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理学论文 >

民办大学学生法律意识问题与培养策略

来源:法制与社会 作者:蒋昊霖
发布于:2020-02-05 共4332字

法律意识论文第七篇:民办大学学生法律意识问题与培养策略

  摘要:民办高校大学生承担着社会发展主力军的重要角色,在进入社会之前,大学生于民办高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在此阶段也会逐渐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但是,目前民办高校普遍存在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的现状,对此,本研究以民办高校基本情况为出发点,分析了建立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并研究了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基于此,本研究指出为了有效的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民办高校应注重采取的对策为扎实推进学校法治教育、积极开展法律实践活动、健全法治、强化德治。

  关键词:大学生; 法律意识; 民办高校;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指大学生的法律情感、法律认知、法律观念的综合,包括对法律作用、法律本质的看法,以及对法律的解释、评价、态度与要求。因此,大学生法律意识能够体现大学生对法律的反应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等。另外,作为社会群体中的特殊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的影响较大,关系着自己的法律素质,甚至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稳定程度。通过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了解与分析,发现大多数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思想不成熟,且民办高校自身的法律教学质量偏低,加之国家法治建设尚不完善,不利于大学生培养法律意识。

  一、建立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代表着前沿思想、先进的文化,在社会群体中,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文化素质较高,社会影响力较为明显,因此,建立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推动法治建设进程。民办高校引导帮助大学生建立法律意识,即民办高校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律知识相关课程,让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建立法律意识,培养自身运用法律知识的意识与主动性。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直接影响着是否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此也体现了民办高校建立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

  从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年龄角度出发分析建立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可知大学生是由青年跨向成年的重要群体,且多数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等尚不科学、成熟,因此,大学生现有的法律意识存在不成熟性、易变性的特点。另外,受到大学生自身素质、外部环境、历史原因等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法律行为、法律意识会与社会要求之间存在明显的偏差。所以,民办高校帮助大学生建立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知识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激发大学生主动遵守法律、爱护法律、相信法律的自觉性十分重要。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问题及原因

  (一)学校法律教学质量偏低

  民办高校在安排法律知识教学课程时仍有较多的不足之处,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应试教育教学为主,降低了法律教学质量。经调查发现,部分民办高校的法律知识教学课程教师并未意识到自身承担的责任,而仅是以完成日常教学任务为目标,加之部分教师自身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不能科学的引导大学生积极学习、运用法律知识。另外,部分民办高校的教师“身兼数职”,例如,安排民法专业的教师教授国际经济法、国际法等,尽管教师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并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民办高校仍旧注重理专业理论教学,缺乏法律实践教学,使得民办高校大学生并不能将学到的法律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降低了法律教学质量。

  (二)大学生自身思想不成熟

  在民办高校学习阶段,大学生处于从学生阶段过渡进入社会的关键阶段,且随着互联网平台、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在高校学习阶段,民办高校大学生容易受到不同思想、价值观的影响,且如果其受到错误价值观的指引,将会影响其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民办高校大学生受所其所处年龄段的影响,自身抵御不良思想的能力较弱,加之其缺乏充足的社会经验,本不成熟的思想会受到反派思想、不科学思想的控制。由此,因民办高校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尚未成熟,大学生会更加缺乏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无法正确的认识到建立法律意识的重要性,进而使得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一直处于淡薄的状态,不能相信法律、维护法律。

  (三)我国法治建设尚不完善

  目前,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法治建设水平相比,我国法治建设水平较低,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在并不完善的法治建设环境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容易缺乏法律意识,且会逐渐对国家法治建设失去信心。另外,经研究发现,社会上较多的纠纷、矛盾等无法基于法律途径得以有效、合理的解决,或是在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矛盾后,仍会频繁发生带有不公平的案件,造成民办高校大学生不再信任法律,也不会主动的学习法律知识,或是将法律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忽视建立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三、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问题的对策

  (一)扎实推进学校法治教育

  为了解决民办高校法律教学质量偏低的问题,首先需要改革、优化法律教学方法,采用创新的法律教学手段,推进民办高校的法治教育进程。例如,民办高校应注重强化教师与学生在法律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而教师承担的责任为辅导教学,该种新课改法律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善现有的法律教学现状,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建立法律意识提供良好的环境。另外,鉴于民办高校多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现状,其需要注重将传统的课堂法治教育转变成为课外实践法治教育,即引导民办高校大学生逐步将在课堂中学习到的法律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并在实践活动中感受、领悟合理运用法律知识,对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等方面的现实意义。

  扎实推进民办高校法治教育进程,民办高校还应当及时解决法律教学课程教师不足、不专业的问题。对此,民办高校需要对法律教学教师准入规则进行规范,并严格执行此规范,以便确保民办高校的法律教学课程教师具备较高水平的专业素质、专业知识储备充足。同时,为了提高民办高校法治教育的扎实度、稳定性,需要注重培养、引进综合素质高的教师团队,并在此基础上要求民办高校教师提升自身法治教育水平,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先进的教学平台,诸如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等,让大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掌握法律知识,具备建立法律意识的能力。法治教育教师收集不同方面的视频资料,从社会生活实际案例入手,将法律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帮助民办高校大学生意识到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增强法律意识,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二)积极开展法律实践活动

  民办高校大学生自身思想不成熟,会限制其建立法律意识,不利于实现法律教学目标。对此,民办高校需要积极开展法律实践活动,在扎实推进学校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将法律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活动教学相结合。民办高校教师在法律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对于大学生而言,该种积极开展法律实践活动的方法,能够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其建立法律意识。例如,教师在讲解法律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陈述、列举实际的法律案例的方法,由此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且教师为大学生布置在课外收集与基本知识相关的实际案例的作业,即要求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巩固基本的法律知识。

  在积极开展法律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民办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层次的掌握,制定内容丰富的法律教学实践活动,诸如法律知识辩论赛、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同时,通过应用多媒体平台、互联网平台等向大学生播放带有明显法律教育意义的视频,诸如电影、案件分析视频等。民办高校法律教学教师注重讲解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热点案例,提高大学生深入、全面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更加成熟,进而帮助大学生建立法律意识。另外,民办高校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专家普法教育讲座、法律热点问题讨论、法制演讲等活动,并要求大学生需要在课外时间内关注法制节目,或是让大学生真正的参与至典型案件的庭审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大学生建立法律意识。

  (三)健全法治,强化德治

  建立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不仅需要国家政府部门强化健全法治的力度,还需要民办高校自身注重提高法律教学质量,开展与之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民办高校大学生形成更加成熟的思想。强化德治的措施是指高度重视发挥法律的真正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即将健全法治与强化德治相结合。因此,这就需要民办高校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利用制定与实施法律规范、健全法治的方法,以及依靠弘扬与培育道德的措施,推进解决我国法治建设尚不健全的问题,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建立法律意识提供良好的环境。

  法治与德治均为上层建筑的关键内容,以经济基础作为支撑,是规范民办高校大学生行为与思想的重要手段。其中,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而言,法治是治理国家与社会的一种手段,该种手段强调通过应用具有强制性色彩的手段、方式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体现稳定性、强制性、公正性、权威性等特征。与之相比,德治代表着民办高校强调的精神文明,且为了实现强化德治的目标,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典型示范、榜样感召、扬善抑恶等方法对大学生的行为、思想进行规范,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成熟的思想,随之建立法律意识。

  四、结语

  当今社会为法治社会,在法律法规范围内,需要通过利用法律调节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行为规范。民办高校为大学生进入社会提供最后一个关键的学习阶段,所以,在民办高校学习期间,大学生只有建立法律意识,主动全面掌握法律知识,并自主将学习到的法律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才能够解决普遍存在的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的现状。通过扎实推进学校法治教育、积极开展法律实践活动、健全法治、强化德治,有助于帮助民办高校大学生形成成熟的思想、树立科学的法治观念,建立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盛佳.高校思想政治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17(30):182-183.
  [2]高志宏.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提升及其教育路径研究[J].江苏高教,2018(4):95-97,103.
  [3]张晶,柳翠.全面依法治国视阙下的大学生法治教育——以理工科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为视角[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5):38-44+55.
  [4]张娟,张大均.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大学生对模糊情境的解释偏向[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5):28-32.
  [5]刘五景,杨黎红.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J].湖北社会科学,2018,375(3):182-187.
  [6]陈雪琴.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养成路径——基于福建省漳州市高校学生的调查[J].广西教育,2017(35):22-24.
  [7]曹燕.依法治国视阈下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对策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7(12):73-74.

点击查看>>法律意识论文(最新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太湖学院会计学院
原文出处:蒋昊霖.论民办高校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J].法制与社会,2019(30):156-15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法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