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意识论文(汇总版8篇范文)之第六篇
摘要: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 承载着法律知识教育的重则, 青少年能否被培养成合格的公民也直接受到家庭对其法律教育的影响, 基于此, 本文简单分析了当代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法律意识形成潜在性影响, 并详细论述了正确发挥家庭法律教育功能的路径建议, 希望由此能够为我国家庭法律教育功能更好的发挥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家庭教育,青少年,法律意识
家庭教育属于教育的一个层面, 家长的日常言行则属于家庭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青少年会逐渐认识人、事物、自我、社会乃至法律, 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形成也会直接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 而为了保证这种影响的积极性, 正是本文围绕当代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法律意识形成潜在性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青少年法律意识形成潜在性分析
(一) 潜在积极性
培养青少年内在自制力属于家庭法律教育的主要目标, 外部约束也能够由此减至最低程度。家庭内部的正确教育, 使青少年能够对人、事物、自我、社会以及法律产生较为感性的认识, 这种认识属于青少年的意识显示, 而在我国“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传统认知影响下, 当下的家长往往会将自身对法律态度、情感、心理、认知, 以及对法律权利义务的理解、对法律的信仰、对某些行为的评价和态度通过言传身教传递给青少年, 且这种传递往往遵循善良、虔诚的原则, 这使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法律观的形成以及其对法律的认识、理解往往具备较强的积极引导性, 因此本文认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家庭教育[1]。
(二) 具体影响
青少年能否形成良好的个性习惯、遵纪守法的观念往往会受到家庭环境的直接影响, 这是由于模仿属于儿童成长的基础, 儿童对社会的认识也源于模仿。对于儿童来说, 家长是优先于各级教师的模仿对象, 且这种模仿会逐渐成为儿童的行为方式。家庭环境会通过潜移默化作用影响青少年法律权利义务观的形成, 如家长拥有正确的法律意识, 并真正做到言行一致, 青少年便能够更好接受外部环境 (如教育) 所传达的正确法律价值观念, 青少年内心信念、行为习惯的正确性也能够得到保障, 否则外部环境所传达的正确法律价值观念将很难被青少年吸收, 那将与成为良好市民相去甚远。
二、正确发挥家庭法律教育功能的路径建议
(一) 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家庭法律教育功能的发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整相关社会管理行为, 这是由于青少年会通过对负面言行的模仿认识、体验并带入社会生活中, 因此我国需要通过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传达正确的家庭幸福观。具体来说, 我国应构建家庭法律教育基础平台, 该平台的构建需得到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 以此解决我国各地区存在的贫困问题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提供支持, 即可有效化解成年人对现存制度的不满, 否则这类家长的不满情绪将最终传递给子女, 青少年将由此产生反制度、反社会的冲突型人格, 其自然无法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总的来说, 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是为保证我国每一个家庭均能够获得充足的生活资源, 而青少年拥有对法律的正确认识则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2]。
(二) 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家长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青少年能否形成正确的法律观, 因此必须保证家长拥有较高修养与品质, 并对法律法规有正确的认识。近年来我国民众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 但受到国家二胎政策的影响, 仍有部分中年家长存在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低、精神素养较差、家长制思想严重、缺乏正确法律文化知识水平的情况, 这显然不利于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形成。因此, 我国必须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投入, 以此保证青少年能够在家庭环境中接受法律知识、现代社会文化知识。只有保证家长懂法、守法、并了解如何正确运用法律武器, 我国家庭法律教育的水平才能够得到保障。
(三) 建立联动机制
考虑到家长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均非一朝一夕之功, 为了在短时间内实现家庭法律教育功能的较好发挥, 各地应探索“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机制”的创建, 通过创建家校联合机制、发挥社区桥梁作用、发挥网络媒体传播引导功能, 联动机制便能够有效弥补当下家庭法律教育存在的不足。以其中发挥网络媒体传播引导功能为例, 家长必须充分审慎利用网络媒体, 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素养, 青少年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可由此受到较为积极的影响。
结论
综上所述, 当代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形成存在潜在积极性影响, 在此基础上, 本文涉及的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提高家长综合素质、建立联动机制等内容, 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家庭法律教育路径, 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家庭法律教育水平, 青少年自我教育的开展也需要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田钰.青少年法律意识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 2018, 01:151+154.
[2]谢聃.浅谈青少年法律意识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 2018, 06:5-6.
结论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人们关于法的知识、情感、评价与行为倾向的有机综合体。我国培养公民法律意识培养机制的意义在于督促公民遵纪守法,促进我国社会的现代化法制建设,达到法制社会的目标,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在公民法律意识培养机制...
引例:(一)2014年11月13日,华东政法大学通报称,11日上午,该校出现了学生因不满老师批评,用开水泼老师的事件,老师因此面部后背受伤。此事一经报道,即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据了解,事发当日,该老师正在给大四学生上民事诉讼课,该课程当天一...
本文从高中生角度出发, 分析和探究高中生法律意识现状以及改进措施。...
一、公民法律意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界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国家针对法律意识的研究不断地深入化、详细化,在这个领域中产生了很多新的认识。《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对于法律意识的概念做出了下面的界定:人们对于法律现象、法律本身的态度以及...
十七大指出,社会改革发展的前提和人民群众的心愿就是社会稳定。但处于关键时期的国家改革发展,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化,且利益格局也发生调整,而国企职工上访的趋势也在不断上升,这都严重影响着社会和企业稳定,尤其是一些国企建筑施...
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过程中具有奠基性的重要作用,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也要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修养,帮助中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国家建设接班人。这其中...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日趋严重,世界已经将青少年犯罪认定为公害之一,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显得尤为重要.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问题加强研究,可以进一步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预防青少年犯罪不仅关系到社会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首先对健全人格的内涵进行了介绍, 然后详细分析了法制教育对青少年健全人格培养的意义与价值...
本文将以湖北省石首市农村为例,对该热点问题进行相关政策及现状分析,并结合农村实际及留守儿童特殊群体,最后试寻找相关对策,探索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充分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性。在这种形势下,要求每个公民提高法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建设、法治国家的建立。在我国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较大,随着生活水平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