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动物现场采样中,使用装有进口流量计( 德国HYDRO-BIOS 公司-生物网口流量计 E-Flow) 的浅水 I型浮游生物网( 网长 145 cm,网口内径 50 cm,筛绢孔径0.505 mm,采集水深<30 m 的浮游动物样品) 或大型浮游生物网( 网长 280 cm,网口内径 80 cm,筛绢孔径0.505 mm,采集水深>30 m 的浮游动物样品) 进行垂直拖网。海域水深<200 m 时,从底层至表层进行垂直拖网,水深>200 m 时,从 200 m 至表层垂直拖网采集样品。将每个测站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装入 600 cm3的塑料瓶中,体积分数为加入 5%甲醛溶液固定保存。采集样品带回实验室后,剔除样品中的杂物,利用电子天平( Sartorius CP124S) 称量浮游动物生物量,将称量完成后的样品置于体视显微镜下进行浮游动物的种属鉴定和个体计数。海上采样及实验室分析方法均按《海洋生物生态调查技术规程》[14]的规定执行。
同步观测的参数有水温、盐度、悬浮物浓度和叶绿素 a 浓度。海水温度、盐度使用 SYA2-2 进行现场测定。以上参数采样和分析均按《海洋生物生态调查技术规程》[14]、《海洋化学调查技术规程》[15]和《海洋水文气象调查技术规程》[16]的相关规定实施。
1.2 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 Surfer 11.0 绘图软件绘制调查站位图和浮游动物种类数平面分布图,使用 SPSS 20.0 软件对浮游动物丰度和环境因子进行 Pearson 相关分析。本研究的环境因子主要包括表层温度、表层盐度、表层悬浮物浓度、底层温度、底层盐度、底层悬浮物浓度、叶绿素 a 浓度。
浮游动物的优势种根据每个物种的优势度( Y) 来确定[17]:
式中,ni为第 i 种的个体数,N 为所有种类总个体数,fi为出现频率。Y 值大于 0.02 的种类为优势种。
2 结果。
2.1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四季共出现浮游动物 460 种,隶属 7 个门,15 纲,36 目,133 科,246 属,此外,还有 54类浮游幼体( 表 1) .其中,桡足类是浮游动物最优势的类群,有 193 种,占浮游动物总种类数的 41.96%,端足类为第二优势类群,有 51 种,占 11.09%,水螅水母为第三优势类群,有 34 种,占 7.39%.其它类群包括: 十足类 26 种,管水母、多毛类、枝角类各 25 种,毛颚动物 15 种,腹足类 14 种,糠虾类 12 种,涟虫类 9 种,介形类 8种,栉板动物 5 种,海樽类 6 种,磷虾类和有尾类各 4 种,钵水母 3 种,等足类 1 种。
浮游动物群落种类组成有明显季节变化,夏季( 317 种) 是浮游动物物种最丰富的季节,秋季( 309 种) 高于春季( 230 种) ,冬季( 138 种) 种类数最低。春季,长江口海域共出现浮游动物 17 类,230 种,占全年出现浮游动物种类数的 50.00%,另有浮游幼体 27 类。其中,长江口门区、舟山群岛东南部和东海东北部海域浮游动物种类丰富,形成 3 个高值区( >40 种) ( 图 2) .夏季,随着水温的上升,浮游动物种类明显增多,共出现浮游动物17 类,317 种,为长江口海域浮游动物四季种类数的峰值,占全年出现浮游动物种类数的 68.91%,另有浮游幼体 43 类。种类数高值区位于长江口门区、舟山群岛东部和东海东北部陆架海域,大部分水域种类数大于65 种。种类数低值区位于杭州湾和长江口内河段,浮游动物种类数少于 20 种。夏季从近岸往外海、调查海域北部往南部,浮游动物种类数分布呈递增趋势( 图 2) .秋季,长江口海域共出现浮游动物 18 类,309 种,占全年出现浮游动物种类数的 67.17%,另有浮游幼体 28 类。浮游动物种类数维持在高水平,其中长江口门区和东海东北部陆架海域形成2 个高值区( >70 种) ( 图2) .冬季,长江口海域共出现浮游动物16 类,138 种,占全年出现浮游动物种类数的 30.00%,另有浮游幼体 21 类。长江口门区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相对丰富,形成高值区( >20 种) ( 图 2) .总体上,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种类数外海高于近海,南部高于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