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结构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革。我国历来重视的农耕文化和乡土观念,在大潮汹涌的经济和社会浪潮面前,可以说是渐渐趋于消失。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和乡村工作、教育、卫生、医疗等方便的差距,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我国的人口结构也出现了城市人口大于农村人口的情形,边缘青少年群体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如果从最广泛的意义上理解文化概念,那么,边缘状态就是开始接受主导文化的道德观念,但又缺乏实现这些价值观念的手段,或者由于各种社会限制因素而无法实现它们。[1]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的农民工涌向城市到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第一批入城农民工的城市认同感不断上升,部分留在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已经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几乎同一时期兴起的城市化,不断地扩大着城市的规模,原来城郊也已经完成城市化进程,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这些被动城市化的进城人员身上。他们的子女,由于城市归属感不足,家长教育观念和水平、社区微环境影响等原因,造成这些孩子的教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另外,伴随着经济大潮的汹涌而来,次文化伴随着经济的强势发展,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城市青少年群体,尤其是处于青春期这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业未形成的特殊群体。农民工子女、被动城市化的社区闲散青少年、次文化影响的子女,成为本文探讨的城市青少年边缘群体。论述开始之前,我们先将这三部分青少年特点进行一下简要分析和界定:
一、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
如张国佩等人[2]的调查研究表明,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的个性发展那不容乐观,不少学生行为习惯差,自卑感强、自我封闭现象比较突出,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自信心。这部分青少年受家庭教育影响严重,大部分学业程度不会很高。而且农民工子女的身份,一定程度上又让是他们表现出强迫症、情绪不平衡、适应不良和人际关系紧张敏感等特征;农民工子女的这种特点使他们的人际交流面又很封闭,影响了他们的道德认知。同城市青少年群体比较来看,农民工子女为弱势群体,加之各种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又使他们具有经济贫困、生活质量较低、家庭结构缺失、自我认同不足等特点。
虽然社会学、心理学、法学、哲学甚至文学都对城市青少年群体进行了关注和书写,但是这些关注往往浮于表面。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3]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 1 亿的农民在城市打工,这个数字每年还要新增 3000 万左右,大多数学者称其为"农民工",他们的子女感到自己与城市孩子有差别,这种人为制造的差别在城市壁垒面前显得更加沉重。他们内心对社会差别感受到强烈不平等,无形之中加重了他们的落寞感、失落感和自卑感。这些负面情绪,如果不通过专业的辅导进行帮扶,不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同负面情绪对抗的强大内心世界,很有可能他们会产生仇恨和对抗情绪,导致针对社会、家庭、亲友的漠视和对抗,造成他们自卑、恐惧与他人交往、内心的封闭等问题。虽然目前农民工子女尚未对整个社会生活构成明显的影响,但因其日趋扩大的群体和在未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作用,要求必须对此群体的心理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刻剖析,并置于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中进行全方位的社会反思和矫正。
二、被动城市化的社区闲散青少年
社区闲散青少年是指在社区中居住或暂住的 14~25 岁左右的不在就学和就业状态的青少年。社区闲散青少年脱离了学校教育,又没有固定的工作,处于闲散于社区的状态,其中一些青少年还徘徊在违法犯罪的边缘,这一部分青少年被称为社区闲散的边缘青少年。
三、次文化影响的子女
相较于农民工子女和被动的社区闲散青少年,受次文化影响的青少年特点更为鲜明。家庭条件优越,造成他们对于物质的享受十分重视,物质欲望得到满足之后,他们的视野投入到许多灰色地带。目前城市越来越多的迪吧、酒吧等灰色地带,成为他们的关注点。另外,此部分青少年接触社会流行文化、享受文化、西方文化等次文化较多,造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定程度的偏失。这些灰色场所的鱼龙混杂,看似成熟,实质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受到影响和蛊惑,很多次文化青少年就这样走向沉沦。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们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青少年人口群体。在深化改革的今天,更需要具有开拓精神和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社会、家庭更应该将城市边缘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和帮扶放在重要位置。
首先,国家应该重视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尤其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监督和管理,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国家发展的成果。加强国家治理体系的改善,提高社区管理和城市管理的水平,将青少年群体的成长和发展同城市管理结合起来。进一步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公益组织的积极作用,完善政府职能。
其次,社会要营造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同西方文化、不良文化争夺青少年的思想高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治理体系要进一步完善,不良文化和娱乐场所要真正做到不影响青少年群体,避免青少年接受不良信息的侵扰和伤害。
最后,家庭教育要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家庭是社会和国家的基本组成单位,家庭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对于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对于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广大家长要尊重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多引导、多交流、多鼓励,让边缘青少年群体从家庭的关爱中得启迪和感悟,帮助他们顺利成长成才。
城市边缘青少年群体具有特殊性,城市边缘青少年群体形成的原因具有多样性。青少年之于国家、社会和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们更要多途径、多角度、多方法的帮扶城市边缘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关于八十年代青年状况的报告 [R]. 当代青年研究 ,1986?(12):29-30.
[2] 张国佩 , 等 . 公办小学流动人口子女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 [J]. 教学管理 ,2004(2):34.
[3] 关注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 人民网 ,2005-10-25.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随着流动时间延长、薪资待遇提高,农民工流往城镇的方式逐渐由“单个流入”向“举家迁入”转变。城市中迈进城镇的新一代青少年数量逐年增长,成为了城镇发展中不可忽视的新一代青少年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