伤相关。肾脏是排毒的重要器官,与刺激造血有关。尿铅和尿镉的增高说明长期的铅、镉暴露已使肾脏负荷增加,本实验相关分析显示骨密度与尿铅、尿镉呈负相关,说明人群的骨密度降低,可能与肾损伤有关。肾脏在铅和镉致骨密度损伤中具体的机制还有待研究。

  总之,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铅、镉等有毒有害物质日益威胁机体健康。影响骨密度的因素有很多,如性别、年龄、饮食、工作条件、雌激素等。骨质的改变可能引起骨质疏松、骨折、生长发育障碍等多种危害。因此,要均衡饮食,加强锻炼,加强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普及环境教育,提高人群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杨元根,刘丛强,吴攀,等.贵州赫章土法炼锌导致的重金属积累[J].矿物学报,2003,23(3):255-262.
  [2]贺坤鹏,李鸣,张丽君,等.土法炼锌场地铅污染及其农作物和居民铅暴露评估[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3,30(4):263-267.
  [3]孙亮,赵亮,张丽君,等.赫章县土法炼锌致镉污染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4):541-543.
  [4]刘云忠,毕树雄,卫小春,等.铅对骨骼的损伤机制及其生物学标志物[J].医学综述,2011,17(1):97-100.
  [5]陈晓,朱国英,顾淑珠,等.镉致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损伤的预后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28(7):405-408.
  [6]贺秀媛,张志平,张君涛,等.醋酸铅对体外培养 SD 大鼠成骨细胞的毒性[J].中国兽医学报,2011,31(2):237-240.
  [7]卢洪可,戴书俊,殷中琼,等.实验性急性大鼠铅镉联合中毒对骨骼损伤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学,2012,42(12):1278-128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预防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