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是由于我国民工潮的出现所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主要是其父母外出,子女由于各方面原因仍留在农村生活,从而成为留守儿童[1].农村留守儿童预防接种问题已成为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2-3].儿童监护人的预防接种知信行(KAP)直接影响儿童的预防接种行为[4].为了进一步研究有效提高山区留守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KAP的有效方法,为制定预防接种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本研究依托产科医生、村医及村干部对陕西省镇安县10个镇利用健康课堂、核心信息卡等方式开展干预,并对干预前后儿童监护人KAP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调查对象根据国家加强西部麻疹监测项目健康促进(C4D)子项目实施方案,随机选取镇安县10个镇,根据行政村据所抽取的镇所在地远、中、近再随机抽取3个行政村,每个调查村按照随机数字确定第1户,对有7岁以下儿童家庭其主要监护人作为调查对象,逐户开展调查,有2名以上目标儿童的家庭作为第1户,直至调查完10户目标家庭。若调查对象不能独立回答调查问卷问题,则放弃此户,以保证获取的信息完整准确。
1.2调查内容按照国家加强西部麻疹监测项目健康促进(C4D)子项目调查表,调查儿童家庭情况、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预防接种态度及行为、预防接种信息获取渠道等。
1.3质量控制由省市项目官员抽调业务人员10人,经集中培训,2人一组开展调查,调查表格要求双签字,双录入,省级项目人员随机抽取10%的调查表格进行电话复核。
1.4干预方法
1.4.1根据基线调查结果,组织全省计划免疫方面专家选取预防接种的5条核心信息开展宣传:接种疫苗预防疫苗相关传染病的有效手段,请家长及时接种;孩子出生后1月内,家长应携带出生医院开具的接种凭证到现住地接种点办理接种手续;接种证是儿童接种疫苗的有效凭证,入学入托时都需要查验,请保管好;每次接种时请携带接种证,在全国任何地点均可享受一类疫苗免费接种;麻疹是疫苗可预防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症状是发热、出疹。
1.4.2依托涉产医院在对目标儿童发放接种证时发放核心信息卡,并进行面对面健康教育。
1.4.3以村为单位,利用固定接种日开展为期6个月的健康课堂活动,就核心信息内容向儿童监护人进行培训。
1.5统计方法使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干预前后各调查儿童监护人300人,干预前后文化程度、外出打工及子女性别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家庭收入干预前后中位数均为30000元,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干预前后儿童监护人KAP比较干预后儿童监护人从村卫生室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对多长时间建立接种证、入托入学是否查验接种证、在外地是否免费接种、麻疹是传染病、麻疹的症状是发热出疹、蚊虫能否传播麻疹等知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知识明显提高(见表2)。
2.3家长对干预措施的认识99.3%的儿童监护人认为干预活动有助于其了解感兴趣的预防接种知识,91.0%的儿童监护人认为干预活动能够提高他们的知识,72.0%的儿童监护人认为干预活动使自己了解了更多的预防接种知识,74.4%的儿童监护人了解了预防接种服务内容,89.0%的儿童监护人认为开展类似的干预活动是有必要的,从监护人对干预措施倾向来看,81.6%的监护人倾向于健康讲堂和医生面对面宣传活动。
3讨论
研究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KAP受知识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卫生意识、接受能力、相关媒体设施等因素影响[5].在山区,由于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监护人知识水平、相关设施缺乏,对儿童健康的关注不够[6],而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影响预防接种的重要因素[7].以往无针对性的印发宣传资料,电视、报纸等宣传模式明显不适用于山区留守儿童家庭。随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预防接种服务水平逐步提高,预防接种健康教育越来越要求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8].健康教育措施要结合当地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方式和方法[9].
通过对该项目县基线调查,提示留守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了解有限、自主接种意识较差、麻疹防控知晓率低、较少阅读报刊杂志、较少收看电视广告、年龄偏大、知识水平普遍较低等问题,同时存在接种认知程度高、对医生的信任度较高、出生医院发证等特点。
结合基线调查存在的问题和特点,可以考虑依托村医及产科医师作为健康教育提供方,选取村卫生室健康课堂和产科核心卡片健康教育的方法,选择对监护人比较重要的信息开展健康教育。从结果来看,95.7%的儿童监护人从医生处获取预防接种知识,这一结果远高于袁梅等人的研究[10],监护人在干预后KAP均得到提高,儿童监护人认为干预措施能够使其了解更多的预防接种知识和预防接种服务内容,认为开展类似的活动是必要的,提示针对西部山区留守儿童所采取的干预措施是有效可行的。
干预前后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的认可程度均较高,对村医及村干部信任程度均较高,儿童监护人能为儿童主动保管接种证,这可能与日常计划免疫检查与村医日常干预较多有关。接种主动性前后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方面可能与调查人员对调查表理解有关,不排除调查者偏倚;另一方面,从知识的增加到行为的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还有就是行为的改变可能与儿童监护人对村医依赖有关,这方面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姚云。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7):41-43.
[2]彭喜春,罗家有。湖南农村双亲留守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1):34-37.
[3]王培生。乌鲁木齐市流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4,30(10):1118-1123.
[4]刘君卿,郭玉钗,苗力雁,等。石家庄市赞皇县留守儿童免疫接种率干预后调查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4,30(4):366-369,373.
预防接种指通过人体制备的抗原或者抗体,利用适宜的途径接种于机体,进而使机体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特异性的自动免疫或者被动免疫,确保接种患者的身体健康。预防接种是确保儿童获得和维持较高免疫水平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预防各种传染病的流行。为了进一步探...
儿童计划免疫是通过接种疫苗制剂后, 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 使儿童获得特定病原的抵抗能力, 进而达到疾病预防的目的, 也是保障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种重要手段[1]。...
乙型肝炎的致病病毒为乙型肝炎病毒,当病毒对机体造成侵袭,则可能导致乙型肝炎的发生[1].乙型肝炎在我国属于发病率较高的传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