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发展经济学论文 >

新常态下山西经济发展战略问题与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0-22 共4871字

  一、引言

  据统计,2014年山西省生产总值12759.4亿元,与去年相比,增加4.9%,远低于全国增速(7.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064元,远低于全国水平(46531元)。山西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38元,增长9.4%,但是远远低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其中山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69元,增长8.1%,而同期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844元;山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9元,增长10.8%,而同期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89元 .位于中国中部地区的山西,在国家制定的多项区域发展政策中,都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政策扶持,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最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也没有包括山西。山西迫切需要一次转型的机遇。“新常态”理论的提出,为山西省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实现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意味着既要重视发展速度,摆脱贫困,缩小省内各区域与省际间之间的差距;也要注意发展方式的转型,使得经济发展有了质的提升。

  本文在对山西省经济发展出现的战略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和总结,针对制约山西省经济发展的若干战略因素,以新常态理论为指导,从经济增长带、产业整合、交通网络、政府决策、对外开放等角度入手,提出发展战略对策。

  二、新常态下山西经济发展战略问题

  (一)产业结构畸形

  作为中国着名的能源基地,山西省的发展战略一直以能源基地的建设为中心。2014年,山西省全年全省生产总值 12759.4 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6.2%、49.7%、44.1%.而同期全国三大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9.2%、42.6%、48.2%.与全国相比,山西省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这大大限制了山西省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就业问题的解决。

  在第二产业中,煤炭行业、焦炭行业、黑色金属冶炼业、电力行业所占比重最大,工业生产总值中,山西的重工业比例达95%以上,煤炭、焦炭、冶金和电力四大传统产业占73%以上,煤炭又占到工业经济的40%以上。装备制造业、化工工业、食品工业、建材工业仅仅占工业总值的16%左右,造成山西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重工业一支独大 .

  (二)产业层次低下

  第二产业方面,工业以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形成了过分依赖煤炭资源的畸形资源型产业结构,导致山西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受到制约,造成了山西的结构重型化、产品初级化,对已有资源的开发力度和开发水平不够,下游产业链较短;此外,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支柱工业体系,导致经济效益低,缺乏持续发展所需的基础和后劲。

  第三产业虽然蓬勃发展,但是以生活性服务业占主导,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长期落后,在较高层次上可以代表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如高科技开发、法律、教育、投资、信息咨询、物流等行业的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较低;较低层次上的生活性服务业如仓储、饮食、批发零售所占比重较高。

  (三)基础设施不足

  山西省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是比较明显的,太原、晋城、长治的城市基础设施较发达;大同、晋中、阳泉、临汾次之;朔州、忻州、运城、吕梁的基础设施较落后。在一些城市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的紧张状况还没有完全根除。中小城市的道路拥挤、交通堵塞,出难入难还依然存在,与周边地区交通设施的配套能力差。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环节;而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更是长期被基础设施规划忽略的地方,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政府管理失效

  政策因素是制约山西企业生产和发展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煤炭资源整合使山西的煤炭产业提升,产业链条延伸,为实现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后,山西不少行业特别是焦化行业煤源紧缺,煤炭价格长时期在高位运行,造成企业生产成本过高,产品价格倒挂等现象,企业的生产受到影响,企业的发展受到牵制。

  其次是政府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企业在项目审批过程中,经常出现程序繁琐、耗时过长,对企业项目的上马和技术的革新造成了严重影响。

  第三是长期存在的政治腐败问题。山西省是唯一被中央定性为系统性腐败的省份。腐败问题对山西省的整体形象和政府公信力产生毁灭性的影响,也对山西省资源的有效配置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

  (五)环境污染严重

  山西省主要面临的环境污染着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空气污染严重,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粉尘、工业废气含量居高不下,2012年共排放废气42244.9亿标立方米。在2015年春节期间,山西十一个城市中,除了长治、吕梁徘徊在空气质量良好与轻度污染之间,其余全部污染,而太原则最为严重,空气质量属于严重污染。其次是水污染十分严峻。2012年,山西省共排放废水51765万吨,全省 26条主要河流的85%以上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74%的河流受到严重污染, 失去使用功能, 不少地方的水库和地下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12年12月31日长治市发生苯泄漏导致的水污染,直接影响长治市和河北邯郸市正常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第三,固体废物污染令人担忧。2012年全省共产生固体废物29201.9万吨,其中被综合利用的有20290.3万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9.4%,固体废物处置量达到7274.3万吨,固体废物的贮存量达到1758.7万吨,最终导致固体废物排放量达到16.6万吨。山西的单位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新常态下山西经济发展战略对策

  (一)构建大-太-运新增长带

  太原市,是山西省省会,也是山西省的政治、文化、交通、经济中心,是我国北方的军事、文化重镇,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是山西之屏障、北方之门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军事重镇。大同市位于神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京津唐工业区的中点,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也是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运城市,位于山西省最南端,地处山西、陕西、河南交界处的黄河金三角中心地带,是“中原经济区”、“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互相叠加的地级市,拥有中国最大的无机盐化工基地、亚洲最大的铝工业基地、中国第二大铜冶炼基地。

  在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中,大同、太原、运城三个城市在山西省整体经济运行中发挥的作用是最大的。这三个城市的总人口占山西总人口的35%,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在山西省平均线以上,构成了强大的消费市场和潜在的消费力;三个城市的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2%,有利于满足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需求,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三个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税收、年末存款余额分别占山西省的37.1%、34.4%、52%,为以后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三个城市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占全省的93.4%、72.5%,几乎全部承担了山西省的进出口业务,对外经济联系较密切;三个城市的邮电业务总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占全省的38.5%和34.4%,说明这三个城市不仅旅游资源丰富,而且相应的第三产业也比较发达,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并促进经济的转型。

  根据以上分析,重点发展大同、太原、运城,以建设山西省经济增长极为目标;以大同、太原、运城构成山西省的经济增长带,依托贯穿全境的大西铁路,实现3小时内从任一城市到另一城市,快捷的交通为资源和人才的流动提供便利;太原市位于大同市、运城市的中心,向两个城市进行科技、文化以及第三产业的输出,同时输入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同市、运城市利用地缘优势,在进行省内和省际的经济交流中,带动附近城市的发展;在大同-太原-运城三个增长极之间的辐射作用下,带动并促进其余8个地级市的综合发展。

  (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作为一个以资源型经济为主体的资源大省,山西省在经济发展中,必须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已有的产业进行整合。第一产业方面,政府应该持续关注农业问题,适时推进农业的集约化发展和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高科技产品和农业机械普及率,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第二产业方面,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发展原则和前提,提升煤炭、焦化、电力、冶金等产业的科技水平,使省内资源型产业的整体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严格控制资源型产业的产能,优化行业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节能工程,促进煤炭以及其他矿产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实现高耗能产业的低碳环保发展;在改造并提升已有的煤炭产业和工业的基础上,以低能耗、低污染、高技术的原则,不断培养和壮大替代产业,如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业和高端技术产业,增加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第三产业方面,充分发挥山西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晋商故里等悠久历史文化优势,利用好晋商大院、佛教圣地、关公故里等山西特有的旅游资源,将旅游业发展为山西经济的重要支柱;重点发展金融市场,提高山西省金融业的服务水平;积极促进信息、会展、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积极发展商贸、养生、住宿餐饮、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

  (三)构建新型交通网络

  继续加快高铁建设,提高山西南部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通道能力。大西高铁通车打开了山西通往陕西、西部的南大门,运营一年来,其通道效益正在显现。在此基础上应该加快规划建设太原到河南的高铁,打开山西东南部对接中部地区的大门。其次,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和丰富省内、省际交通网络,争取在2025年之前,建成以太原为中心,离石家庄等城市1小时客运圈;离大同、北京、运城、郑州等城市2小时客运圈;北到呼和浩特、南至徐州等城市3小时客运圈。

  构建现代化物流交通网络,加快构建覆盖全省、辐射省外的现代化物流交通网络,在大同、太原、运城加快建设综合物流枢纽,以太原市武宿物流园区为中心,大同市、运城市物流园区为分中心,其余各市、县为节点,发展专门针对煤炭、化工、金属冶炼等能源工业的专业物流。

  (四)建设创新驱动机制

  加强创新主体建设。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深化大中型企业研发活动;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认定;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加强重点产业创新。山西省产业创新的重点有煤炭及煤层气、电力及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从这些方面出发,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加强体制创新。营造激励创新的政策环境;建立科技、金融和产业的融合机制;完善人才培育、引进和使用机制;创新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机制;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科技合作机制,切实形成创新驱动的动力机制。

  (五)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重新定位政府的职能,把政府的决策职能和执行职能适当分开,某些执行职能应由社会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承担;深化地方政府改革,缩减相关重叠的政府机构,减少内部层次,提高政府对问题的反应速度。其次,完善决策程序,包括建立完善政策议程、政策规划和政策合法化等程序。第三,优化决策人员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理智素质、职业素质。最后,实现决策科学化。实现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是提高政府政策决策效率的核心问题。在政策决策科学化问题上,要建立健全政策决策系统,以决断系统为核心,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咨询系统、监督系统的作用;遵循科学的决策原则,即信息原则、预测原则、程序原则、可行性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在与内蒙古、河南、陕西、以及河北等临近省份的交流中,在现有的基础上,从经济贸易、旅游、文化、教育等方面入手,扩大双方的合作领域,在加强自身经济实力的前提下,提高企业走出去的能力。此外,在“一路一带”战略大背景下,政府应当注重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及时解决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对对外开放工作目标考核评价体系。鼓励民营企业转让股权、产权和境外投资、上市,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竞争力,提高经营水平。进一步加深与丝绸之路国家的往来合作,发展经济,扩大对外开放。

  参考文献
  
  [1]淮尉。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2011(3)。
  [2]陈忠华,王熠坤。山西:我国煤炭业诸多矛盾的“缩影”[N].经济参考报,20O7-04-10.
  [3]徐康宁,韩剑。中国区域经济的“资源诅咒”效应:地区差距的另一解释[J].经济学家。2005,(6):96-102.
  [4]黄婧。山西能源产业结构优化研究[M].经济与决策,2010(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发展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