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化学论文 > 分析化学论文 >

镍锌铁氧体材料中杂质元素的快速测定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22 共2878字
摘要

  1 引 言

  镍锌铁氧体是由 NiFe2O4和 ZnFe2O4共同组成的具有尖晶石结构的单相固溶体,具有多孔、高电阻率、磁导率的温度系数低、损耗角正切值低等特性的铁氧体软磁材料[1].在高频率( >1 MHz) 环境下,镍锌铁氧体性能远远好于锰锌铁氧体,适用于各种电感器、中周变压器、滤波线圈、扼流圈,在无线电元件、微波通信技术和隐身技术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2 ~4].镍锌铁氧体中微量杂质元素的分布直接影响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因此,研究快速准确测定镍锌铁氧体中杂质元素的分析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于测定铁氧体软磁材料中杂质元素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 AAS) 法[5]、X 荧光光谱( XRF) 法[6]、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ICP-OES) 法[7]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CP-MS) 法[8].其中 XRF 法可用于固体样品的直接分析,但对于痕量元素的测定其检出限和灵敏度均难以满足要求,其余 3 种分析方法均无法对固体样品进行分析,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使其溶解或稀释在溶液中才能进行测定,在样品的预处理过程中存在样品的损失和带入空白的风险。辉光放电质谱( GD-MS) 法是目前被认为对金属和半导体固体材料进行微量和痕量分析的最有效方法之一[9 ~11],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浓度响应范围宽等特点,可一次分析从常量至痕量乃至超痕量的元素,并可进行深度剖析[12 ~14].但GD-MS 法不能对非导电物质直接分析,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使其导电,不同处理方法对样品的分析结果影响很大[15 ~17].本实验以高纯铜粉为导电介质与镍锌铁氧体混合压片,采用 GD-MS 法测定了其中的 22 种杂质元素( Li,Be,Na,Mg,Si,P,K,Ca,Ti,V,Cr,Mn,Co,Ga,Sr,Mo,Ag,Cd,Sn,Sb,W,Pb) .与已有文献报道方法相比较[5 ~8],本方法简单实用、分析速度快、精密度高,不需要标准物质仍然能获得良好的准确性,适合大批量镍锌铁氧体软磁材料的分析。

  2 实验部分

  2. 1 仪器与材料

  Element GD 直流辉光放电质谱仪( 美国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公司) ,配置双聚焦质谱分析器,优化后工作参数为: 放电电流 45 mA,放电电压600 V,放电气体流量 450 mL/min,提取透镜电压 !2000 V;Agilent 7500cx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美国 Agilent 公司) ; DY-30 电动粉末压片机( 天津市科器高新技术公司) ; 高纯超细铜粉( 纯度 99. 999%,粒径 5 μm,俄罗斯 SpetsMetall 公司) ; 高纯氮气( 99. 99%) ;高纯氩气( 99. 999%) .

  2. 2 实验方法

  准确称取 0. 30000 g 试样和0. 9000 g 高纯铜粉于研钵内混合均匀,在25 MPa 压力下用 Ф 20 mm 模具将混合粉末压制成片,用 N2吹除样品片表面的粉末,装入样品池待测。在采集数据前对样品片预溅射 20 min 以消除样品表面存在的沾污。

  2. 3 数据处理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根据 GD-MS 自动收集的数据,对 Ni,Zn,Fe,O,Cu 产生的信号进行归一化处理,首先利用公式( 1) 计算得到样品片中待测元素含量,然后根据公式( 2) 计算得到铜粉自身含有的待测元素含量,最后根据公式( 3) 计算得到镍锌铁氧体中各待测元素的含量。

  3 结果与讨论

  3. 1 放电条件的优化

  在优化了辉光放电条件中,选定样品中5 个代表性的杂质元素 Na,Mg,Si,P,Ca,分别考察了放电电流、放电电压、放电气体流量以及预溅射时间对选定元素信号强度的影响情况。固定放电电压600 V,放电电流从 30 mA 调整到 60 mA 时,5 个元素相对信号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 的变化见图 1a,各元素的 RSD 变化首尾波动较大,放电电流在 30 ~40 mA 时 RSD 值较大,信号波动较大,40 ~60 mA 时RSD 值较小,考虑到电流越大,样品的溅射程度加大,在阳极上的沉积也相应加快而易发生短路,本实验放电电流选择 45 mA.

  固定放电电流为 45 mA,放电电压从 400 V 增加到800 V 时,从图1b 可见,放电电压在 400 ~500 V范围内 5 个元素 RSD 较大,500 ~700 V 范围内 RSD 较小,700 V 以后,部分元素的 RSD 呈现增大趋势,因此,本实验选择放电电压为 600 V.

  图 1c 为固定放电电流和放电电压分别为 45 mA 和600 V 时,放电气体流量的变化对5 个元素相对信号强度的 RSD 的影响,放电气体流量在 400 ~500 mL/min 范围内,5 个待测元素具有较小的 RSD,实验确定了最佳放电气体流量为 450 mL/min.实验最后在固定的放电电流、放电电压和放电气体流量条件下,考察了预溅射时间对5 个元素相对信号强度的 RSD 的影响,结果见图1d,RSD 的最小稳定范围为15 ~ 25 min,实验最终确定预溅射时间为 20 min.

  3. 2 铜粉粒径的选择

  镍锌铁氧体样品的粒径约为 1. 5 μm,为了使铜粉与样品混合均匀,实验考察了不同粒径铜粉对样品中 Na,Mg,Si,P,Ca 等 5 个代表性的杂质元素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见图 2.当铜粉粒径为30 ~ 15 μm 内,5 个元素相对信号强度的 RSD 较大,表明分析结果的精密度与重现性较差。随着铜粉粒径变小,元素的 RSD 也相应变小,当所选铜粉粒径 <10 μm 时,RSD 值基本处于平稳状态。因此,本实验选择 5 μm 粒径铜粉为导电介质。

  3. 3 样品压片混合比的选择

  不同条件下压制而成的样片导电性能存在较大差别,混合粉末中铜粉的含量越大,样片的导电性能越好,在维持各元素信号稳定的前提下必需尽可能保证待测元素的灵敏度。实验压制了镍锌铁氧体与铜粉质量比分别为 1∶ 1,1∶ 2,1∶ 3,1∶ 4,1∶ 5 和 1∶ 6 共 6 个样片( 编号分别为 1 ~ 6 号) ,在选定的 GD-MS 条件下进行测定,研究 6 个样片中镍元素信号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 号和 2 号样片由于铜粉含量不高,样片的导电性能不好易导致放电过程不稳定,镍元素信号强度波动较大,因此不宜采用。3 ~ 6号样片均能稳定放电,但由于样片中镍元素的含量逐渐变低,相应的信号强度也逐渐变小,为获取各待测元素的最大信号强度,本实验选择镍锌铁氧体与铜粉的质量比为 1∶ 3 的混合粉末压片。

  3. 4 质谱干扰及消除

  依据质谱的工作原理,所有带电离子均有可能与样品待测元素一起进入质谱质量分析器形成质谱图,从而产生质谱干扰。实验按照同位素的选择原则,通过选择待测元素的同位素避开了大量同质异位素干扰,然后利用双聚焦质谱分析系统选择中分辨率( MR,R =4000) 和高分辨率( HRM,R =10000) 质谱模式消除质谱干扰。本实验中待测同位素除39K,其它所有待测同位素在中分辨率模式下均能轻松分离干扰峰,39K 所受1H38Ar 的质谱干扰所需理论分辨率 R = 5689,因此,39K 的测定选择在高分辨率模式进行。各待测元素同位素及分辨率的选择见表 1.

  3. 5 试剂空白和方法的检出限

  在优化的 GD-MS 条件下,以铜粉为试剂空白,压片后重复测定 11 次,取 3 倍空白标准偏差所对应的浓度值为待测元素的检出限,从表 1 可见,本方法的检出限为 0. 001 ~0. 29 μg/g,大多数元素的检出限低于 50 ng/g,方法的检出限明显优于文献[8].本实验所用铜粉纯度为99. 999%,杂质含量低,方法的检出限低。

  3. 6 样品分析

  选取镍锌铁氧体粉末,采用本方法平行测定 6 次,并同时采用 ICP-MS 法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见表 2.在没有固体镍锌铁氧体标准样品的情况下,所有杂质元素的 RSD 在 3. 5% ~18. 6% 范围内,显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通过比较本法与 ICP-MS 法的分析结果可见,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本方法的准确性好。(图表略)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分析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