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发展经济学论文 >

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0-22 共7695字

  在当代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的大局。为此,十八大报告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1]20然而,在现实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却因种种困难和挑战,出现了久推不动、久转难变的局面。在此背景下,重温邓小平经济发展新路子思想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了新的意义。

  邓小平经济发展新路子是相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旧路子而言的,是对我国旧的经济发展路子反思的结果。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为了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战胜国际敌对势力的封锁和包围,党和国家制定了超快发展经济的路子。但是,在忽视经济效益和群众利益的情况下,加上“文革”的破坏,这种经济超快发展路子,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国际形势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席卷全球,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作用开始凸显。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了不同以往的经济发展新路子思想。

  一、经济发展须走质量、效益与速度并行的新路子

  “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2]375邓小平多次强调发展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中心,一定要死扭住不放。针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教训,他提出发展经济,必须讲求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质量、效益与速度并行的国民经济发展新路子。

  1.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睿智地觉察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果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重要性。“文革”结束后,各项工作百废待兴。面对当时国内国际复杂的社会、政治问题,他十分关注经济工作,并把经济工作提高到头等政治问题的高度。他说:“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3]194针对1979年4月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针”,邓小平认为,“八字方针”的核心是调整,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经济发展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效益和比较快的速度。他认为,经济发展的速度要有质量保证,才能体现经济的发展。他还从国际竞争的角度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最好的表现就是拥有比资本主义更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效果。上述论述,不仅反映了邓小平对经济发展的重视,而且初步展示出他既要有速度,又要有质量和效益的经济发展新路子思想。

  2.改革开放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他提出了经济在快速发展中必须注重质量、讲求效益的思想。针对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扩大投资规模、铺摊子重复建设、忽视效益的现象,他认为,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效益是并行的,经济发展没有一定的速度是不行的,但是没有质量和效益的速度,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应有之义。他说,发展经济,“一定要首先抓好管理和质量,讲求经济效益和总的社会效益”[2]143.同时,他又进一步指出,在改革过程中,要保持经济较好的发展,速度太低是不行的,但也不能勉强追求太高的速度,经济发展的快速度是以保证质量为前提的快速度。他认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能打开出口渠道,尽快实现经济效益。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提高产品质量是最大的节约”[3]30.随着实践的发展,邓小平逐渐形成了以速度为前提、以产品质量为保障、以经济效益和总的社会效益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新路子思想。

  3.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在南巡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速度相统一的重要性。面对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的物价膨胀和速度滑坡现象,他明确指出,速度滑坡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他要求经济发展要有适当的速度,只有通过适当速度,才能顶住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压力,才能实现我国的发展战略。

  1992年南巡过程中,邓小平再次强调经济发展速度问题,不过他的发展速度理论中,包含着经济发展要注重提高质量,讲求效益的思想。他指出,经济发展的速度要切合实际,“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2]375.他认为,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发现问题要及时治理,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就要在讲效益、讲质量基础上,大胆地发展外向型经济。显然,他所强调的“快”,是量力而行的,以效益和质量为保障的;“质量”和“效益”则是以“快”为前提,离开了“快”,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就无从谈起。当时,他能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结合,实现速度与效益的统一,体现了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战略性。

  邓小平关于速度快、质量高、效益好的经济发展新路子思想,对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很大的启示。那种“大而全”“小而全”和低水平且浪费严重的粗放型经济发展,已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通过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成有利于市场经济主体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运行机制,学会“向结构优化要效益,向规模经济要效益,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4]89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新路子。

  二、走好新路子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邓小平以宏远的眼光,敏锐地觉察到科技和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科技和教育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他各行各业的发展,包括整个经济的现代化,都需要科技和教育作有力的支撑,即依靠科技和教育,才能走好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1.走好经济发展新路子必须依靠科技。邓小平在经典作家关于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274的思想,并强调科研工作要走在国民经济的前面。他认为发展经济,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并行,必须依靠科技。他说:“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3]86因此,我国要紧跟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大力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前沿科技的发展。他指出,不论任何时候,我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必须紧跟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水平,从一开始就参与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争创世界一流科技,并且科技越高越好。他认为,要极大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必须从难、从严要求,经过严格训练,谨守“三老四严”的作风,才能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同时,他特别强调在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后,虚心向国外同行学习,务必要用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经营方法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这体现了他向先进科技要效益,向先进管理方法要效益的思想。

  2.走好经济发展新路子必须优先发展教育。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对科学技术作用的认识,邓小平深刻感觉到,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根源于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因此,他反复强调发展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指出:“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3]40他认为,科技和教育都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大局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实现现代化,关键在科学技术,基础在教育。他指出,教育是国家工作的重点之一。如果地区或部门的领导,只注重抓经济发展,而不重视抓教育,是缺乏远见的、思想不成熟的领导,根本就不可能领导人民群众搞好四化建设。因此,他要求以战略的眼光,从中小学抓起,否则就会耽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他指出,一个国家劳动者的素质、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不仅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而且决定了该国经济持续发展后劲的大小。

  为此,他强调国家要尊师重教,尊重知识,珍视劳动,尊重人才,要广开进贤之路。邓小平重视教育和人才思想,既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也为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解决了智力因素。

  从以上可以看出,邓小平把走好经济发展新路子同科技、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他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把经济、科技、教育一起抓,要统筹规划,甚至要求科技和教育的发展要走在经济发展的前头。为革除科技、教育与经济脱节的弊端,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他提出体制改革,要求新的经济体制,要服务于技术进步的要求,新的科技体制要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要求。他的经济发展与科技、教育紧密结合的思想在当时以粗放型经营为主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高度的前瞻性,为我国以后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埋下了思想伏笔。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发展才是硬道理论文
返回:发展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