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化学论文 > 分析化学论文 >

仪器分析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新进展

来源:吉林农业 作者:马腾达,王慧玲
发布于:2021-02-09 共1839字
    摘要:仪器分析方法作为食品分析技术的一种, 具有发展速度快、实用价值高、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 表现出高灵敏度及高准确度等多项优势, 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保障了食品安全性及人们的生活健康。本文总结了当前仪器分析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新进展, 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仪器分析技术,真菌毒素,新进展


仪器分析论文

   
    近年来, 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人们也开始了关注各种食品安全检测方法的使用。当前世界上应用的食品安全检测的仪器分析方法五花八门, 每一项技术手段在不同物质检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 深入研究具体方法的实际应用过程, 可以从源头保证食品的食用安全。为此, 研究仪器分析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新进展是很有必要。
   
    1 仪器分析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新进展
   
    目前, 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最常用的就是仪器分析技术。这些仪器分析方法主要可分为:快速检测方法;荧光光度法;免疫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 仪器分析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也在发展, 满燕等建立了微芯片技术在农产品及食品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技术。微芯片技术所需样品的消耗量少, 并且分析时间短, 可实现样品的集成化、微型化以及高通量检测。微芯片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弥补了上述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1]。
   
    任显凤等利用了噬菌体免疫PCR (Phage-mediated immuno-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D-IPCR) 技术融合了噬菌体展示技术、特异性抗原-抗体和PCR技术, 是三者相结合而派生出来的一项新分析技术。任显凤等研究了PD-IPCR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及类型和技术流程中的关键实验方法, 列举了一些噬菌体免疫PCR技术及其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并结合PD-IPCR技术特点, 分析了PD-IPCR技术在真菌毒素混合污染同步检测和污染预警研究等方向上的重要应用前景[2]。
   
    陈冉等综述了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粮油检测中的应用, 比较了目前正快速发展的新兴检测技术, 通过分析经典仪器分析方法和以免疫反应为基础的现代快速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探讨了真菌毒素检测技术今后的发展思路, 并为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技术在粮油检测中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参考[3]。
   
    陈慧菲建立了液质联用法同时测定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黄曲霉毒素B1、B2、G1、G2、玉米赤霉烯酮共8种真菌毒素谷物中的含量。样品经乙腈—水溶液提取, 通过多功能净化柱净化、Waters Acquity UPLC R BEH C18色谱柱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测定,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衍生物同位素内标法定量, 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8种真菌毒素在线性范围内线性相关性R2≥0.999, 检出限在0.3~1.0μg/kg, 加标回收率在72.2%~101.7%, 相对标准偏差在1.22%~9.69%[4]。
   
    李宁侠等基于多级反应监测模式-信息相关扫描方式—增强子离子扫描 (MRM-IDA-EPI) 辅助定性和定量方法,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 (UHPLC-ES-I-MS/MS) , 同时测定中药酒剂中多种真菌毒素残留。方法为样品采用Qu ECh ERS方法进行前处理, UPLC-ESI-MS/MS法测定, 流动相为0.1%甲酸—水 (水相) 和0.1%甲酸—甲醇 (有机相) , 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柱 (150mm×2.1 mm, I.D, 1.7μm) 进行分离, 流速为0.3ml/min, 正/负离子模式监测。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为10种分析物在0.05~250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2。定量限为0.04~0.60ng/ml, 加标回收率为79.9%~103.8%, 相对标准偏差 (RSD) 小于5.1%。结论为本研究前处理方法简单, 检测方法准确、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 已成功应用于各大超市随机购买的25批酒剂样品中多种真菌毒素残留的快速检测与确证[5]。
   
    2 展望
   
    近年来, 对于仪器分析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研究很多, 仪器分析技术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每种仪器分析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 有的前处理方法繁琐, 回收效果不好;有的准确度高但是价格昂贵。所以, 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开发出一类前处理方法快速、简单、实用的仪器分析技术, 更好地为我国食品安全服务。
   
    参考文献  
    [1]满燕.微芯片技术在农产品及食品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7, 8 (08) :2950-2956.   
    [2]任显凤.噬菌体免疫PCR技术及其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7, (01) :15-20.   
    [3]陈冉.粮油中真菌毒素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粮食储藏, 2017, (05) :30-34.   
    [4]陈慧菲.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谷物8种真菌毒素[J].粮食与油脂, 2017, 30 (02) :97-100.
作者单位:吉林省安信食品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原文出处:马腾达,王慧玲,周凤霞.仪器分析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新进展[J].吉林农业,2019(08):4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仪器分析论文
返回:分析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