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绪源在《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一书中,将儿童文学母题分为:爱、顽童、自然。[1]
在儿童文学中,其母题与主题相关,所以,"母爱""童心""自然"是儿童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王立春的诗集《骑扁马的扁人》作为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的组成部分,是具有代表性的,尤其在思想主题方面,《骑扁马的扁人》通过"夏夜""爸爸不在家的日子""乡间童谣""冬天的声音""公主和她的七个小矮人"五辑,分别以母亲的视角表达了母爱主题、以儿童的视角表达了童心主题、从对大自然的关注中表达了自然主题。
一、以母亲的视角表达母爱主题
樊发稼认为:"不论古今中外,凡是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无不饱含充足的爱的元素。正是这种美好的感情、思想和精神的元素,感染着各个地域、各个民族的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读者,使这一文学部类具有历久不衰的强大生命力!"[2]
王立春《骑扁马的扁人》中爱的表达,就体现在以母亲的视角表达母爱上。
此作创作于王立春女儿的童年时期,是她女儿让这个母亲的爱有了落脚点,同时也让母爱在这部儿童诗集中喷涌而出。在《骑扁马的扁人》中,王立春以母亲为视角,带着浓浓的母爱和温柔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女儿并表达自己的爱意。如在《骑扁马的扁人》的第五辑"公主和她的七个小矮人"中,王立春表达了自己初为人母的喜悦和甘愿为女儿付出一切的愿望。
这种母爱体现在《女儿》系列组诗中,有妈妈对女儿无私的呵护:有了你了/便有了/母亲一辈子没完没了的牵挂/我的花孩子/不管长大以后你飞出多远/母亲的目光/一直在你身后跟着---《小花仙》(之二)有妈妈对女儿成长的记录:有一天/你稳稳地站住了/站住了你试探着迈出了/第一步/有些/摇摇欲坠---《岁月如蚌》有妈妈对女儿深情的倾诉:让我把你细绒绒的头发梳起来/梳成一个椎椎辫的/小姑娘/梳成妈妈的小时候/女儿你多像妈妈/妈妈儿时唱的歌儿/你会唱么/妈妈雨中莫名的忧伤/你会有么/妈妈无边的幻想/蔓延在你身上么---《椎椎辫儿》有妈妈对女儿殷切的期望和美好的祝福:女儿/有一天/我背着大口袋/来到/你长大的门前/这是你小时候丢了的珠宝呀/女儿呀/你那时多么的惊喜/你的惊喜填满了/你母亲长长的长长的失落---《岁月如蚌》"母爱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的问题,更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的或阶级性的问题,而是一个更根本的人性问题,一个人的生命的基本存在形式的问题。"[3]
王富仁先生肯定了母爱的重要性。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从冰心的《繁星》《春水》这两部诗集开始,母爱这个主题一直绵延至今,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们内心的追寻。王立春虽然是以一个成人的目光关注童年的生命,但由于这成人视角是以一个母亲的身份表达的,因此情感格外真实、动人。在打动读者的同时,彰显了母爱这一伟大主题。
二、以儿童的视角表达童心主题
"童年是人的根基与核心,是成人的精神故乡,是生命富有创造力的源泉;在童年的回归里成人可以寻回爱、天真、单纯、神圣,可以感受到安宁与抚慰。"[4]王立春的《骑扁马的扁人》就试图回到童年,从童年的生命里寻找现代喧嚣的生活中难得的安宁与美好。在诗集中,她本能地关注当代儿童的生活与生存状况,并在诗歌中做了自觉探索。这样的一种关注,其实是对儿童心灵的关注、对儿童梦想和儿童精神的肯定。
作者以一个儿童的视角、一个亲历者的身份进入了儿童的世界,以儿童对话的形式,表达儿童心灵的感受,彰显"童心"这一主题。"童心",指的是人"最初一念的本心。"也就是人在幼童时期所具有的本色心性,即在未接受外物"异化"之前的自然淳朴、纯真无邪的心境。[5]30《骑扁马的扁人》中作者对童心这一主题的表达体现在:儿童在面对大自然的时候表现出的是欣赏和喜爱,没有成年人表现的那么妄自尊大:不要扫那些雪了吧/让他们在那里静静地停着/你看那屋檐的雪/多么好看---《冰凌花》爸爸/憋一会儿小河水/让我们有个大澡盆吧---《堵小河》儿童总能注意到成年人很难关注到的自然景物或现象,并把它们想象成有人一样的思想:我那脏脏的小水坑/夜/里/你在路边做什么呢//而白天/所有的妈妈都让孩子离你远远的/所有的小孩却被你吸引过去---《小水坑》你以为门前的石头也睡了么/妈妈/我们的石头在夜里从来不睡/他有事情要做---《门前的石头》儿童没有成人那样的面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偏见,相反,他们将自己蓬勃的生命活力幻化成了同情之心,分配给了世间万物。
所有的小家伙都在夏夜狂欢/所有彩色的梦都挂着帘子在放映电影/孩子们谁也想不起/向日葵那个傻大个儿//向日葵/你这朵/可怜的大傻花呦/你以为/交一个灿烂的朋友/就能幸福一辈子么---《向日葵其实很傻》孩子生就是哲学家,在他们眼中,自然界的一切都很神奇。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在他的《金玫瑰》里说:"在孩子看来,每一个大人,不论是提溜着一套发出刨屑味木工工具的木匠,还是知道草为什么是绿颜色的学者,都有几分神秘。"[6]
意即,儿童与成人相比,对周围的事物更加充满好奇,体现出了孩子单纯的天性。王立春在《骑扁马的扁人》中的表达,注重儿童心灵的表现,她将自己的童年记忆与儿童心灵的特点相连接。同时,在此作中,作者以儿童视角表现的"童心"往往以快乐为原则,对生活和自然界采取天真并且宽容的态度。由于儿童的天真和宽容,他们会舍不得家里饲养过的花斑猪、甚至怜惜一块石头;他们会将清晨的露珠看作是白天丢失的泡泡;他们会喜爱大人们排斥的小水坑;他们会设身处地的为一朵向日葵思考。儿童的天性在该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从对大自然的关注中表达自然主题
"儿童文学是最亲近大自然的文学。"[5]37对于自然,王立春有着自己独特的童年经验。她在《向着故乡的方向》里这样说:"我生命之初和树林、草甸子、沙土搅到一起,分也分不开。而树林、草甸子和沙土里的一切生物,都是陪我成长的伙伴,就是再转成另一个生命,我也和它们难分难舍。"金波对王立春的《骑扁马的扁人》曾有这样的评价:"在她的笔下,展开了一个亦真亦幻、多姿多彩的世界……让世间万物获得了另一种生命。"[7]
可见,在《骑扁马的扁人》中,王立春对自然的关注以及描写的鲜活。在诗集里,小动物是小孩子的好朋友:从院子到草地/小孩追你/红色的白色的黄色的蓝色的花蝴蝶呀/从草地到天上/小孩追你/红色的白色的黄色的蓝色的花蝴蝶呀---《蝴蝶飞》蛐蛐会在夜里举行婚礼:如果我说有蛐蛐今晚要结婚/妈妈/你能相信么//就是那只棕色的青大愣/和卷毛的小黑儿/白天我眼看着青大愣背着小黑儿/在墙角那儿求婚---《蛐蛐婚礼》土和沙是旋风的坏朋友:原来/你只是/会跳舞的/一缕清风/是土和沙子/把你弄成这副鬼模鬼样---《旋风》在《骑扁马的扁人》中,作者关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以一个孩子的身份体验、感知着自然界的魅力,从而表现自然这一主题。
四、结语
王立春的诗集《骑扁马的扁人》,对于儿童诗的本质以及儿童诗主题的最佳表达方式进行了探索,作家凭借着自己独特的成长环境和童年经验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彰显了自己在儿童诗歌创作与实践方面的独特价值,给沉寂的儿童诗坛带来了一股强劲的"东北风".王立春《骑扁马的扁人》,可谓是给新世纪的儿童诗歌园地注入了新的养料,同时也传递了儿童诗歌发展的新希望。
参考文献:
[1]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6.
[2]樊发稼。爱的文学---儿童文学与诗[M].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69.
[3]王富仁。父爱·母爱·友爱[J].云梦学刊,1995,(2):66.
[4]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09.
[5]王泉根。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9:30-37.
[6]康·帕乌斯托夫斯基。金玫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20.
[7]王立春。骑扁马的扁人[M].沈阳: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2.
当代儿童诗人王立春出生于满,汉,蒙三族杂居的辽宁省阜新,六岁那年,随着母亲工作的调动,在位于乌兰木图山脚下的阜蒙县哈达户稍乡生活了五年。虽然时间短暂,却影响了诗人一生,我一辈子离不开乡村的哺育,离不开我儿时所感受的教益。正因为从这个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