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工程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防洪工程论文 >

分洪闸论文(标准格式范文8篇)

来源:山西水利科技 作者:李顺平
发布于:2020-04-14 共8175字

  分洪闸建设是河流水利工程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质量的分洪闸建设, 不仅有助于河流流量的控制, 还对水消除害、提升河流应用质量具有积极影响。本文结合分洪闸的建设实践,整理了8篇“分洪闸论文范文”,以供参考。

分洪闸论文

  分洪闸论文(标准格式范文8篇)之第一篇:浅析杜家台分洪闸防洪对策

  摘要:文中阐述了杜家台分洪闸的工程现状, 论述了应对汉江洪水的防洪措施:针对杜家台分洪闸在汉江洪水防汛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管理现状, 提出了加强日常观测、养护维修, 应急整险工程除险加固与防汛机制建设, 信息化建设等应对汉江洪水的防洪策略。

  关键词:分洪闸,防洪,对策

  杜家台分洪闸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汉江下游唯一的人工控制运用工程, 担负着分泄汉江下游超额洪水, 确保汉江下游和武汉市的防洪安全,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 流域和局部地区遭受突发强暴雨袭击的频次显着增多, 汉江堤防保护圈内多为湖北精华之地, 面对汉江洪水和城市内涝积水的威胁, 杜家台分洪闸的安全运用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程概况

  杜家台分洪闸工程位于汉江右岸126km处的仙桃境内。属国家大型二等水利工程, 1955年10月动工, 1956年4月建成, 为钢筋混泥土永久性结构。弧形钢质闸门共30孔, 每孔净宽12.1m, 净高4m, 闸室总宽411.93m, 手摇电动两用式启闭, 以电动为主。闸上游引渠中心线长350m, 底宽406.43m, 底高26m, 闸下游三级消能设施与分洪道相接, 消能设施总长52.5m, 上游重要护岸工程主要有鱼嘴护岸和土洲嘴护岸。鱼嘴护岸长1, 080m, 土洲嘴岸长720m, 下游洪道首端两岸护岸各680m。分洪闸工程设计分洪流量4, 000m3/s, 校核分洪流量5, 300m3/s, 已安全运用了21次, 分泄汉江洪水总量约196.74亿m3, 为确保武汉市及汉江平原的安全, 发挥了重要作用。

  汉江是一条雨洪河流, 丹江口水库以上上游的承雨面积近10万m2, 特点是汇流快, 如果面净雨量为1mm, 即可产水1亿m3, 相当于一座大型水库的基本标准容量, 而丹江口以下汉江中下游呈漏斗型, 上宽下窄, 汉江洪水在这种情况下会来得猛、涨得快, 只有提前准备做好防范措施, 才能把握决胜先机。

  二、秋季洪水中的薄弱环节

  1998年大水后, 湖北的长江干堤得以大规模争先加固, 基本达到“长流规”的标准。但防洪保护圈目前尚未完全形成, 汉江作为长江的第一大支流, 除55km遥堤, 112km武汉市堤基本达标外, 其它的745.6km干堤和连江的东荆河, 汉北河、府环河等重要支堤, 湖堤普遍高度不够、断面不达标、堤基渗漏、穿堤建筑物有很大一部分年久失修, 成为江河防洪保护圈的隐患。

  在2011年秋汛中, 汉江中下游最高水位, 在短短3d内险情集中竟发生61处, 在险情类别方面有管涌、崩岸、闸险等, 实施严防死守难度大, 高洪水位中带来的高位风险警示我们, 汉江堤防是湖北汉江防洪保护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江中下游堤防加固建设已迫在眉睫。

  三、运用难点

  汉江秋汛具有洪量大、变化快、水位高、流速急、时间长、形势紧和风险高等特点。由于汉江中下游堤防尚未实施全面整治, 防洪标准低、基础差、在高洪水位压力下极易出险, 增加了防洪抢险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防洪形势十分严峻。

  通过行洪道给汉江秋季大洪水泄洪是解决汉江洪水的关键性举措。杜家台分洪区的分洪和行洪道的分流都是处置汉江超额洪水的措施, 从2005年和2011年处置汉江超额洪水来看, 通过洪道分流洪水, 损失最轻。从历史上看, 汉江一部分超额洪水可由原有的自然通道进入长江, 但是建设杜家台分洪区后, 增设了闸门控制, 通过闸门控制, 改变行洪道自然行洪的状态, 这必然涉及运用机制与工程现状的问题。

  四、工程现状

  2004年9月杜家台防洪闸经湖北省水利厅组织专家对涵闸进行了安全鉴定, 被确定为三类水闸, 至今一直没有进行全面整修加固, 目前影响安全度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考虑阻滑板作用, 闸室自身抗滑稳定不满足规范要求。二是工作桥大梁裂缝, 根据对问题较为严重的第23号孔的检测, 发现该孔大梁、排架、联系梁共有裂缝100多条, 裂缝宽度一般超过0.2mm, 最大裂缝宽度达2.6mm。大梁底部保护层大块剥落、钢筋外露, 菱角处沿顺筋裂缝的混凝土块顺手即可剥落, 顺筋裂缝十分典型, 受力主筋锈蚀一般在1mm以上, 排架上也存在纵向裂缝, 钢筋裸露, 锈蚀等问题, 混凝土碳化十分严重, 有的接近和超过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据统计, 大梁迎水面平均4.6mm, 大梁背水面平均22.33mm, 排架柱平均30.90mm。三是胸墙, 刺强在高水位情况严重渗水。2003年9月汉江大水, 闸前最高档水位达35.44m, (校核水位35.45m) , 两岸刺墙及闸室胸墙多处渗水。不予处理, 可能造成内部钢筋锈蚀, 导致单薄胸墙破坏, 危及闸身安全。四是闸门漏水和锈蚀严重。闸门在每年汛期挡水间, 漏水严重, 且闸门面板、支臂、支铰及桁家锈蚀严重, 闸门上下主横梁局部锈蚀严重, 止水橡皮老化变形;侧轮锈死侧滑板及底槛严重锈蚀, 蚀坑约占构件表面积80%。五是电气设备落后, 故障隐患多, 安全可靠性差。六是启闭机制动轮严重锈蚀少数减速箱齿轮存在制造缺陷。七是安全观测设施失效。八是现有堤防标准不高, 所辖汉江干堤、洪道均没有达到国家标准。

  五、防洪对策

  1. 工程措施

  (1) 加强日常观测

  由于杜家台闸属于三类闸, 所辖堤防还没达标, 抵御大洪水的能力有限, 因此, 只有加强涵闸的观测和堤防险情探测, 及时发现险情, 及时处理, 才能保证运行安全。特别是汛期涵闸挡水时对涵闸的位移、裂缝变化的观测, 掌握涵闸动态。

  (2) 做好日常养护维修

  涵闸管理人员经常性进行闸门与启闭机械的养护, 对其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汛前重点进行闸门检修与启闭机试运行, 同时检查所有的机械部件, 连接轴部件, 及各种保护装置等, 检查控制电气回路中单个元件、所有动力回路和操作回路, 保证线路畅通, 检查闸门门体及启闭机传动部位, 有无阻卡、异物件, 清除一切杂物, 同时涵闸管理人员在检修工作中力求认真负责, 作好详细记录,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保证闸门、启闭设备及附属设施的正常工作。

  (3) 做好应急整险工程施工

  杜家台分洪闸安全运行至今已五十多年了, 由于五十年代的设计不周, 施工质量有限, 工程老化, 维修养护不全面及水情变化等原因, 汛期均可产生渗漏、冲刷、裂缝等险情, 如不采取有效措施, 可能导致建筑物的毁坏。针对不同的出险原因执行相对应的抢护措施。因此做好应急整险工程施工, 也是保证涵闸安全运行的重要一环。

  (4) 加大除险加固资金投入

  以2011年汉江秋汛为例, 2011年9月汉江秋汛洪水来势猛、流速快 (达到3.7m/s) 、落差大、极易发生散浸、管涌、崩岸、脱坡等险情。汉江水位涨势迅猛, 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 长江委专家组于9月28日上午到杜家台检查指导防汛工作。专家组仔细查看了杜台闸胸墙和刺强在高水位下严重漏水情况, 发现渗水严重的有8、20、21、23、24孔, 而且渗水呈喷射状, 大部分闸门锈蚀严重。专家组强调:杜台闸被鉴定为三类病险涵闸, 安全隐患很多, 工程人员一方面要加强观测, 另一方面要时积极采取临时性的补救措施, 对闸门顶止水进行棉絮堵塞加压止漏。待汛期过后, 详细上报险情等待整修。水利有关专家介绍, 经历1998年等多次大洪水的考验, 再加上三峡工程的完工, 长江干流的防洪压力减轻, 大江大河已经基本控制住、当前洪水的主要威胁集中在长江的一些支流上, 而支流和中小河流存在防汛设施老化, 堤坝水库年久失修, 堤身低、基础差等问题, 面对后三峡时代的防汛新形式, 专家呼吁:重视长江支流防洪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急需出险加固资金的投入。

  2. 非工程措施

  (1) 加强防汛机制建设

  在涵闸运行管理及防洪管理等工作中, 各级防汛指挥部及长江委水利专家要加强对涵闸业务技术指导和相互沟通, 应把涵闸管理工作与管理者的责、权、利有效结合起来, 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举例说明如在解决杜家台闸的设计分洪水位与洪水调度矛盾上, 可以根据汛期防汛调度和设计分洪水位相兼顾的分洪及分流水位, 严格遵守并予以执行;在责任落实上, 要依法落实涵闸安全度汛责任制, 落实防汛预案, 并对安全度汛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加强对涵闸指挥人员、技术人员、抢险人员等关键岗位的人员培训, 提高防汛指挥人员指挥、调度等综合业务能力。在信息利用上;实行各抢险部门预警信息的共享, 通过对汉江中下游各类动态雨水情、工情等数据、图像的搜集、检测、利用群发短信、群发传真、视频会议等形式快速预警, 保证各类检测信息的准确传送, 提高区域间、部门间、军地间的联动水平。

  (2) 加快涵闸管理的自动化建设

  涵闸管理的自动化建设, 是涵闸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标志, 也是现代化管理的基础。

  涵闸观测的自动化。针对杜家台分洪闸在汉江流域中的防洪特点、信息化建设着眼上游水文监控、工程分蓄洪区监控、下游调度监控、全方位协调监控等4个监控区, 杜家台分洪闸应抓紧建设以杜家台分蓄洪区为中心的防洪指挥平台, 提高抗灾能力和防汛能力。市政府及水务部门应着重加大杜家台分蓄洪区信息化建设扶持力度, 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高杜家台分蓄洪区的防洪效益。

  涵闸远程操作控制建立涵闸远程操作自动化测控信息管理系统运用涵闸管理自动化测控运行管理软件平台, 实现对涵闸启闭, 故障等全过程, 全状态监测通过以计算机为主体的控制系统, 实现涵闸管理自动化提高涵闸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益, 为防洪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3) 实行防洪预警的管理

  为了提升汉江中下游水情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要根据河道变化, 及时修订汉江防洪预案、杜家台防洪和分流运用预案等, 制定科学, 可操作性强的分蓄洪区安全转移预案, 通过这些措施来应对不同类型的汉江洪水, 为科学调度运用杜家台分蓄洪区、为处置不同量级的超额洪水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关于杜家台分蓄洪区续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的批复》 (水规[1991]63号) .
  [2] 《长江洪水调度方案》 (国汛[1990]10号) .
  [3] 《汉江中下游防洪调度预案》 (鄂汛字[1995]20号文) .
  [4] 《杜家台分蓄洪区运用预案》.
  [5] 《杜家台分洪闸运用预案》.

分洪闸论文

  分洪闸论文(标准格式范文8篇)之第二篇:南北云中河分洪闸除险加固工程研究

  摘要:通过介绍南北云中河分洪闸工程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内容、工程设计、工程布置进行了阐述。工程除险加固后,能消除工程诸多安全隐患,保证工程安全运行,大大改善区域工农业生产条件,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推动作用,具有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分洪闸,除险加固,南北云中河,灌区

  1 工程概况

  南北云中河分洪闸工程坐落于忻州市忻府区云中河出山口处,距离忻州城区约30 km。位于米家寨水库下游835 m处,与上游米家寨水库和下游双乳山水库及一、二干渠首分水闸联合运用,控制灌溉面积1.1万hm2,受益区包括奇村、合索、解原、秦城、播明新建路办事处、长征街办事处等7个乡镇办事处59个自然村,总人口8.2万人,农村劳动力3.36万个。现有82%的劳动力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其余18%的劳动力从事工商、运输、建筑、手工业等工、副业生产。水闸下游有忻保公路、原太高速公路、108国道、北同浦铁路等交通干线;15个村庄约3万多人口;忻州市城区约15万人口及众多重要工厂、商场。

  南北云中河分洪闸所属的云中河灌区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耕作历史悠久,土地肥沃。境内有忻保公路、忻静公路、原奇公路等主要干线,另有乡级公路数条与外界京原铁路、108国道、原太高速公路等主动脉相连,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较为优越,为忻府区富裕区之一。2007年灌区人均收入2 538元,为全区较高水平。

  南北云中河分洪闸工程最早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其结构为砌石无坝鱼嘴分洪工程。在1976年米家寨水库建成后,于1979年将鱼嘴又改建为分洪工程。改建后南北云中河分洪工程主要由南云中河高、低槽分洪引水闸和北云中河浆砌石拦河坝及分洪闸组成。其中南云中河分洪引水闸座落在基岩上,分为高、低槽分洪引水,高槽布设在低槽的左侧,高低槽底板高差为2.12 m,高槽净宽7.9 m,进口底板高程为881.13 m,为无闸控制宽顶堰;低槽布设3孔分洪闸,每孔净宽2.0 m,设木闸门控制,手摇螺杆启闭机控制,其进口底板高程为879.01 m。由进口段底板、翼墙、闸室、出口渐变段组成。原设计引水流量80 m3/s,控制灌溉面积1.1万hm2。北云中河拦河坝为一条80 m长的浆砌石挡土墙式拦河坝,坝前设自溃土坝。1995年汛期当工程承泄180 m3/s的洪峰流量时,将北云中河拦河坝水毁,1997年北云中河分洪工程进行了改建。改建后的北云中河分洪工程由滚水坝、分洪闸、消力池、交通桥及护岸工程组成。滚水坝坝型为克—奥Ⅰ型,坝体为M7.5浆砌石,坝面为厚25 cm的钢纤维混凝土。坝基坐于砂卵石河床上。溢流坝全长71.8 m,坝底高程为876.15 m,坝顶高程为880.65 m。为了满足分流各种频率的洪水及交通桥布设要求,在溢流坝右端设6孔2.5 m×2 m的分洪闸,左端每隔8.3 m于溢流坝顶设80 cm厚钢筋混凝土隔水墩,墩顶设净宽3.0 m的钢筋混凝土交通桥。并于溢流堰左部设自溃土坝,坝顶高程882.53 m,坝高1.88 m,坝顶宽2.0 m,上、下游边坡均为1∶1。位于滚水坝右端的6孔分洪闸,闸墩为40 cm钢筋混凝土、墩高2.5 m,闸门为河北省黄骅机械厂生产的PZ 2.5 m×2 m铸铁门,启闭机为5 t手摇螺杆启闭机。滚水坝顶架设净宽3.0 m的单行交通桥,桥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为汽-6标准。

  在滚水坝后设有1.3 m深、17 m长的消力池,并在消力池后设有45 m长的砌石及铅丝笼海漫,海漫后设有防冲齿墙及防冲抛石槽。

  南北云中河分洪工程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设计最大下泄流量为459 m3/s。其中北云中河6孔分洪闸可泄洪峰流量106 m3/s。

  2 存在问题

  南北云中河分洪闸工程,从1979年改建投入运行后,三十余年来,共经受了12次较大洪水的考验。特别是在1995年汛期,当原分洪工程承泄180 m3/s洪峰时,北云中河拦河砌石坝倒塌,右护岸冲毁,造成北云中河河床下切深达3.5 m,致使南云中河引水闸失去其引水分洪的效应。随后在1997年又在工程原址修建了北云中河拦河闸坝工程。目前水闸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2.1 南云中河引水闸工程

  南云中河进水闸木质闸门已腐蚀破坏,启闭机亦已老化失修,齿轮磨损严重,部分部件已遗失,不能运用。低槽引水闸闸室结构为砌石结构,在三十多年洪水的侵蚀冲刷破坏下,已裂缝纵横,结构损坏,不能抵御较大洪水的冲击。另外,南云中河高槽无控砌石宽顶溢流堰亦已结构破损,砂浆剥落,不能正常运行。

  2.2 北云中河分洪分洪闸坝工程

  北云中河分洪工程自1979年改建后运行至1995年汛期,在1995年水毁后,又经过1997年重建。工程重建后十余年来,经受了3次较大的洪水考验,主体工程基本完整。但是,存在分洪闸闸墩被水流淘刷成槽的现象,局部区域闸墩钢筋已外露;滚水坝两端护岸翼墙均产生较大裂缝,对工程的安全运行十分不利,若工程继续“带病”运行,有可能再次发生水毁事件;另外,滚水坝下游的消能防冲工程,基础已被洪水淘空,并且防冲槽中的抛石已大部分被洪水冲走,浆砌石防冲坎亦已裂缝纵横,局部出现空洞。近几年,每年汛前靠堆积大量的抛石来防护,维持工程的安全,若遇一场较大的洪水,势必危及主体工程的安全,严重影响泄洪工程正常运行。

  3 工程布置

  整个除险加固工程由南云中河分洪闸改造工程和北云中河分洪闸改造工程组成。

  3.1 南云中河分洪闸改造工程

  改建南云中河分洪闸布置于原分洪闸位置,由进口段、闸室段、陡槽段、消能防冲设施及护岸工程组成。进口段右岸设计为重力式挡土墙,与分洪闸右边墩连接,该段水平投影长度10 m,闸前铺盖为50 cm厚C20钢筋混凝土底板,底板下设10 cm厚C10混凝土垫层。闸室段采用宽顶堰控制,闸底板高程879.00 m,为1.0 m厚的C20钢筋混凝土底板,下设10 cm厚C10混凝土垫层。由于南云中河分洪闸三孔建在基岩基础上,两孔建在粗砂基础上,考虑闸室基础不均匀沉陷对闸室的影响,本次设计两孔建在粗砂闸墩的底板设3排9根直径为1.0 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支撑。闸孔宽3.5 m,共设5孔,设5扇3.5 m×3 m的铸铁工作闸门,由5台QL—100-SD螺杆启闭机控制。闸室总长度22.72 m,闸墩顶部高程884.01 m,边墩及中墩宽0.8 m,分缝墩宽1.2 m,缝宽2 cm,缝内夹聚乙烯泡沫塑胶闭孔板,并在分缝墩前后两段各设一道止水,闸墩上部设0.6 m×0.6 m的混凝土柱,柱顶设启闭平台和机房。闸室出口接陡坡段,陡坡段水平投影长度为6 m,纵坡1∶4,陡坡段底板为C20钢筋混凝土底板,底板下设10 cm厚C10混凝土垫层。陡坡段后为9.50 m长的消力池,池宽21.62 m,深1.5 m,消力池底板高程为877.50 m,底板为80 cm厚C20钢筋混凝土,底板下依次设10 cm厚C10混凝土垫层、20 cm厚碎石反滤层、20 cm厚中粗砂反滤层,并布设φ10排水孔,排水孔间距1.5 m,梅花状布置。消力池后为10 m长、50 cm厚C20钢筋混凝土海漫及长35 m规格为5 m×5 m×0.6 m的铅丝笼砌石海漫(纵坡i=0.0015)。海漫末端接抛石防冲槽,断面为梯形,底宽2.0 m,高1.5 m。并对下游进行河道疏浚,将两侧护堤向下游各延伸58 m,堤防型式为重力式M7.5浆砌石挡土墙,墙高3.5 m,基础厚1.2 m,顶宽0.5 m。

  3.2 北云中河分洪闸改造工程

  本次设计经计算南北云中河分洪情况可通过南云中河闸门控制进行调节,因此北云中河闸室段工程维持现状,不必进行加固设计。

  根据现状北云中河分洪闸存在的问题及实际运行情况,本次北云中河分洪闸除险加固工程主要是提高交通桥的安全性,改善下游消能设施,增加下游河道护堤,确保分洪闸的安全运行,工程内容包括:1)进口段:加固闸前铺盖及左岸护堤;2)交通桥:增设青石栏杆;3)下游消能防冲工程:加固一级消力池、新建泄槽段、二级消力池、海漫段及防冲槽工程;4)下游河道堤防加固工程。进口段改造将原左岸护堤及闸前铺盖拆除,新建浆砌石重力式护堤长100 m,新建闸前铺盖从上至下依次为:C20钢筋混凝土铺盖、C10混凝土垫层。

  原交通桥栏杆破损严重,为提高交通安全和实用性,本次改造在交通桥两侧新建青石栏杆,栏杆高1.2m。一级消力池加固设计:由于原消力池为M7.5浆砌石加C20混凝土梁格结构,为提高该消力池的抗冲刷能力,本次设计在原消力池底板上新加20 cm厚的C20钢筋混凝土,以提高其结构的安全性。在现状消力池下游增设护坦、陡坡段、二级消能设施、海漫及抛石防冲槽工程和下游河道护堤工程。本次加固将一级消力池后所有原有工程拆除重新设计,具体新建工程为:在原有消力池后新建C20钢筋混凝土护坦5 m,护坦底高程为876.75 m;下设10 cm厚C10混凝土垫层。陡坡段长30 m,坡度1∶4,底板为C20钢筋混凝土,下设10 cm厚C10混凝土垫层,横向间隔10 m设一道沉降缝,纵向设3道沉降缝,间距17.65 m,纵横向缝宽均为2 cm,缝内夹高压聚乙烯泡沫塑胶闭孔板;陡坡段后接二级消力池,池深2.3 m,池长14.50 m,消力池底板高程为869.25 m,底板为50 cm厚C20钢筋混凝土,底板下依次设10 cm厚C10混凝土垫层、20 cm厚碎石反滤层,并布设φ10排水孔,排水孔间距2.0 m,梅花状布置。消力池后为10 m长、50 cm厚浆砌石海漫和35 m规格为5 m×5 m×0.6 m的铅丝笼砌石海漫(设计纵坡i=1/15)。海漫末端接抛石防冲槽,断面为梯形,底宽2.0 m,高1.5 m。防冲槽下游进行河道疏浚,并将下游堤防向下延伸。两侧边墙在桩号0+025~0+080.5段为M7.5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墙高3.0~4.5 m,基础深1.2 m,在桩号0+080.5~0+244.6 m为3.0 m高浆砌石贴坡式护堤。

  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性,本次设计考虑在南北云中河下游侧进行堤防加固。北云中河分洪工程下游增设高2.0 m坡比为1∶1的浆砌石贴坡式护堤,左右两侧护堤长度均为110 m。

  3.3 防汛抢险道路工程

  南北云中河分洪工程距乡村公路仅210 m,该段道路为土路,汛期道路泥泞路滑,不利于水闸防汛抢险,因此本次改造将该段210 m的道路进行硬化处理,与外界乡村道路相接。设计路面为宽4 m厚20 cm现浇C25混凝土路面,下设20 cm厚砂砾石水稳层。

  3.4 机电及金属结构

  南北云中河分洪闸坝除险加固工程机电及金属结构主要是控制闸门及启闭设施,其中南云中河分洪闸5孔工作门采用3.5 m×3 m铸铁闸门;北云中河分洪闸5孔仍为原有工作门2.5 m×2 m铸铁闸门。南云中河分洪闸选用QL—100-SD手电两用螺杆启闭机起吊,电机功率2.2 k W。

  结语

  南北云中河分洪闸坝除险加固工程完工后,能够提高防洪标准,消除诸多安全隐患,保证工程安全运行,同时可保护下游及忻州城区的安全,大大改善区域工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推动作用。

分洪闸论文(标准格式范文8篇)
第一篇:浅析杜家台分洪闸防洪对策 第二篇:南北云中河分洪闸除险加固工程研究
第三篇:黄庄洼分洪闸地质勘察研究 第四篇:张庄桥分洪闸的生态化设计研究
第五篇:浅谈渠村分洪闸病险原因及策略 第六篇:水利工程中分洪闸档案管理研究
第七篇:巢湖兆河分洪闸泄流特性试验研究 第八篇:渠村分洪闸沉降基点的稳定性分析
原文出处:李顺平.南北云中河分洪闸除险加固工程简述[J].山西水利科技,2017(01):42-4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防洪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