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儿童文学论文 >

林良童诗的诗语的浅白简约及意境之美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9-28 共4395字
论文摘要

  林良是台湾知名的童诗创作者, 他笔下的童诗处处闪现着质朴本色的真美。 质朴是一种美学品格, 在形式上语言平实不雕琢, 内容上 “扎根于自然与生活”, 表现的是一种简约、 自然、 朴素的风格, 体现了事物真与善的本质特征。 林良的童诗精简短小, 不事雕琢, 浅白、 简约、 自然的浅语呈现出了浅白如话、天然去雕饰的极具质朴美的语言品貌。 质朴的诗来源于生活, 林良用他那童趣盎然的笔法将童诗中的意象置入生活当中, 着重进行生活化场景的特写, 闪现出了真朴简单的意味。 而且, 诗人是俯下身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来写作的, 所以, 在他作品中, 反映出的是儿童的简单的素朴的思维, 显示出的是孩子对世界对生活纯真的爱与情。

  一、浅白如话的诗语呈现

  如果诗歌按语言的修辞多寡来划分, 大致可分为繁复浓艳和简约真率两类。 林良的童诗的语言风格自属于后者, “为儿童创作时, 应该都要使用国语里比较浅易的部分”。 在诗语的表达上, 诗人惯用浅白、简约、 省净的语言来勾勒出了一个极富童真诗美的诗歌世界。 语辞的浅近自然、 儿童口语的巧妙入诗, 浅近并不平乏, 真率又彰显童趣, 使他的诗歌呈现出了浅白如话、 天然去雕饰的质朴美的语言品貌。

  提炼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口语或者是模仿儿童生活中的稚语作为作品中的语料是林良作品在语言方面的特色, 他曾说过, “成人为儿童写诗, 应该用儿童所熟悉的语言来写作”, 而儿童所熟悉的语言就莫过于孩子们平日口语了。 诗人在精选这些新鲜有趣又生气盎然的童稚之语入诗, 即是口语的化用则浅白易懂,但经过诗人的筛选则去芜裁汰、 存留精华, 所以浅白、 简省、 自然而不失童趣, 而且还展示出了儿童诗语言极具天然本色的美感。

  天上月亮圆/两只黑猫不要睡觉/一只说: 月亮像大饼/我要把它吃掉/一只说: 月亮那么美/不许把它吃掉/要要要! /不要不要不要! (《两只黑猫》)此诗中的中的语言浅白自然, 诗的主体部分就是两只黑猫对话场景的描述, 可两只小动物活泼可爱又相互争执的形象则通过这简短有趣的月下对话表露无遗。 其实这意象是两个孩子形象的代指, 对话也是纯粹的儿童式的口语, 虽然比喻简单造词也是口语化了的, 却散发着夸张大胆的想象与稚趣意味。 尤其诗末的 “要要要/不要不要不要” 是格外的精彩之笔, 就像两个憨厚可爱的幼童望着天上的月亮商讨要不要把月亮吃掉而引发的逗人发笑的口角之争, 不过是简单又运用的恰到好处的几句稚语, 幽默诙谐的童稚之趣满溢纸面。“儿童是活泼而单纯的, 因此浅显易懂的语言, 不仅要口语化, 还要能够用正确的语言写作, 过多华丽而抽象的词藻, 或者在作品中透露太多的成人的观点, 对儿童而言都不大适合”

  诗人在处理童诗的修辞上, 很少用形容词之类的繁复的修饰语, 林文宝曾指出童诗创作的原则其中之一便是, 在童诗中不可用上太多的形容词, 因为儿童的视觉, 在知觉上, 对行动的感知要胜过事物的本质。 所以, 诗人在处理童诗的语言上, 不像金波惯用水彩画般的描绘性的语言, 林良的童诗是简单的几笔白描勾勒则形神俱出, 文辞修饰的不多, 语言干净如雨后的空气, 质拙朴实却又耐人回味。

  蘑菇是/寂寞的小亭子。 /只有雨天, /青蛙才来躲雨/晴天青蛙走了/亭子里冷冷清清。(《小蘑菇》)全诗诗体简短, 主要由字数较少的短句构成, 形容词之类的修饰语也极少, 语言朴实无华、 简略,却把蘑菇这个丰富的耐人咀嚼的意象形神具出的展示出来, 蘑菇可以是一个渴望友情的孩子形象的象征,也可以理解成是一个空巢老人渴求子女的关爱, 简单平实的几笔白描, 却使诗歌具有多重阐释与无限生发的可能性。 与之类似的还有 《路灯》:深夜里, /街上静悄悄。 /走路的人看到路灯, /就像看到一个/醒着的人。

  不过二十字的小诗, 却把路灯在千家万户深眠的夜里独自擎灯孤守黑暗时一种坚守的姿态表现出来。

  所以, 林良童诗的语言朴素平实但不平乏, 稚拙朴实的诗语中总是有着耐人回味的地方, 因此, 浅语在展示语言的天然本色美的同时也显出深意。

  二、意象生活化情景的特写

  “诗人的创造灵感与对生命的敏感与经验都凝聚于意象之中”,林良在一次采访中曾经说道: “我有许多作品都是写我的家庭跟我的生活经验” 所以, 诗人将他的日常生活经验观察所得凝聚到他的童诗意象当中, 在处理那些有趣充满生气的意象的时候, 总是爱将他笔下的物象融入现实生活情景当中, 并进行生活化的特写, 将生活中朴实的情感与客观物象结合, 生发出了极具生活特色的意象。 席勒曾说过:“朴素的诗是生活的儿子总是将人们引到生活当中去”, 所以, 不管那些童诗中的意象是自然界的植物或是动物亦或者本身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它们进入了某种生活化的场景当中。 也正是对这些意象的生活化情景的特写才最易引起儿童的共鸣。 在显示纯真想象的同时, 又引人进入到别有意趣的生活情境当中, 给人以朴素之感。 因此林良童诗意象的生活化的处理造成其真诚朴素的诗风, 但又不会沦入到庸常琐事的乏味之中, 而且还闪现出了生活真朴简单的意味。

  他的大部分题材, 便是以家庭生活为主, 因此有一部分作品中塑造的诗歌意象也是由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构成, 立足于生活表现生活, 他为孩子写诗, 用孩子的眼睛从生活中去发现温情与智慧, 所以直接取来源于生活中的意象朴实却意味不浅。 例如在 《沙发》 中:人家都说, /我的模样好像表示/“请坐请坐”。 /其实不是: /这是一种 “让我抱抱你” 的姿势。

  沙发是生活当中最常见的坐具, 可是诗人却让这个朴实的意象说话, 意象化被动为主动, 不是一般人所想的 “请坐请坐” 的谦让客套之语, 而是很贴心流露着默默温情与诗意的 “让我抱抱你” 样子。 简单的意象之语, 却是生活当中最为温情的展现, 而这个朴素的意象可以理解成一个平易近人的老者形象也可以阐释成一直在默默地关爱孩子的老师形象, 和蔼朴实给人以温馨的怀抱, 散发着真挚的友爱与朴实的真情。 与之类似的还有前文提到的 《路灯》, 路灯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 可是简短的几句就将路灯这个意象, 于深夜孤立坚守 “独醒” 的情景展现出来。

  至于其他的非生活的物象, 诗人将这些自然之物很巧妙置入到儿童熟悉的日常生活当中, 着重对这些极富童趣的意象置入生活情景中, 对其进行细致的生活情景的表现, 例如在 《蜜蜂》 中:蜜蜂很能干/开了一家糖果店/看见花开了/就一朵一朵/去拜访/很有耐心地讲价/挨家挨户买糖浆。

  这本来是自然界中蜜蜂采蜜的自然现象, 可是诗人却把蜜蜂塑造成一个很会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小老板的形象, 把采蜜的场景拟人化, 意象融进朴实的生活中去, 特写成儿童所熟悉的 “一朵一朵” 了买糖浆的情景, 对于小读者不仅在理解上更容易, 而且趣味横生。 另有一首更为有趣 《蜗牛 (一)》:不要再说我慢/这种话/我已经听过几万遍/我最后再说一次/这是为了交通安全。

  这首诗的精彩在最后一句, 仿佛镜头一下子对准了爬的很慢的蜗牛, 自然界的蜗牛变成了遵守交通次序安全过马路的好公民, 还有 《狮子》 中的狮子去除了自然界中凶猛的兽类形象, 诗人将这个意象融进生活的情景中, 拟人化成一个头发乱糟糟为了找吃的没空去理发店的小家伙。 这些都是自然界的动物昆虫, 诗人把这些意象拟人化成日常生活中各类形象, 不仅趣味性强, 而且令小读者亲切可感。

  三、朴素的思与情的表露

  诗歌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 同时也像一面哈哈镜折射出人的情感与思维的指向。 童诗也是如此,也是对儿童情感思维的间接隐射。 林良童诗虽然浅近、 精简但披着这浅白语言的外衣下却藏着一个惟独孩子才拥有的朴素的思维与情感, 他的诗歌是用儿童的天真稚拙的眼光来审视世界的, 简短耐看的几句小诗表露出的是儿童原始的简单的朴素的思维, 流露出的是孩子那颗柔软内心的纯真感情。

  儿童看待世界区别于成人, 有着自己的既定思维逻辑习惯。 这种思维与原人思维相似, 是泛灵的物我同一的朴素思维观的显现, 但同时又是儿童对世界最为简单感性的观照, “当儿童的主体特征附着于世界、 渗通于世界, 儿童借以把握世界的逻辑就必然充满着他强烈的个人感性主义色彩”,诗人秉着一颗童心站在孩子的立场捕捉儿童面对外在世界时表现出的孩童式的朴素诗性的思维。 例如在 《雨》:你在天井里赌气/把盆盆桶桶/桶桶盆盆/敲得很响/在前院/你心情好/静静把那片草地/洗得很绿。

  该诗是以孩子的口吻叙述用的是第二人称 “你”, 仿佛就是一个孩子因为下雨而被家长禁足出门, 在看落雨时对雨的移情想象, 自然界中最常见的雨成了一个在天井里撒气, 在前院里开心的拟人化了的形象。 按照孩子泛灵的自我中心的思维, 所以天井中的雨把盆桶敲的很响, 是因为雨是跟他一样也想去前院玩耍, 被困在天井里就心情很坏, 到了前院有花有草可供戏耍就心情好了, 把雨这个自然现象附着上自己的理解, “眼中的万物, 总是被隐喻地注入了儿童的生命意识和主观意识”,这就是儿童对雨表现出了思维是朴素物我同一性的。 正因为他们的思维区别于成人, 所以在借用他们的思维表现对客观物象的解的时候, 是简单的是感性的却又是充满童趣的。 如 《蜗牛 (一)》 诗中的蜗牛爬得慢却是有原因的, 不是成人思维既定的生物原因, 而是 “为了交通安全”, 只有在孩子的思维世界中才有这么简单有趣的解释。

  童诗是表现儿童情感的最好的体裁之一, 林良则把孩子内心的单纯真率的情感通过简短的诗体形式表露出来, 所以他的诗中始终洋溢着孩子的天真纯朴又稚拙的诗情。 诗歌中流露出的单纯的爱与质朴的儿童情感, 也最容易打动小读者的柔软的内心, 同时也起到 “儿童心灵的滋润与化育” 的作用。 像 《落叶》:落叶, /你别难过。 /你虽然黄黄干干, /我永远记得你/嫩嫩绿绿的/样子。

  秋天树叶以枯黄的憔悴的颜色结束了生命, 可是孩子却安慰落叶将它曾经年轻的嫩绿色牢记在心,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同情, 对落叶没有成人样的过多的感喟伤怀, 而是单纯地以 “记” 的方式表明孩子面对树叶枯萎时的表现出稚拙又认真对生命的呵爱的情感态度。 小小的孩童对自然对世界表现出的纯净朴素的感情, 类似的作品, 在他的作品中也是屡见不鲜。

  四、结语

  林良童诗的诗语的浅白简约、 意象处理的生活化以及折射出儿童特有的朴素思维造成了林良童诗中别具一格的质朴诗风。 他用浅语构筑的童诗国度无论是诗语上还是意象的选裁上抑或是表露的儿童的思维与情感上, 都是简单的、 朴素的、 发乎自然的真性情, 使他的童诗在浅语的艺术下 “产生了干净、 简洁、 直抵心灵深处的温度与热度”。
  
  参考文献:

  [1]洪培雯.林良童诗之研究[D].台南:国立台南大学,1997.
  [2]林良.浅语的艺术[M].台北:国语日报,2006:276.
  [3]林诗恩.林良儿童诗歌语言风格研究[D].台中:国立台中教育大学,2000.
  [4]林文宝.儿童诗歌研究[M].台北:铨民国际股份有限公司,1995:216.
  [5]郑敏.诗歌与哲学是近邻:结构———解构诗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15.
  [6]席勒.席勒美学文集[M].张玉能,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03.
  [7]丁海东.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2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儿童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