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动物学论文 >

云南省两栖类寄生吸虫的调查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8-11 共4434字
论文摘要

  吸虫广泛寄生于各种脊椎动物及一些无脊椎动物的体表、体腔及各器官中,到目前为止国内已发现吸虫102 科 500 余种. 但国内对两栖类寄生吸虫的研究并不多,高莹莹等对无指盘臭蛙体内寄生双睾虫属多盘吸虫、寄生于锯腿树蛙多盘吸虫属单殖吸虫、滇蛙体内寄生单殖吸虫进行了研究,并对所发现新种进行了描述; 高利宾对海南、广西、广东、江西 4 省无尾两栖类寄生的复殖吸虫进行了分类研究. 由于云南省两栖类寄生吸虫调查研究工作较少,本研究以云南部分地区的两栖类为研究对象,开展其寄生吸虫的调查研究,为我省两栖类寄生吸虫研究积累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材料

  本研究于 2008 年 6 月至 2012 年 7 月期间,从云南部分地区共采到 2 目 6 科 6 属 9 种两栖动物 228 只,用于解剖获取寄生的吸虫标本,正、副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1. 2 实验方法

  吸虫标本获取: 将捕捉到的活蛙体用解剖针捣毁脊髓及脑,然后剪开其腹腔,取下膀胱、各段消化道分别放入盛有 0. 7%的生理盐水的培养皿内,剪开,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解剖镜下检查,获取吸虫标本.麻醉: 将吸虫标本用吸管或毛笔移入培养皿中,用生理盐水洗净后,倾去洗液,将虫体放在自来水中,按虫体大小、数量,滴加 1 ~2 滴薄荷酒精,封闭 1 ~2 h. 麻醉程度以触及虫体不收缩为准.固定: 麻醉后的虫体视其大小,放于载玻片或盖玻片上,在虫体两侧各放 1 小条吸水纸,加载玻片或盖玻片于其上,微压,用白线困数绕,附上标签放于 4% ~5% 的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数小时,固定后的标本转浸入 70%酒精中保存.制片:
  1) 染色. 将保存于 70% 酒精中的吸虫标本,放在指管瓶中,吸去酒精,加硼砂洋红染液染色,视虫体大小染色时间为 12 ~24 h.2) 褪色. 染色虫体染色后用 70% 酸酒精( 100 mL 70% 酒精加盐酸 1 mL) 褪色,褪色至适度,立即用 70%酒精冲洗 2 ~3 次. 褪色不宜过浅.3) 脱水. 将已用 70% 酒精冲洗过的吸虫标本,分别用 80% 、90% 、95% 、100% ①、100% ②酒精浸泡 1 ~ 2 h( 虫体小则30 min ~1 h 即可) .4) 透明. 当吸虫材料脱水至 100% ②酒精阶段后,用吸管吸去无水酒精,将虫体置入丁香油中透明 6 ~12 h.5) 封片. 先滴 1 小滴中性树胶或加拿大树胶于载玻片中央,迅速用小毛笔或小钢丝圈将虫体从丁香油中取出,置于树胶滴上,慢慢沿树胶的一侧盖上盖玻片( 避免产生气泡) ,贴上标签,制成封片标本用于镜检.

  1. 3 测量与绘图

  将所制封片拿到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并在显微投影仪上绘图,鉴定.

  2 实验结果

  2. 1 云南部分地区两栖类宿主及其寄生吸虫情况

  在采集到的两栖动物中192 只蛙体内检获吸虫13 种,其中单殖目吸虫1 科1 属3 种,复殖目吸虫5 科6 属10种. 因缺少相关资料,所查获的其中5 种吸虫暂未定名,有待进一步鉴定并定名. 宿主、采集地、寄生吸虫及寄生部位如表1 所示.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2. 2 滇蛙、云南双团棘胸蛙、无指盘臭蛙、日本林蛙昭觉亚种吸虫的感染率、丰度和感染度从不同地区采集的 4 种蛙类吸虫的感染率、丰度和感染度见表 2.
论文摘要
  2. 3 未定名种形态特征描述

  1) 拟发状属吸虫未定名种( Gorgoderidae sp. innon. ) . 虫体披针形,腹吸盘处最宽,后端稍狭,虫体较大,体长 2. 45 ~4. 45 mm,体宽为前睾附近或体前端腹吸盘附近,为0. 428 4 ~0. 863 1 mm( 见图 1) . 体宽与体长之比为 1∶ ( 5. 155 8 ~ 6. 000) . 口吸盘位于身体前端,近圆形,大小( 0. 233 1 ~ 0. 441 0) mm × ( 0. 252 0 ~0. 396 9) mm,腹吸盘位于近体前部 1 /3 处的腹面,圆盘形,大小 ( 0. 476 5 ~ 1. 052 0 ) mm × ( 0. 554 4 ~0. 888 3) mm,口吸盘大小与腹吸盘大小之比为 1∶ ( 4. 68 ~ 5. 15) . 食道长( 0. 063 0 ~ 0. 100 8) mm,肠管距末端距离( 0. 239 4 ~0. 504 0) mm. 睾丸 2 个,位于至虫体前端约 2/3 处,前后排列,近圆形或椭圆形,前睾大小( 0. 201 6 ~0. 478 8) mm × ( 0. 252 0 ~0. 302 4) mm,后睾大小( 0. 207 9 ~0. 386 9) mm × ( 0. 211 2 ~0. 327 6)mm. 前睾距卵巢0. 025 2 ~ 0. 075 6 mm; 后睾距末端( 0. 522 9 ~ 1. 134 0) mm. 口吸盘距腹吸盘 ( 0. 189 0 ~0. 308 9) mm.卵巢近卵圆形,位于腹吸盘下部附近,靠近体右侧或左侧,大小为( 0. 239 4 ~0. 289 8) mm × ( 0. 131 2 ~0. 321 3) mm. 卵黄腺集中,2 个,左右排列于卵巢上部附近,椭圆形或卵圆形,右侧卵黄腺大小( 0. 126 0 ~0. 201 6 mm × ( 0. 107 1 ~ 0. 126 0) mm,左侧卵黄腺大小( 0. 157 5 ~ 0. 195 3) mm × ( 0. 100 6 ~ 0. 176 7) mm.子宫盘曲于腹吸盘之后,直至末端,充满整个腹腔,内充满卵,卵椭圆形,大小( 0. 022 5 ~ 0. 041 82) mm ×( 0. 015 0 ~0. 027 5) mm. 生殖孔开口于食道与肠管分叉以上,口吸盘下缘附近,受精囊囊状位于腹吸盘上部附近、肠管分支以下,大小( 0. 075 6 ~0. 163 8) mm × ( 0. 088 2 ~0. 252) mm( 见图 2) .
  论文摘要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该吸虫具 2 个前后排列的睾丸,睾丸不分叶,呈椭圆或近圆形; 卵黄腺 2 个,不分叶,卵圆形; 食管短,无咽. 以上与拟发状属( Gorgoderina looss 1902) 特征相符,为拟发状属吸虫.复殖目发状科拟发状属吸虫主要寄生于无尾和有尾类两栖动物膀胱内,目前在全球已发现约 52 种,近一半的种类主要分布于北美和南美地区. 拟发状属吸虫未定名种与本属 Gorgoderina attenuata( Stafford1902) Stafford 1905、G. Vitelliloba( Olsson 1876) looss 1902、G. Simplex looss 1902 和 G. megacetabularis n.sp. ( 2005) 等非常相似,但尚有诸多不同: ①拟发状属吸虫未定名种睾丸规则,呈椭圆形或近圆形,而其余本属吸虫的睾丸不规则; 拟发状属吸虫未定名种卵黄腺无分枝,规则,近卵圆形,而其余种类卵黄腺不规则,有分枝; ②口腹吸盘比值不同,拟发状属吸虫未定名种腹吸盘较发达,其口腹吸盘的比值高达 1∶4. 68 ~5. 15,其它同属种类比值为 1∶0. 6 ~3. 7; ③生殖孔开口位置不同. 拟发状属吸虫未定名种生殖孔开口于食道与肠管分叉以上,口吸盘下缘附近,与同属种开口于食管与肠管分枝与下合附近不同. 由于以上的诸多不同,故将本吸虫确定为拟发状吸虫属一新种.
  论文摘要
  2) 重盘科重盘属吸虫未定种Ⅰ. 虫体圆柱形,体长( 1. 990 8 ~ 2. 293 2) mm,体宽( 0. 957 6 ~ 1. 121 4)mm( 见图 3) . 体宽最大处位于赤道附近,体宽与体长之比为 1∶ ( 2. 045 ~ 2. 1) mm. 口吸盘位于前端,近圆盘状,大小( 0. 315 ~0. 435) mm × ( 0. 189 ~ 0. 454) mm. 口吸盘纵长与体长之比为 1∶5. 0. 腹吸盘位于身体末端,圆盘状,大小( 0. 49 ~0. 63) mm × ( 0. 256 ~0. 866) mm. 口吸盘与腹吸盘之比为 1∶2. 67. 腹吸盘大小与体长之比为 1∶4. 2. 食道长 0. 315 mm,食道球大,大小( 0. 226 8 ~0. 403 2) mm × ( 0. 134 9 ~0. 239) mm. 两肠粗而弯曲,经 4 ~6 个弯曲至赤道板下 2/3. 睾丸位于身体中部,一个,圆形,大小0. 321 3 mm ×0. 315 mm. 卵黄腺 40 ~42 个,大小( 0. 044 ~0. 126) mm × ( 0. 053 5 ~0. 151 2) mm,分布在赤道上下方肠管两侧,从食管至腹吸盘间.
  3) 重盘科重盘属吸虫未定种Ⅱ. 虫体钟乳形,前部稍窄,最宽部位位于赤道以下( 见图 4) . 虫体长 1. 764mm,宽1. 146 6 mm,体宽与体长之比为 1∶ 1. 54. 口吸盘位于身体前端,大小0. 151 2 mm × 0. 403 2 mm,与体长之比为 1∶4. 86. 腹吸盘位于体末,直径 0. 825 3 mm,与体长之比为 1∶2. 1. 腹吸盘内腔直径 0. 608 mm. 食管长0. 189 mm,食管球膨大,大小 0. 252 mm × 0. 375 mm. 肠支粗而长,经 3 ~ 6 个弯曲而达腹吸盘边缘. 睾丸位于身体中部,近圆形,大小0. 151 2 mm × 0. 157 5 mm. 卵黄腺发达,38 ~ 40 个,大小( 0. 056 ~ 0. 119 7) mm ×( 0. 075 6 ~0. 126) mm,分布于肠管两侧,从食管至腹吸盘.

  3 讨论

  调查发现,采自禄丰一平浪刁翎山、禄丰一平浪樟木箐等林区及通海秀山的山谷溪流中的云南双团棘胸蛙,其吸虫寄生率明显高于其它 3 种蛙,均高达 66. 67%及以上,感染度 1 ~11. 这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其生活环境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少,其生活环境接近自然状态,寄生吸虫发育阶段的幼虫更容易找到中间宿主而完成发育,最终感染终宿主.
  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查获吸虫的 4 种蛙中寄生率均有一个趋势,即在接近城镇的环境中生活的蛙,其体内寄生虫寄生率远低于同类生活在山谷溪水中的蛙,生活于稻田内的蛙体内吸虫的寄生率亦很低. 这与其生活环境受人为因素、农药使用等因素影响,中间宿主被大量消灭,从而使吸虫难以完成其发育,致使感染率降低. 滇蛙的上述趋势较为明显,禄丰一平浪樟木箐采获的蛙类,吸虫感染率最高( 达43. 48%) ,感染度1 ~48;武定采获的滇蛙均采自县城附近及武定狮山,寄生率 20%,感染度 1 ~44,远低于生活于禄丰一平浪樟木箐林区捕获的同类蛙的感染率. 此外,滇蛙体内寄生的吸虫种类较多,寄生情况亦较复杂,常见同一蛙体内寄生多种吸虫的现象,寄生部位为消化道及膀胱.
  调查结果表明,云南双团棘胸蛙、无指盘臭蛙和日本林蛙昭觉亚种 3 种蛙类,其寄生吸虫单一,分别只寄生复殖目( Digenea) 发状科( Gorgoderidae looss 1901) 拟发状属吸虫、重盘科重盘属吸虫各一种,发状科拟发状属吸虫仅寄生于云南双团棘胸蛙的膀胱内,重盘科重盘属吸虫则寄生于无指盘臭蛙和日本林蛙昭觉亚种的直肠和小肠内. 而滇蛙体内寄生着单殖目( Monogenea) 多盘科( Polystomatidae Gamble 1896) 多盘吸虫属( Polystoma Zeder 1800) 吸虫 3 种及复殖目枝腺科( Lecithodendiidae Odlmer 1910) 侧殖属( Pleurogenes Looss1896) 、拟侧殖属 ( Pleurogenoides ( Tra Vassos 1928) ,孔肠科( Opecaelidue Ozaki 1925) 斜孔吸虫属( Plagio-porus ) 、斜睾科( Plagiorchiidae ward 1907) 刻体属( Glythelmins Stafford 1905) 及重盘科( Diplodiscidae skrjabin1949) 重盘属( Diplodiscus Diesing 1936) 吸虫 10 种,寄生部位为直肠、小肠和膀胱,寄生部位不同,寄生吸虫形态差异较大.

  参考文献:
  [1] 陈心陶. 中国动物志: 复殖目( 一)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5.
  [2] 沈剑锋,王重力,范丽仙. 白颊小树蛙寄生多盘虫属单殖吸虫一新种[J]. 动物分类学报,2013,38( 4) : 765 -772.
  [3] 高莹莹,陈志明,范丽仙. 华西雨蛙寄生多盘虫科单殖吸虫一新种[J]. 动物分类学报,2012,37( 3) : 529 -534.
    [4] 高利宾. 南方四省无尾两栖类寄生复殖吸虫的分类研究[D]. 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2007: 6 -11.
  [5] MATA-LPEZ R,LEN-RGAGNON V,BROOKS D R. Species of Gorgoderina ( Digenea: Gorgoderidae) in Rana vaillantiand Rana Cf. forreri ( Anura: Ranidae) from Guanacaste,Costa Rica,including a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J]. J Parasitol,2005a,91 ( 2) : 403 - 410.
  [6] MATA - LPEZ R,LEN - RGAGNON V. Gorgoderina festoni n. sp. ( Digenea: Gorgoderidae) in anurans ( Amphibia) fromMexico[J]. Syst Parasitol,2005b,62: 185 - 19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动物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