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工程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防洪工程论文 >

城市防洪工程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与措施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5-07-22 共3745字
摘要

  一、概述

  无锡市城市防洪运东大包围骨干工程包含八大水利枢纽,其主要功能为防洪、排涝、通航以及通过工程调水改善城区,保护范围为大运河东片 136km2的无锡主城区。大包围总排涝流量 415m3/s,防洪标准达到 200 年一遇,排涝标准为 20 年一遇。大包围自 2003 年开始建设,2008 年底基本建成,总投资超过 10 亿元。大包围建成以来,发挥了巨大的工程效益,保障了无锡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

  无锡市城市防洪工程管理处(以下简称城防处)组建于2006 年 3 月,管辖江尖水利枢纽、仙蠡桥水利枢纽、利民桥水利枢纽、伯渎港水利枢纽、严埭港水利枢纽和北塘联圩八个闸站工程。城防处组建以来,不断加强工程管理规范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积累了一定的工程管理经验。

  特别是随着新时期水利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促进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确保水利工程在防汛防台、改善城区水环境、通航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文明创建活动和生态环境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为适应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发展要求,无锡提出了在 2020 年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为适应“建成高标准、高水平的水利工程安全监测、自动监控等信息化系统,实现工程设施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行业管理规范化。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确保水利工程良性安全运行”的要求,城防处确立了在 2020 年前“建成工程安全、运行可靠、管理高效、环境优美的国内一流的水利现代化管理单位”的目标。

  二、管理现代化的目标任务

  今后 5 年,是无锡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关键时期,是无锡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在此基础上,城防处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抓住机遇,积极谋划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

  2014 年 12 月,《无锡市城市防洪工程管理处管理现代化规划》(2015-2020)(以下简称《规划》)获无锡市水利局批复。今后一段时期,要把水利现代化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狠抓落实,早日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目标,为水利现代化建设起到先导区和示范区的作用。

  按照《规划》要求,加快推进城防处管理现代化建设,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将加快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作为内在要求和动力。要进行广泛动员、建章立制、明确责任、强化考核,形成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要理顺管理机制,提升运行管理效能,形成制度完善、规范精细、管控先进的工程管理体系。要加强工程管理与建设,提高工程安全运行系数,形成标准较高、配套齐全、设施完好的水利工程体系。要加大科技应用程度,提高科技水平,形成技术先进、实用高效、稳定可靠的信息支持体系。要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建立改革创新、机制顺畅、保障有力的发展支撑体系。要推进水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形成文明和谐的发展氛围和整洁优美的工程环境。

  三、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无锡城市防洪作为国内建成时间较早、建设标准较高的大型城市防洪工程群,特色鲜明、效益显着,发展潜力巨大。

  为此,要利用地域和区位优势,根据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特征和目标内涵,着力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

  1.管理现代化的五大指标体系

  (1)工程管理能力。分为工程管理水平、工程设施完好率等两项指标。

  (2)防汛及应急能力。分为防汛管理水平、防汛执行能力、防汛应急抢险能力和防汛抢险物资储备管理水平等四项指标。

  (3)工程设施建设水平。分为工程设施建设管理水平、管理设置配套能力等两项指标。

  (4)信息化系统建设水平。分为信息化系统建设水平、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水平等两项指标。

  (5)发展支撑能力。分为改革创新能力、水政管理能力、人才结构达标率、科技创新能力、水文化和水利风景区建设水平等五项指标。

  2.加强五大体系建设

  (1)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健全工程管理制度、完善技术管理标准,提升工程运行管理、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水平,建成制度完善、规范精细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保障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率,达到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标准。建立标准化、模块式的管理模式,实现规范化管理。建立工程基础数据库,将设备设施技术参数、维修养护记录、历年工程观测数据、防汛物资纳入数据库,实现数字化管理。建立教育培训和量化考核机制,提高工程管理人员技术水平。

  (2)加强防汛及应急能力建设。加强工程集中监控调度中心和防汛调度管理支持系统,构建工情、雨情、水情、风情等信息采集管理体系,对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提高防汛预警和调度能力。对防洪排涝和调水过程中工程的联合调度、相互协调配合方案进行综合比较,优化联合调度方案,实现精准调度。加强防汛抢险队队伍建设,提升应急抢险能力。基本实现控制运行科学化、应急处置高效化、防汛抢险专业化,建成响应迅速、处置高效、抢险专业的防汛应急体系。

  (3)加强工程设施建设。开展泵站水闸安全鉴定,高标准、高起点实施除险加固和更新改造工程,推进工程技术升级改造以及工程管理设施完善等工作进程,消除安全隐患,形成标准较高、功能完善、设施完好、运行可靠的水利工程体系,提高城市防洪工程的防灾减灾综合保障能力。

  (4)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建设和完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搭建信息管理交互平台,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水利工程自动监控系统、防汛调度管理系统、水政监察信息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有机整合,加强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和发布系统建设,引入移动应用系统,实现实时共享工程管理信息资源。大力推进工程控制运用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先进实用、决策科学、稳定可靠、功能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全面提升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引领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

  (5)提升发展支撑能力建设。进一步深化水管体制改革,推进管养分离,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工程维修养护体系。深化单位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建立体制顺畅、机制灵活、机构合理、人员精干、运行高效、管理规范的工程管理良性发展机制。研究和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提高工程管理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升工程综合保障能力和运行效能。加强水文化水利风景区建设。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创建江尖运河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打造集参观学习、观光旅游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示范基地,构建一道人水和谐的亮丽风景线。

  四、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措施

  水利现代化是一个渐进和全方位的发展过程。无锡城市防洪作为城市防洪骨干工程,水利现代化建设必须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基本现代化建设的需求。通过设立和确定“工程管理能力、防汛及应急能力、工程设施建设水平、信息化建设水平、发展支撑能力”等五大类 15 项水利工程现代化指标,并设立“人民群众对城防处管理现代化建设成果满意程度”评判指标,形成城防处管理现代化指标体系。

  若综合得分达到 90 分以上,单项指标实现程度达到 85%、人民群众对现代化建设成果的满意度达到 70%以上,即可判定为基本实现现代化。

  今后 5 年,围绕无锡城市防洪管理现代化“五大体系”的建设,需要重点实施“六项工程”、开展“四项创建”,发挥“四大作用”,实现“三大转变”,加快推进无锡城市防洪的现代化建设。

  1.实施六项工程

  (1)人才工程:职工岗位培训,专业培训和职工脱产学习等。

  (2)除险加固和更新改造工程:各枢纽泵站、水闸安全鉴定;各枢纽液压系统技术改造工程;各枢纽备供电系统改造工程;部分闸站拆除重建工程等。

  (3)信息系统工程:建立工程管理数据库平台,各枢纽微机监控系统级视频监视系统改造、管理处防汛决策系统改造等。

  (4)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各枢纽工程绿化改造;各枢纽环境综合整治;(5)管理设施完善工程:各枢纽水工建筑物及管理房维修;各枢纽水泵机组大修;各枢纽闸门启闭机大修;规范化管理标志标牌制作安装等。

  (6)防汛抢险队建设:防汛抢险设备的维修养护;防汛器材物资的补充;防汛抢险队员的培训和演练等。

  2.开展四项创建

  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达标创建,安全和运行管理标准化创建、文明单位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创建。

  3.发挥四大作用

  充分发挥防洪、排涝、调水和通航功能。无锡城市防洪工程既要发挥防洪排涝作用,又要合理调度各大枢纽工程改善城区水环境,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水多、水少、水脏的矛盾,还要兼顾货运通航,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4.实现三大转变

  一是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采用先进的 BPR 管理模式实现专业化、精细化、流程化管理,管理方式由粗放变为集约,由传统走向现代,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二是管理职能从单一向多元化的转变。从单一的防洪排涝管理职能,转向集防汛防旱、通过调水改善水环境、通航等多元化管理职能。体现生态水利、平安水利、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科技水利的发展理念。三是发展方式从单一向全面转变。随着改革进程不断推进,水利发展步伐加快,必须积极构建新型的管理模式,从单一的工程管理升级为工程管理、人才管理、环境管理和资源开发利用等并重同步发展。

  五、结语

  无锡作为全国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探索实践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开创具有显着特色的无锡城市防洪工程管理现代化新模式,既能够实现水利转型,又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还能够成为类似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样板。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防洪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