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城市是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以来, 伴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是社会发展诸多内在矛盾的积累与激化, 由此造成了社会正义的缺失。城市作为种种社会矛盾展开的空间载体, 社会正义的缺失必然投射到城市发展上而形成城市正义的缺失, 具体包括城市生态恶化、城乡关系对立、社会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空间生产理论就是从空间的角度对城市建构、社会生产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辩证的反思、剖析与批判, 为我们修正与重塑当代城市发展正义提供了可能性的路径。
关键词: 城市化发展; 空间正义; 空间生产;
Abstract: City i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human society production practice. Since the capitalist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the accumulation and intensification of many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in social development is along 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and it creates a lack of social justice. The city is regarded as the space carrier of various social contradictions.Therefore, the lack of social justice must be projected into urban development to form the lack of urban justice, such as urban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urban and rural relations, social tensions and other issues. The theory of space production makes a dialectical reflection, analysis and criticism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production from the horizon of space, and it provides possibility for us to correct and reshape the urban development justi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Keyword: Urbanization; Space justice; Space production;
人类文明进化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部城市发展史。城市从无到有, 形式从简单到复杂, 功能从单一到多样, 反映着人类社会的逐步发展与变化。如果离开了城市, 人类的璀璨文明就将失去重要载体。城市化逐渐成为当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因此, 深入关注当代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从空间角度为城市建构、社会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提供适当的解决思路, 才能实现当代城市化发展中的空间正义重塑。
1、 城市概念:空间生产的产物
城市这一概念, 不同学科、不同视角有不同界定。从哲学视野对城市进行阐述的话, 必然与其他学科产生一定的联系。如果从城市的生产活动特征来进行区分, 郑佳明教授曾在关于城市与城市史的思考中对城市下了这样的定义:“城市是指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聚居的区域。”[1]而如果从空间视角对城市进行理解, 则指整个城市社会与城市空间的统一。其实, 在哲学上目前并未给城市做出明确界定, 简单来说可以把城市理解为一个空间场所, 且这个空间场所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活动而创造的必然产物, 因为城市本质上就是人类为满足自身发展需要而生产创造的载体。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城市被理解为空间生产的产物, 其出现符合人们生存发展需要的空间生产过程。这里提到空间和空间生产, 首先空间是物质存在的空间, 它最初只具有自然性 (物质性) , 而没有社会性。由于人们对自然进行的物质生产活动, 使空间进入了社会领域, 承载了一定的社会关系, 便形成了社会空间。正因为空间的物质性和社会性这两大特征, 随着社会发展的过程, 空间逐渐成为了一切生产和一切人类活动所需要的要素之一, 空间的生产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广义上, 我们把空间生产理解为自然的人为, 即对物质空间的改造;而狭义上, 我们把空间生产理解为对物质空间的生产活动, 且伴随着物质生产过程产生了空间自身的生产过程。而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正符合广义和狭义上对空间生产的理解。列斐伏尔曾说:“空间的生产, 主要是表现在具有一定历史性的城市的急速扩张、社会的普遍都市化, 以及空间性组织的问题等各方面。”[2]一方面, 城市本身的存在就是空间本身的生产产物;另一方面, 城市内的物质生产则是在空间中的生产。在以往的城市研究中, 往往更看重城市空间中的物质生产, 而忽略空间本身的生产。然而, 生产要素集中造成的空间优势使得城市本身在生产发展方面成为最具典型性和显示度的领域, 而后才进一步影响着城市空间内产品的创造。
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 工业化城市的迅速崛起和发展让城市成为了人们对资产阶级批判矛头的指向。空间生产为资本的积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也使资本社会发展产生诸多矛盾。因此, 在城市化迅速推进和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探究城市这一产物就可以从空间的角度来理解城市的性质与内涵, 从空间生产的角度来解决城市正义的缺失问题。
2、 当代城市空间正义的缺失
城市作为种种社会矛盾展开的空间载体, 社会正义的缺失必然投射到城市发展上而形成城市正义的缺失, 具体包括城市生态恶化、城乡关系对立、社会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因此, 我们需要把城市化当作谋求社会发展的方式, 反思当下我们在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化发展。
第一, 不合理的空间生产方式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 在追求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 资本主导的市场主体一味追求经济发展, 在其生产过程中不断掠夺自然资源, 而其掠夺过程中又全然不顾这些资源是否具有可再生性, 因而往往对现有资源无节制使用、对当下自然环境无责任破坏。这一后果显着体现在工业化大背景下城市急速扩张, 原有空间无法满足当下城市发展的需要, 因而人们将目光放在了对城市空间本身的超负荷生产使用。商业大厦越造越高, 生态区域越来越少, 这种对空间与土地的过度利用方式让城市显得愈发拥挤, 从而损害到了城市公众既有的空间权益。英国伦敦雾霾危机的教训在前, 我国北京雾霾问题的警钟在后,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生态问题接踵而至。归根到底, 城市生态问题主要在于城市空间生产方式的不合理。在不合理的空间生产支配下, 城市空间极度膨胀, 人口过度拥挤, 城市的生态危机变得愈演愈烈, 亟待人们寻找适当的方式解决。
第二, 不平衡的空间地理发展造成城乡关系的对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空间生产理论中, 城市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动力。然而对于现代社会的城市发展, 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工业城市的急速发展使城市和乡村被划分在了两个空间, 站到了彼此的对立面。正是因为政府在城市发展问题上没有发挥好城乡之间宏观调控的作用, 侧重于城市的优惠政策而忽略乡村改革, 造成一边现代性的大城市高楼耸立, 经济增长迅猛;而贫穷落后的乡村矮屋平房, 生产力低下, 经济发展落后。而后随着城市化进一步发展, 城市的超负荷发展将更多的发展压力转移到了乡村, 使得乡村被迫接受另一种非正义。乡村的土地逐渐被剥夺, 大量农民变成失地农民。乡村在既要遭受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影响, 又要受市场经济的严重冲击的情况下, 大批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务工, 人口流向明显呈现农村向城市大量迁移的趋势, 给农村和城市双方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一方面造成城市人口膨胀愈发拥堵, 城市就业机会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农村人口愈发稀少, 农村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最终不仅形成了严重的城乡差距, 也造就了城市内区域贫富差距严重。最终, 不平衡的城乡空间发展引发的城乡之间矛盾加剧将阻碍整个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第三, 不健康的空间交往模式造成社会关系的紧张。大卫哈维在分析空间生产的时候提出了“时空压缩”的概念, 从资本积累的变化和人们的时空体验来说明, 资本主义克服了空间的障碍之后, 时空压缩给资本主义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在时空压缩的现代, 城市已然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聚居载体, 不同时空的城市展现出风格迥异的空间形象, 同时也改变着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体验。尽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经济飞速发展, 使得经济对城市空间的塑造逐渐走向前台, 社会关系与城市空间的相互关系逐渐变为隐性, 但事实上城市与社会关系之间的相互影响仍不可忽视。一方面, “现代城市经济使得人与人的交往模式更加地倾向于工具性, 原本依靠血缘与地缘维持的社会关系被城市发展格局打破”[3]。随着人们所交往的人群多向职业人际关系转变, 人与人间的经济地位差距拉大, 其功利性也愈发明显。情感性社会关系的减弱进一步促发了人与人之间的信赖感和安全感的缺乏, 诈骗大行其道, 食品安全存疑, 在社会交往中各种正义的缺失, 都将使得城市这个空间载体“形聚而神不聚”, 随时面临崩塌的危险。另一方面, 在现代城市中, 人们过于注重物质利益的获取而往往忽略了精神粮食的补给, 而精神财富不仅仅来源于文化作品中, 更大程度上它还扎根于人们的社会交往中。当代城市中社会关系愈发薄弱, 人们精神世界的缺失最终也将造成人的异化问题, 而整个城市的文化的相对缺失也必将造成社会发展正义的缺失。
3、 当代城市空间正义的重塑
城市化已然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必然带来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若不妥善解决, 必将影响社会整体发展, 诱发社会危机。因此, 在当代城市语境下, 我们或将诉诸于空间的生产, 对城市建构、社会生产、社会关系等方面内容进行辩证地反思、剖析与批判, 为我们修正与重塑当代城市发展正义提供可能性的路径。
其一, 城市生态问题。“城市的空间生产, 在市场化的驱动下以追逐最大化利润为根本目标”[4], 城市建构和发展过程中的正义缺失最明显体现为城市生态空间的非正义。要重塑城市生态空间的正义, 就要从根源上改进不合理的空间生产方式, 控制城市扩张的规模, 协调城市间与地区间的发展,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而避免城市生态问题的发生。而如果我们要有效解决城市生态问题的话, 就需要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念来看待城市的生产与发展问题。一方面把城市生态问题交给市场调节, 转变单一的经济发展理念, 充分利用市场要素有效参与到城市的绿色发展中去, 让空间生产回归到“资本”这一逻辑起点, 据此形成合理有效的运作机制, 让生态产业最终在市场化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也能让资本在生态环境面前达成自律。另一方面, 政府还要配合出台相应环保约束的政策制度, 加大环保意识的宣传力度, 严格把控工厂的排污标准, 鼓励开发环保新技术来促进经济发展, 从而有效地治理现存的环境问题。
其二, 城乡对立问题。“城市正义”的空间重塑在很大程度上将因资本侵占空间而权利受损的弱势群体关注对象视为重要, 这一群体相对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流动人口。例如在城市化进程中, 城市空间生产和发展的不平衡不仅导致了土地资源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各种问题, 更造成了大量农村人口和城市流动人口因失地、失居和失业而带来的社会矛盾。这就要求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念, 平衡各发展区域的利益关系。尤其是在针对城乡二元化问题上, 政府必须要处理好城市与农村的建设和管理力度。不仅需要采取措施统筹城乡发展, 协调城市的土地需求与乡村的土地供给的关系, 避免造成大城市化、城市群等弊端;而且还需出台政策确保乡村对土地空间的持有权, 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以此来提高乡村自身的生产力, 也使城市相应减轻生产和就业压力, 从而在一定意义上实现城乡平衡发展。
其三, 城市交往关系问题。在马克思唯物史观中, 强调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因而建构健康的空间交往格局, 对于塑造市民和谐的社会关系意义重大。要打破城市交往隔阂, 避免人的异化, 首先要“解决城市空间阶级分化严重的问题, 通过完善城市生产和发展制度, 一方面打破城市地域之间的阶级差异, 拒绝行政力量下的定向聚居所带来的阶级深化, 另一方面打通底层阶级通过努力晋升到上一阶级的通道, 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差异, 消除社会交往关系的隔阂”[5]。其次, 减轻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剥夺, 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与建构为城市居民提供合适的栖息、沟通与交往的公共空间, 让人们能够日益减少对网络空间的依赖, 回归现实空间的社会交往, 从而进一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最后, 解决空间和人的双重异化, 通过完善城市精神文化体系赋予城市以文化内涵, 同时营造符合城市特色的文化氛围, 利用城市空间为人们提供精神文化产品, 以此来打破个体与城市之间的隔离, 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需求, 从而缓和社会人际关系, 重塑城市空间正义。
4、 结语
城市化发展的本质并不是要追求完全消灭乡村、全面城市化的结果, 而是要使城市这个空间载体更好地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使全体国民能够享受到城市化成果, 并实现生活方式、生活观念、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转变。而中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 尽管相较于大多数西方国家起步稍晚,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已暴露出了严重的问题, 因此, 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发展经验, 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提供更多思路, 避免走弯路, 对于实现当代中国城市空间正义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郑佳明.城市哲学:关于城市与城市史的理论思考[J].书屋, 2012 (10) .
[2]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47.
[3]陈宇, 张斌, 孙红亮, 等.社会交往与城市空间关系研究[J].中国名城, 2016 (6) :49-54.
[4]庄友刚, 解笑.空间生产的市场化与当代城市发展批判[J].社会科学, 2017 (8) :112-119.
[5]陈忠.走向微观正义——一种城市哲学与城市批评史的视角[J].学术月刊, 2012, 44 (12) :14-21.
0引言城市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1].城市化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制度、人口增长速度、人口数量、人口迁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城市化的发展既能反映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是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