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且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渴觉机制尚未发育成熟[1],饮水不足或过量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智力发育以及行为活动表现、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 如警觉性降低、注意力不集中、疲倦、头痛等)[2-3],适宜的饮水量对维持机体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11 年 10 月笔者对成都市中小学生每日饮水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以了解成都市儿童青少年的饮水习惯及饮水量,为制定儿童青少年饮水建议量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
先随机抽取成都市的高新区和蒲江县,在抽到的区随机抽取小学、初中和高中各2 所,每所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 1 个班( 除去小学一、二年级及高三年级) ,将抽中班级的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为身体健康、无糖尿病、高血压、肾病和肝病等重大慢性疾病。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1 423 份,收回有效问卷1 403 份,有效率 98.6%,其中男生 669 名( 47.7%) ,女生 734 名( 52.3%) ; 小学生 618 名,初中生 477 名,高中生 308 名。
1.2 方法
1.2.1 饮水量和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编制的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家庭一般情况问卷、7 d 24 h 饮水记录表和身体活动问卷。其中饮水记录由学生用统一带有刻度的水杯估计并完整记录 1 周自起床后的每次饮水种类、饮用量等信息,并详细记录各种饮品的商品名称。由经过培训的学校校医测量学生的身高、体重,体检表当场收回。调查期间成都市城区平均温度约22 ℃ ,相对湿度 49%左右; 郊区平均温度约 20 ℃ ,相对湿度 59%左右。
1.2.2 指标计算 饮水量计算包括白水和饮料两大类水的总和。白水包括白开水、矿泉水、矿物质水、纯净水等; 饮料包括牛奶及其制品( 植物蛋白饮料、含乳饮料、牛奶及酸奶 、豆浆、其他蛋白饮料) 、碳酸饮料、其他饮料( 非碳酸饮料、功能饮料、热饮、冷饮及其他) .超重肥胖判定采用 BMI 评价标准,7~18 岁年龄段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 WGOC 标准) ”[4],体质量指数( BMI,kg/m²) = 体重( kg) /身高2( m²) ,身体活动水平计算是将每人的活动时间按照三分位间距,划分为低、中、高 3 个水平[5].
1.3 质量控制 学生均在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详细讲解并实习合格后方纳入调查对象。调查员每天对回收的记录表进行审核,以确保调查对象记录的完整。采取双录入方式进行数据录入并核对,对错误项进行核查和清理。
1.4 统计方法 运用 EpiData 3.1 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结果分析。采用( x±s) 描述饮水量,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的饮水量差异,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饮水量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分别为( 150.5±1.67) ,( 147.9±13.2) cm,平均体重分别为( 42.1±13.9) ,( 40.0±11.0) kg.城区、郊区学生的平均身高分别为( 149.8±16.0) ,( 148.4±14.0)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3.271,P=0.071) ; 城区、郊区学生平均体重分别为( 43.0±13.7) ,( 39.0±10.8)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36.995,P = 0.000) .超重、肥胖率分别为4.7%,2.1%,男生( 8.9%) 高于女生( 4.9%) ,城区学生( 9.9%) 高于郊区学生( 4.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X²值分别为 9.081,30.828,P 值均<0.05) .城区学生家庭人均年收入>4 000 元的高于郊区学生家庭(X²=24.77,P = 0.000) .
2.2 饮水量 见表 1.
调查对象平均饮水量为( 865±420) mL/d,其中男生饮水量高于女生,城区学生高于郊区学生,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饮水量呈上升趋势; 中、高等身体活动水平者饮水量高于低身体活动水平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均<0.05) .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和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营养不良不仅会导致生长迟缓、消瘦或肥胖,而且会引发其他生理和心理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