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埃索美拉唑诊断性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方法 在2014年8月至2017年9月我院门诊就诊疑似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中选出80例, 随机将患者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清咽利喉、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给予埃索美拉唑诊断性治疗, 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症状积分等。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2、4周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且食管黏膜分级好于对照组, 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未停药。结论 埃索美拉唑诊断性治疗用于疑似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中安全可靠, 缓解患者的相关症状, 促进患者康复, 值得推广。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 诊断性治疗; 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
胃食管反流指的是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并发症的疾病类型, 已有循证证据指出胃食管反流会引起食管症状, 如咽喉炎、慢性咳嗽、哮喘等[1,2].近些年来, 医院耳喉鼻科收治的患者中有10%的患者与反流有关。国内也有不少文献报道临床上的慢性难治性咽喉炎有一半左右与胃食管反流有关, 临床上又将此类患者称为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 主要症状为慢性声嘶、咳嗽、咽喉异物感、清嗓、吞咽不适等[3].现收集我院的80例咽喉炎, 疑似为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究埃索美拉唑的诊断性治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的疑似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中选出80例, 经相关检查排除呼吸道感染、肿瘤、糜烂性食管炎、胃十二指肠糜烂溃疡的患者, 排除有上消化道手术史、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糖尿病的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组, 对照组40例, 男24例, 女16例;年龄24~78岁, 平均 (45.7±10.2) 岁;慢性咽喉炎病程4个月~3年, 平均 (1.89±0.32) 年;临床症状:咽部异物感28例, 吞咽不适15例, 慢性咳嗽18例, 频繁清嗓23例, 声嘶13例, 反酸嗳气10例。观察组40例, 男21例, 女19例;年龄25~77岁, 平均 (46.3±10.5) 岁;慢性咽喉炎病程5个月~3.5年, 平均 (1.95±0.34) 年;临床症状:咽部异物感30例, 吞咽不适13例, 慢性咳嗽20例, 频繁清嗓22例, 声嘶16例, 反酸嗳气12例。两组的基线资料经对比差异不显着, 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清咽利喉、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诊断性给药埃索美拉唑:于每日早餐前30 min服用20 mg埃索美拉唑肠溶片, 每日服药1次, 连续服药4周。同时叮嘱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禁食糯米、油腻食物、咖啡、浓茶、辣椒等。
1.3 观察指标
(1)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喉镜下咽喉部的充血、肉芽肿等表现完全消失, 且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有效:喉镜下咽喉部的充血水肿症状有显着的减轻, 但是尚未完全消失。无效:病情无明显好转或是恶化。 (2) 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前、治疗2周后、4周后对患者的相关症状进行评估, 对反酸、嗳气、吞咽不适、吞咽疼痛、咽喉异物感、声嘶等症状进行评估, 0分为无症状, 1分为轻度症状, 2分为中度症状, 3分为重度症状;同时根据症状的发作频率评分:0分为未发作, 1分为每周发作1~2 d, 2分为1周发作3~4 d, 3分为1周发作5~6 d, 4分为1周内每天症状均有发作。将症状的严重程度评分与发作频率评分相加即为临床症状评分。 (3) 食管黏膜分级: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经内镜观察患者的食管黏膜情况, 0级:正常黏膜。1级:黏膜有轻微点状、条状的发红、糜烂。2级:黏膜有条状发红、糜烂, 且有融合。3级:黏膜广泛病变、发红糜烂融合到前黏膜, 或是出现溃疡。 (4) 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8.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对比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χ2=4.114, P<0.05.见表1.
2.2 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2周后、4周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且食管黏膜分级好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3.
2.3 两组食管黏膜分级对比
食管黏膜分级比较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率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目前临床上多认为事故反流病是因胃-食管反流所引起的以食管炎症反应为主的病变, 从而产生一些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有学者指出:慢性难治性咽喉炎患者, 在排除其他原因且经常规治疗后效果较差的, 应怀疑是否为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目前普遍支持的观点为: (1) 胃内容物经食管-咽反流后, 胃酸、胃蛋白酶直接导致咽喉黏膜损伤。 (2) 食管远端的酸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反射, 引起慢性咳嗽和频繁清喉。虽然咽喉反流、胃食管反流时, 酸性物质均会造成黏膜损伤, 但是人体食管黏膜有一定的抗酸能力, 食管可通过蠕动收缩清除反流物, 同时食管黏膜中的碳酸酐酶还可促进CO2合成HCO3-中和反流物中的H+, 提高食管内的p H值, 起到保护食管黏膜的作用[4,5].但是人体咽喉部且没有内源性的抗反流机制, 其对反流物非常刺激, 易出现黏膜损伤, 从而引起慢性顽固性咽喉炎等病症[6].在临床诊疗上, 由于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准, 主要是依靠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诊断性治疗为主, 因此对于高度疑似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患者, 需综合患者的病情早期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以免导致病情的延误和迁延不愈。针对反流物中的胃酸、胃蛋白酶是引起反流性咽喉炎的主要因素, 我院特诊断性给药埃索美拉唑, 埃索美拉唑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 可以通过抑制H+/K+-ATP酶来抑制胃酸分泌, 减轻胃内容物对咽喉部、食管的刺激性, 缓解咽喉症状[7].同时采用其他对症治疗措施促进咽喉部胃酸等的清除, 促进咽喉部临床症状缓解, 保护咽喉部黏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临床症状评分更低, 且食管黏膜分级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 对疑似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诊断性使用埃索美拉唑治疗效果显着, 促进咽喉部症状的缓解, 保护食管黏膜, 且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宇, 李兰, 冼志雄, 等。小儿慢性咽喉炎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9 (20) :11-12.
[2]徐开睿, 黄庆琳, 陶静, 等。反流性咽喉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 (4) :907-908, 922.
[3]叶秋丽, 钟志国, 罗磊玲,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 (21) :29-30.
[4]王娜, 艾合买江·库尔班江, 高峰, 等。新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外表现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4, 23 (11) :1 259-1 263.
[5]徐丽芬, 康洪涛, 吕立辉, 等。反流性咽喉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诊治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 (7) :1 465-1 466, 1 469.
[6]王春利, 王翔升, 郑艳, 等。金嗓利咽丸联合西药治疗咽喉反流疾病的疗效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9 (2) :43-45, 89.
[7]米姣平, 李健, 吕明慧, 等。质子泵抑制剂对反流性咽喉炎的治疗价值[J].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 , 2016, 37 (2) :26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