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科技翻译文本本身性质及特点, 大众的普遍世俗观认为科技翻译是无趣且晦涩难懂的, 因此, 科学内容传达到位的基础上, 其表达形式往往得不到充分重视, 这是不正确的翻译观念, 应充分重视科技类译文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而汉语成语言简意赅的特点恰恰能很好地弥补科技翻译的美感, 笔者通过本学期科技翻译实践, 运用实例分析了汉语成语在科技论文翻译中的运用情况。
关键词:科技翻译; 科学性; 艺术性; 汉语成语;
随着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 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 世界各国科技、技术的交流日益频繁, 而科技翻译则作为载体承担着信息传递作用。然而, 传统的翻译思想把科技翻译与“机械、枯燥、冗长”等字眼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或许与科技翻译的文体特征不无关系。戎林海在《新编实用翻译教程》中总结道, 从句法上看, 科技英语句子结构普遍比较复杂, 陈述句和长句多, 多用现在时、被动态、分词式、无人称句, 较少使用修辞手法。从语篇特征来看, 科技英语强调描述清晰客观、概念准确、逻辑性强、文辞简洁、条理井然、结构严谨, 基本或完全不涉及个人情感和复杂的社会民族文化蕴含 (戎林海, 2010:297) 。纽马克也对科技文本的一些特点进行了分析, 其中如“科技文本的词汇讲究清晰 (clarity) 和简洁 (brevity) ;优秀的科技翻译文本通常不具备情感性、隐含意义、声音效果和新颖的隐喻 (Newmark, 2001 (a) :187) ;由此可见, 科技翻译通常通篇都是客观内容的描述, 不强调情感诉求, 因此会给人留下“枯燥、机械”的印象。
诚然, 公众对科技翻译的期待无非是信息的准确的、科学性的表达, 表达形式往往不受重视, 仅停留在“达意”即可的层面。刘宓庆说:“‘非艺术作品’和‘艺术作品’的翻译都是科学运作和艺术运作的统一性语际转换过程:并无高低之分, 只有层次之别。 (刘宓庆, 1995:330) ”尽管科技翻译文体特点的限制, 其内容的翻译撰写仍不能仅仅考虑其科学价值, 同时要考虑非科学内容的因素, 即文学欣赏价值。科技翻译的艺术性不仅停留在“准确、严谨、简明”的“翻译审美的基础层级” (黄振定, 2001) 。黄振定还指出, 若是认为科技翻译是逐字逐句的典型的“直译”, 是一种根本用不着任何艺术创造的生搬硬套, 那就大错特错了 (黄振定, 2001) 。
汉语成语是汉语语言系统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成语九章》把成语定义为:“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稳固、形式简洁、整体应用的定型词组。”相比与词, 它含义更为丰富, 同时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还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简短精辟, 短短几字就能表达极其深刻的道理, 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 结构严整, 形式简洁, 含义深刻, 表现力强, 因而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用。若是能在科技翻译中得到适当应用, 无疑会增加行文的美感, 使得本身枯燥、科学性过强的科技翻译具有深层次的意味, 吸引许多对科技翻译望而生畏的读者。
1 汉语成语合理运用
1.1 科技英语原文与汉语成语完全或部分对应
笔者整理、挑选了一些典型例子, 以说明在科技翻译中某个特定单词与汉语成语中对应时, 若使用得当会使得本身文体特征决定的科技翻译更为生动, 充满艺术性和美学元素。此类翻译在笔者本学期科技翻译实践中占比重较大, 例:
(1)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s robotic prosthesis looks like something out of medieval times—a hand clad in chain mail more appropriate for wielding a broadsword than a mug of coffee.
—To Print the Impossible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机器人义体看起来像是中世纪时代的产物——手部覆有甲子锁, 挥舞大刀更为恰如其分, 端咖啡则显得格格不入。
上述例子摘自To Print the Impossible, 其中科技英语原文中出现appropriate一词, 为“适合, 恰当”之意, 而整个句子来说, 又用了“more...than”的结构, 存在两者对比的情况, 因此笔者与appropriate对应成语使用了“恰如其分”, 而“格格不入”则是根据文意自行添加的成语, 为了与前面形成对比, 因而采用, 使得汉语意义和形式对应更完整, 并且使得科技翻译整体显得生动形象。
(2) Consequently, public health experts have urgently called on OSHA to revise its regulations, but so far the agency has taken no action.
因此, 公共卫生专家急切呼吁美国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总署修改条例规定, 但迄今为止, 总署处仍无所作为。—Lead’s Buried Legacy
原文中是“has taken no action”, 直译则为“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没有做出任何成绩”, 与汉语成语“无所作为”语义十分对应, 其中“no”对应“无”, “action”对应“作为”, 虽说词词对应略显生硬, 但只为说明汉英词义对照的一致性。
(3) And many people currently working in such industries as metal smelting, lead-battery manufacturing and building renovation continue to routinely absorb the toxic element.
此外, 当下从事诸如金属冶炼, 铅电池制造以及建筑装修行业的群体仍日复一日地吸收着这些有毒成分。
—Lead’s Buried Legacy
“Routine”为“日常工作, 日常事务”之意, 它本身还带有一种枯燥、乏味、老一套的情绪蕴含其中, 而汉语中“日复一日”是“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 时间长。”此外, 它有虚度光阴之意, 即略显贬义, 因而不管从意义上, 还是从感情色彩上来说, 两词都非常对应。
总之, 当科技英语原文与汉语成语完全或某一单词、词组词义有重叠时, 在不影响科技翻译语言简洁, 表达准确的基础上, 恰当地使用成语会使得译文增色不少。
1.2 科技英语原文引申、变形后与汉语成语达到对应
某些情况下, 科技原文中的词并没有与汉语成语达到完全对应, 但汉语成语意思却可以充分完整的表达其含义, 此时, 笔者通常把英语原词做引申或做反义变换, 使其对应成语意义, 例如:
(1) Through long experience, each intuitively knows what to do next.
有了日积月累的经验, 夫妻二人凭直觉都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How Google is Changing Your Brain
此处原文是long一词, 可以翻译为“根据长期的经验”并无不妥, 但在本身专业性较强的科技翻译中, 若使用成语在专业性较弱的成分上加以修饰, 那么文章整体也会更生动一些, 因而笔者根据上下文内容进行了适当引申, 处理成“日积月累”一词, 虽说汉语成语意思较英语词义似乎不甚对应, 但笔者认为还是很妥当的。
(2) When we can't remember the right name or how to fix a broken machine, we simply turn to someone else charged with being in the know.
当记不起正确的名称或者想不起如何修理故障机器时, 我们会不假思索地去求助于其他知情人。
—How Google is Changing Your Brain
上述例子中simply一词笔者译为了“不假思索。”表面上看词义貌似有出入, 但是联系英语原文上下文, 此处是表达“想都不想、直接就”的意思, 笔者认为与汉语成语还算对应。
(3) This divvying up avoids needless duplication of effort and serves to expand the memory capacity of the group as a whole.
这种知识分摊避免了事倍功半, 同时有助于扩展群体整体的记忆容量。
此处英语是needless duplication of effort, 采用了“事倍功半”一词对应, 但实际上原文只有“功倍”之意, 笔者起初也怀疑是否有画蛇添足之嫌, 但最终还是采用此词, 不知是适当增译还是有过译之嫌。
1.3 科技英语原文中并没有接近汉语成语的情况
该情况下, 为了忠于原文的意思, 在原文的字面意思之外, 若加枝叶, 以作扶持, 使意思完整, 更易于理解此时运用汉语成语可以收到画龙点睛之效。 (陈廷祜, 2001) , 例:
(1) ...just many observations, some piecewise understanding and a tremendous amount of jargon.
有的只是大量观察, 些许支离破碎的理解以及多的令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
—The Case of the Stolen Words
科技英语原文中并没有与“望而生畏”对应的单词或词组, 但是笔者为了与前文的“支离破碎”做对照, 因此把后边的“a tremendous amount of”做了延伸, 用“望而生畏”来形容专业术语的数量之多。
(2) It once proved to me that scientists could be as flawed as the rest of us.
文本分析向我证明:科学家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一样有缺点, 人无完人。
—The Case of the Stolen Words
英文中“科学家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一样有缺点”一句便到此为止了, 而笔者在文后又加了成语“人无完人”, 用以表达“有缺点”这一含义, 此外, 细细品味原文中作者是有一种感慨的语气充斥其中的, 因而从这两方面讲, 笔者认为还是合适的。
2 汉语成语误用
在科技翻译过程中, 有时会出现对汉语成语理解不到位的情况, 还有可能科技英语原文看似与汉语成语对应, 实际上则大相径庭, 这时就难免会出现成语误用现象, 下面就笔者翻译过程中成语误用进行举例说明。
(1) The study was groundbreaking.
这项研究可谓是开天辟地。
—Armor against Prejudice
表面上来看, groundbreaking是开创性的意思, 且ground一词又是“地”, breaking又有“打破”之意, 凭着一知半解便直接译成了开天辟地, 但事后细细琢磨后发现这一成语用在这里有不妥, 因为“开天辟地”词义过重, 仅仅用于这项研究, 恐有过译之嫌。
(2) lingering doubts about the exact role of amyloid in Alzheimer's and ambivalence about the practical value of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scan have fueled debate about when to order an Amyvid test.
民众对Amyvid在阿兹海默症所起的具体作用仍心存疑虑, 同时对扫描所得信息的实际价值也是莫衷一是, 这引发了一场关于何时进行Amyvid测试的激烈辩论。—How Brain Scans Might Change the Way Doctors Diagnose Alzheimer’s
“莫衷一是”形容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 没有一致的看法, 它适用于主体是很多人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而原文是“持有矛盾态度”的意思, 即针对实际价值不知它是好是坏, 并不存在许多人意见不一致的含义, 此处笔者未仔细考证, 导致误用。
3 结束语
汉语成语作为中国语言系统的一种语言现象, 是一种传统和积淀, 需要后代人不断发展使用, 并不断优化。在科技论文翻译中恰当得体地运用汉语成语是加强语言效果的积极修辞手段, 也是科技论文英语翻译修辞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冯梅&刘荣强, 2000) 。此外值得指出的是:笔者在进行论文初稿写作时, 错把许多四字短语当作成语使用, 如:名声大噪, 低人一等, 不得而知, 大行其道, 乱作一团, 随之而来, 难以名状, 改旗易帜, 品行不端等。因此, 笔者意识到, 在翻译过程中不能想当然地对成语进行过于随意地运用, 除了培养敏锐的语感之外, 译者还应该丰富知识、扎实基本功, 多查阅古文诗集类文献;翻译时, 在确保科技翻译的科学性的前提下, 恰到好处的挑选成语, 做到形神俱合, 有效提高科技论文译文质量。在此基础上, 笔者重新整理了本学期科技翻译课程中自己用到过的成语, 其中有合理运用, 也有误用现象, 另:笔者举例译文全部出于本人, 仅以一种“孤芳自赏”的态度赏玩品读, 若有不妥之处, 烦请多包涵。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New york:Prentice Hall, 1988.
[2]Newmark, 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 1981.
[3]陈廷祜.英文汉译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4]冯梅, 刘荣强.英汉科技翻译[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
[5]黄振定.科技翻译的艺术性极其艺术论[J].外国语, 2001 (1) .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仅需要学习国外的先进医学技术,也要将我国的传统医学以及最新医学研究成果推向世界。谈到医学翻译,不仅要运用“忠实”“通顺”这样的翻译原则,也要掌握医学论文的语言特点。...
“忠实”和“通顺”应该是医学翻译的基本标准。而要达到这两个标准,译者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了解医学论文的语言特点及具备深厚的医学专业知识,并辅之以必要的翻译技巧,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