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发表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论文发表 > sci论文发表 >

工业设计类发表sci的可行性

来源:学术堂 作者:秦老师
发布于:2017-11-23 共3401字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设计的定义历经多次变化。针对我国当前制造业环境,明确工业设计的目的、对象、范畴、方法及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研究也日益全球化,SCI论文是进行国际科学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国际同行了解我们的主要渠道。
  近年来,我国开始以SCI论文的篇数作为衡量科研成果大小的参考指标之一,有的高等院校还把发表SCI论文作为博士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一个判据。发表SCI论文,可以向世界显示我国基础研究的实力,提高我国在世界科学界的地位。在世界着名刊物如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一篇重要文章,对于某一学科而言,其意义不亚于在国际体育比赛中取得一块金牌。发表SCI论文的多少和论文被引用率的高低,是国际上通用的评价基础研究成果水平的标准。
  诚然,SCI论文并非每篇都是高质量的,但总的来说其读者较多,是国际学术界用来进行交流的主要媒介。可以认为,只有在SCI所列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才能被国际同行所广泛知晓。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生应该掌握SCI论文的相关作方法和技巧。下面根据作者自己点滴体会,谈谈写作SCI论文的方法。
  SCI写作论文规范SCI所列刊物绝大多数是英文刊物(我国列入SCI的刊物全部都是英文版的),这对写作者来说,需要有较高的英文水平。但是,每一个研究领域的词汇是有限的,而且论文的句型较为简单,因此研究生是完全具备写作能力的。
  其实,经常撰写英文论文是学习英语的极好机会,在写作实践中可逐渐提高英语水平,真可谓一举两得。
  据有关研究,我国研究生和不少研究人员的外语水平,随着学位的提高反而有所下降,这种现象与他们减少了外语写作练习有关。
  第一篇英文论文最好请专家帮助修改,刊物的编辑部也常会提供帮助。
  万事开头难,当你写出第一篇文稿后,你就会信心百倍。
  SCI论文在结构上大多由标题、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致谢和参考文献等章节所组成。
  这种相对固定的结构不是对文采的轻视,而是高效率学术交流的需要。
  采用这样的文章结构,科研人员可以很方便地从有关章节中找到自己所要的内容。因此研究论文的写作是科学工作者应掌握的基本功。
  
  大多数SCI所收录的刊物对摘要的要求是简练明快、信息量大,让读者稍加浏览即可大致了解本文的问题、方法和结果。常见的错误有如下几点:
  第一,把摘要弄成一段扩展了的标题,看上去除标题所言之外几乎不增加任何信息;第二,研究背景谈论过多;第三,问题、方法和结果三者有所疏漏,尤其是方法方面。一篇好的摘要,应在简短的篇幅里概括本文的内容。此外,行文应连贯流畅,尽量避免提及图表或参考文献。
  引言部分代表一篇论文的正文开头,是不能马虎的。
  在这一节里,作者应提出问题,回顾前人工作对此问题已提供了什么样的答案,说明本文的写作目的。
  在引出问题时,要对产生问题的背景有所交代,以便让读者了解该问题在整个学科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对于将要探讨的问题或者与之相关的问题,如果前人已经有过研究,则应作必要的介绍和评价,并提及文献的出处。在行文上,应让读者清楚地知道哪些观点和结论是别人的,哪些是作者自己的。
  这一点如果不能严格区分,将会被退稿或要求修改。
  论文的研究目的要写得具体,与结果和讨论等部分中所表述的内容相一致。
  方法这一节的写作要求是:
  自成一体,即要使读者无需借助于其它参考文献即可了解本文所用方法的原理、技术和分析步骤,看出本文的学术思想和技术路线。
  如果所用的方法为作者本人所首创,则应从原理和假设到公式推导多花些笔墨,叙述清楚。即使所用方法是旧有的标准方法,也要简练、完整地加以叙述,不能仅以列出参考文献为满足。
  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显示作者治学上的严谨态度,因为只有在方法问题上做过仔细考虑,并在实验和观测工作中保持必要记录的人才能把这一节的内容写得有条有理。
  另一方面,有关方法和技术的充足信息也为他人做重复实验时提供了方便。
  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是评价一项科研工作的重要标志之一,作者理应在这个方面采取积极合作的态度。结果部分所涉及的任务有二项。
  第一项任务是展示有关的(原始的和分析产生的)数据和资料,通常以图表形式给出。此外,就图表内容的性质、特征、可靠性等方面,可配以必要的文字描述。
  第二项任务是对所获结果进行分析和逻辑论证,提供在引言中所提问题的答案。如果需要,可引用他人数据,与本项研究的结果结合起来,以获得对问题的最佳解答。
  常见的失误是把此处第二项任务的内容移至讨论部分,这样一来结果就不成其为结果了,也不符合SCI惯例。
  讨论部分的内容是较为模糊的。
  一般来说,讨论是针对以下两种情况的:
  第一,所得数据只能部分回答引言中所提问题,或答案不够确定;第二,本项研究对相关问题的意义需要阐明。
  如果在这两个方面都无需说明,则讨论一节应略去,直接进入结论部分。
  就上述第一种情况而言,研究者有时被资料质量或技术水平所限,对问题只能提供不够完整的解答。此时,研究者可以利用讨论的篇幅,说明为何不能完全回答问题的原因,点明资料解释的其它可能性,以及阐述下一步应继续进行的工作。
  至于上述的第二种情形,在科研中也是常常遇到的。
  如果本项研究具有进一步拓宽的前景,可望对相关领域的探索有所帮助,则可以就哪些方面有发展潜力,有什么预期成果,技术路线如何选取等问题进行必要的阐述。
  论文正文的最后一节是结论。
  有些科研人员认为,结论这个词是指对某个问题的定论,而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并无定论可言,故应代之以结语(Summary)。
  在正式发表的中文论文中,也常有正文只到讨论为止的现象。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SCI论文
返回:sci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