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30例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应用更昔洛韦治疗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4-11 共2062字
论文摘要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的人类感染性疾病 , 临床医学中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宫内感染 , 主要是由人巨细胞病毒感染造成的 , 主要发病人群为小儿和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幼儿或者小儿后 , 在一定程度上会损伤其中枢神经系统。存活患儿中 , 感染发病率为 1%, 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 大部分存活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临床治疗过程中 , 抗病毒治疗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法 , 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十分重要[1]。本院对 30 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应用更昔洛韦治疗 , 效果显着 ,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3 年 4 月 ~2014 年 6 月收治的60 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 各 30 例。其中 , 观察组 30 例 , 男 18例 , 女 12 例 , 年龄 35 d~12 个月 , 平均年龄 (4.37±2.30) 个月;对照组 30 例 , 男 20 例 , 女 10 例 , 年龄 40 d~14 个月 , 平均年龄 (4.82±2.51) 个月。包括过期产儿、早产儿和足月儿 , 患儿体重范围主要分为 3 个阶段 , 分别为 >4000 g, 2500~4000 g,或者 <2500 g。两组患儿的体重、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 , 均给予常规治疗 , 并根据患儿具体病情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 , 如蓝光照射治疗、丙种球蛋白治疗和茵栀黄退黄治疗等。如患儿进行头颅 CT 检查后发现异常 , 或患儿的正常对象比较行为神经评分 (NBNA)较低 , 可应用婴儿按摩、高压氧和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等康复措施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 ,应用剂量为 10 mg/(kg·d), 用药时间为 1 周 ;观察组应用更昔洛韦注射液治疗 , 诱导期可注射 2 次 /d, 应用剂量为7.5 mg/(kg·次 ), 经过 2 周的应用后 , 可注射 3 次 / 周 , 应用药物剂量改为 10 mg/(kg·次 )。

  1. 3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 :经过治疗 , 完全改善患儿肝功能 , 检查患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 DNA 或者尿液转阴;好转:患儿经过治疗黄疸和肝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 总胆红素 (Tbil)降低范围较大 , >50%, 检查患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 DNA 或者尿液为阳性 , 拷贝数降低较少 , ≤ 10 ml ;无效 :治疗后 , 患儿总胆红素降低程度≤ 50%, 无明显上升等变化 , 检查患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 DNA 或者尿液为阳性 , 拷贝数数值较高 ,>10 ml。总有效率 =( 痊愈 + 好转 )/ 总例数 ×100%。

  1.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 表示 ,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 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 观察组治疗效效果和黄疸消退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论文摘要

  2. 2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 , 观察组 30 例患儿中 , 发生不良反应者 2 例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7%, 对照组 30 例患儿中 , 发生不良反应者 5 例 ( 其中 3 例腹泻 , 2 例厌食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6.7%, 明显高于观察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临床医学中一项比较常见的宫内感染 , 根据我国统计调查发现 , 发病率比较高。对巨细胞病毒感染疾病类型进行划分 , 可以不同的感染时间为依据划分为 3 个阶段 , 分别为先天性、围生期和获得性。临床表现主要为紫癜、视网膜脉络膜炎、病理性黄疸、皮肤瘀斑、脑室周围钙化、肝脾大、小头畸形、间质性肺炎等 , 均属于症状性感染[3]。更昔洛韦是一种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有效药物 , 具有广谱抗疱疹病毒活性 , 可选择性抑制病毒 DNA 聚合酶 , 从而实现对巨细胞病毒感染 DNA 合成的抑制 , 还可直接渗入病毒 DNA, 以减缓其延伸 , 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治疗过程中 , 积极有效的实现对病毒复制的控制是关键环节。更昔洛韦是人体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治疗中的一种有效药物 , 传统抗病毒药物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 患儿服用后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 ,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限制性[4]。本组资料中 , 30 例观察组患儿应用更昔洛韦注射液治疗 , 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 黄疸消退率为 86.7%,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7% ;30 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 , 治疗总有效率为 70.0%, 黄疸消退率为 66.7%,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6.7%,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 , 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治疗过程中 , 应用更昔洛韦治疗 , 具有较好效果。

  综上所述 , 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 应用更昔洛韦治疗 , 具有较好效果 ,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冰 . 更昔洛韦对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早产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2014, 21(5):306.
  [2] 李娟 .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预后评估指标的探讨 . 天津医药 , 2014(9):940.
  [3] 高美哲 .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 山东医药 , 2014, 54(6):106.
  [4] 尚丽娜 . 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肝损害疗效观察 . 宁夏医学杂志 , 2014, 36(8):73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儿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