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服装设计论文 >

历史上中国服装与外民族服装的影响

来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作者:刘静
发布于:2020-01-09 共4557字

服装史论文最新专业范文8篇之第七篇:历史上中国服装与外民族服装的影响

  摘要:中国服装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面"镜子".透过服装史来看历史 , 使我们当代人能够更好的认识了解历史上的每次重大变革 , 而变革后留下的东西-服饰 , 正是对那段历史最有力最完整的记录。了解历史 , 展望未来 , 使中国的服装更好的和世界接轨 ,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世界服装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服装; 历史; 继承; 借鉴;

  1 服装发展中继承性与借鉴因素

  纵观服装发展的轨迹, 可以看到大致有两类:其一是富有民族特色, 世代相袭, 相对独立而缓慢发展的轨迹, 即继承的发展规律。其二则是以世界性流行传播, 迅速反映当代社会审美心理和节奏, 急剧变化的发展轨迹, 即借鉴的发展规律。

服装史

  服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 因此, 对于一个民族的服装来说, 继承的发展是随着民族文化的延续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即使由于时代的不同, 使服装表现出不同的时代变化, 但由于民族习惯, 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而一直保持民族的基本特色。

  历史上, 继承发展曾是东西各民族, 国家服装发展的主要道路。这是由于古代生产力落后, 人类在跨越更大的地域范围能力上是有限的。因此, 服装的民族之间, 国家之间的发展, 只局限于较邻近的民族和国家之间, 不可能像当今世界这样受全球范围的影响。但是, 作为人类文化发展需要, 即使继承发展在古代的服装中成为主要发展道路, 借鉴发展因素依然是贯穿其中的。只是由于范围狭小, 因而所起的作用主要是促进和丰富服装发展的继承方向。也就是说, 服装继承发展的成果是对外民族进行交流的资本;而对外交流中所得到的收获, 则是为促进本民族服装更好的发展。对人类服装发展的继承性和借鉴因素是相辅相成的, 促进服装发展是缺一不可的, 只是不同的历史时期, 作为不同时期的服装发展形式而受其影响的程度不同而已。

  2 历史上中国服装与外民族服装两次重大的相互影响

  我国服装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一同诞生和发展的。中原地区是汉文化的发源地, 也是东方经济文化最古老最发达的中心, 由于良好的地理环境, 使汉文化不仅生根于此, 而且由此呈放射状向其他地区传播, 中国民族服装的发展也正是在这种文化的发展基础上, 以世代相承的发展道路走过了五千年的历史, 其辉煌的成就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最珍贵的财富之一。从上古到封建社会的灭亡, 在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中, 以长袍式为主, 高领阔袖、长衣拂地以及直线正裁法、右衽、交领都是我国服装的主要特征。历代统治阶级所推行的显示等级富贵的服冠制度,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 一直保持和发展着。虽然随着改朝换代以及时间的推移中国服装不断出现新式样, 但上面的一些基本特点一直保持着, 直到现代还能看到它们的痕迹。同时, 中国服装发展史上, 还容纳了众多少数民族以及其他外民族的服饰精华。其他民族服饰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上丰富了汉族服装的发展。而汉族服装对其他民族服装也都有着很深的影响, 在中国服装史上, 汉族服装与其他民族服装的发展, 曾经有两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影响, 而两次的结果又截然不同。

  第一次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直到盛唐之后, 其主要是汉族服装与西北地区其他民族服装的相互影响。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里, 中国正处在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 封建社会在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处在上升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原以北的少数民族大量入居中原, 出现了我国历史上一次民族间的大移动和大融合。主要原因是:北方少数民族与对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政治关系日益紧密。中原是当时经济、文化最发达最先进的地区, 对尚处在游牧经济时代的北方少数民族具有很大吸引力。另外由于汉末以来, 中原地区战乱频繁, 人民大量死亡流散。因此, 中原统治者便大批招引北方各族居民入塞, 以补充劳动力和军队。

  北方少数民族为使其落后的游牧经济发展成为先进的农业经济, 因此, 入塞之后便大力推行"汉化"政策。最有代表性的是公元494年的"孝文帝改革".改革中除一系列在经济、政治方面的措施之外, 在服装方面, 孝文帝下令本族鲜卑人改着汉人服装, 而禁止再穿传统的胡服。同时在统治阶层, 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 他们羡慕汉人朝廷的典章服冠制度, 以及帝王百官峨冠博带的一套"威仪".因此, 也把汉族统治阶级的冠冕服制保存下来, 并一直延用到明代。

  在北方少数民族推行"汉化", 弃胡服而穿汉服的同时, 胡服却在中原汉族百姓当中普遍流行起来。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胡服在实用功能上的优点所致。所谓胡服, 最早是北方少数民族林胡与楼烦两族的服装。由于游牧民族生活的特点, 其服装式样一般多为短衣、长裤和皮靴。而最重要的特点是合体、紧身和窄袖。与中原地区汉族宽衣博带式的服装有很大差异, 更适合于作战和劳动, 因此在汉族地区, 很受百姓的欢迎。

  到盛唐时期, 胡服在汉族社会中更加普遍, 而且胡服的一些特点开始被融合进汉族服装之中, 如翻领、对襟等特点。胡服的概念也扩大了, 除北方少数民族外, 还包括进了西域一带以及波斯等更广泛的民族服装。这是由于盛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扩大和繁盛所致。并且汉文化以及汉族服装对外的影响日益扩大, 而且是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传播。在向西的方向甚至超出了亚洲的范围。盛唐之后, 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消失, 汉族服装又以宽衣阔袖取而代之。

  在这次汉族服装与北方少数民族服装发展的相互影响上, 由于双方在经济文化上的很大差距, 因而双方相互影响的结果也不大相同。北方少数民族由于游牧经济的特点, 不可能像中原汉族地区的农业经济那样有较稳定的根基, 因而文化上较为落后原始。从他们弃胡服而用汉服代替;并且照搬模仿汉族宫廷的服冠制度这一政策上就得到充分证明。这种简单机械地照搬模仿的本身, 就说明了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在当时与中原汉族文化相比处于一种相对落后状况。它所要吸收的不是单独从服装这一方面, 包括整个经济、文化体制, 其目的是要使落后的游牧经济文化发展成为先进的农业经济文化。前面说过, 北方少数民族统治阶级把汉族宫廷的服冠制度一直延用到明代, 这个时间比起胡服在汉族民间流行的时间要长得多, 其原因就在于此。相反胡服对汉族社会的影响主要范围在民间以及下层社会。显然这种影响不是一种先进的文明对另一种文明进行的全面影响, 而只是就其民族服装本身之中的一个方面--使用功能而产生的影响。在胡服流行于汉族民间的时期, 这种从使用功能上的影响并没有起到停止和丰富汉族服装的发展作用。在这种继承的发展中, 经济文化的强弱是使双方互相影响产生巨大差异的主要因素。汉族文化、经济的影响完全改变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发生变化以及如何变化的根本原因:取决于经济和文化的强盛与落后。这一点在中国服装与外民族服装的第二次重大关系上再次表现出来。而在这一次互相影响过程中, 正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衰败, 中国服装处在了一个被外来民族文明改变的地位。

  这次影响从清朝末年直到现在。其结果与第一次相反, 外民族的影响第一次改变了中国的服装发展方向, 从而把中国服装的发展纳入了以国际化为主的轨道上。

  清朝末年, 中国封建社会处于即将崩溃之际, 政治黑暗, 经济衰败, 思想禁锢, 官僚腐化。中国社会在走下坡路。而同时欧洲在17世纪取得工业革命成功之后, 资本主义近代文明正处在迅速发展的上升阶段, 迫切要求开辟海外市场和原料供应地。因此欧洲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殖民地政策。由于工业以科技上的先进, 使落后的封建社会文明最终不堪一击, 中国的门户被打开了。进入20世纪, 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灭亡。随着欧洲资本主义文明以及欧洲现代生活方式的进入, 中国传统的民族服装受到强烈的冲击。受欧洲现代文明的影响, 中国传统服装大大简化, 同时中国的中上层社会开始流行穿着西洋服装, 并且越来越普遍。我们今天的服装可以说已完全西洋化了。由于中国文化的根基深厚, 即使在外来服装的强烈冲击下, 依然使中国服装表现出对外族文化精华兼收并蓄的能力, 中山装和近代旗袍的出现, 即证明了中国文化的深厚作用。中山装和近代旗袍是东方服装和西洋服相融合极为成功的范例, 在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 在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等方面, 都符合了20世纪的服装潮流, 从而赢得世界范围的赞誉。

  目前, 我国服装发展的道路是以国际化方向发展为主, 我们不可能脱离开整个世界服装潮流而独自发展自己的服装道路。近年来, 在我国流行牛仔裤、运动服时装化、旅游鞋、羽绒服, 以及对国际服装流行款式、流行色的重视和研究, 举办和邀请国内外时装表演、展览、讲座, 还有大专院校中国服装专业的开设等等。所有这一切, 都是受国际上服装发展变化趋势影响和左右。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以及现代世界经济的特点, 服装的国际性流行已成为任何国家服装发展的一项根本原则。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服装的优劣已不仅仅局限于本民族的自我满足, 而在于是否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多欣赏者和消费者。要达到这一步, 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则是必要的先决条件。

  3 扩大对外民族服装的相互交流, 是推动我国现代服装发展的有利因素

  显然, 中国服装史上这两次与外民族服装的发展关系, 都是处在社会发生大变革的时期。一次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期;一次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虽然结果不一样, 但在本质上, 先进发达的文明改变了落后衰败的服装文化, 其中表现出经济文化对服装发展变化的有力制约性。这种制约性在西方的服装发展史上也同样是突出和明显的。对今天我国现代服装的发展也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目前, 世界性成为各国服装发展的共同要求。因此, 经济文化的盛衰依然是服装发展好坏的决定因素。同时, 除服装的世界性外, 各国服装发展中还十分重视历史上民族服装在个性表现上的独特风格, 但对于民族传统的挖掘, 在继承发展与吸纳发展这两者之间, 前者对于后者是新的启示和灵感来源。而现代社会状况则有助于推动后者的迅速发展。由于现代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特别是交通、通讯工具的发达, 民族与民族之间,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横向交流, 涉及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且已经克服了地域遥远的障碍。从而使我们的眼界大大开阔了, 同时民族文化的内容也得到更大的丰富。所有这些对我国现代服装的发展无疑提供了一个良好机会。从经济上讲, 我国所实行的开放政策正使我国经济发展稳定上升。从文化上讲, 我国不但有着深厚和伟大的历史, 而且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上有着广阔的前景, 同时, 我国文化又善于从外来文化中吸取精华。这些条件的具备, 将对我国现代服装的发展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由于当今服装以国际化发展为主流, 因此, 在服装设计中除从本民族服装传统中寻找启示和灵感外, 还应该把借鉴和挖掘的领域扩大到更多的民族。既然历史上的封建社会中我国服装都能广泛的吸收外民族服装的精华, 那么在今天这样注重互相交流的国际化社会中, 我们则没有理由不把同外民族服装文化的互相交流扩大到比历史更大的范围。仅仅局限于本民族服装传统的借鉴和挖掘, 势必容易给服装设计带来一种束缚, 不利于我国现代服装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世界上各个民族和国家的民间、传统服装中寻求启示和灵感, 而寻求的目的则完全是为使我国现代服装在当今世界服装文化中取得更为重要的地位, 在全世界范围内争取更多的欣赏者和消费者。

点击查看>>服装史论文(推荐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原文出处:刘静.从中国服装史看服装发展的继承性与借鉴因素[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10):47-4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服装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