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的MRI表现与其分子生物学指标ER、PR、Her-2、Ki-67表达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总结86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术前乳腺MRI检查表现 (肿块大小、形态、边缘、强化形式) 及其术后肿瘤细胞ER、PR、Her-2、Ki-67表达情况, 分析其MRI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肿块大小与Ki-67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病灶形态、边缘毛刺征与PR、E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与Ki-67、Her-2的表达呈正相关;肿瘤强化表现与P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 与Ki-67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浸润性乳腺癌MRI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MRI动态增强的表现可以揭示肿瘤的生长行为, 可以间接评价患者预后, 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分子生物学;
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 是我国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 严重影响了女性生活质量。研究表明浸润性乳腺癌的发展及预后与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原癌基因Her-2、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等分子生物学指标密切相关[1]。本研究通过分析浸润性乳腺癌MRI表现与ER、PR、Her-2、Ki-67等的相关性, 期望通过磁共振表现揭示肿瘤的生长行为, 并为临床医生制定乳腺癌的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汇集2016年9月—2017年9月经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发现或疑有乳腺肿块患者86例, 女性, 均术前行3.0TMR检查 (且检查前未经任何治疗, 比如放疗、化疗) , 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 所有病例均为首诊病例且为单发病灶。术前乳腺磁共振检查包括平扫, 动态增强及DWI, 根据美国放射学会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MRI部分 (BI-RADS) , 由3名副高以上高年资影像医生进行读片, 以盲法分析患者的MRI信息, 对其规范化评价并做记录, 结果不一致时共同讨论, 直至达成一致意见。
1.2 仪器及后处理
设备:德国西门子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线圈:乳腺专用相控阵表面线圈;患者体位:俯卧位, 双乳自然悬垂于线圈内。扫描序列及参数如下:抑脂T2WI:重复时间 (TR) 4200ms, 回波时间 (TE) 60ms, 层厚4.0mm, FOV:320mm×320mm, 激励次数2;T1WI序列:TR5.04ms, TE2.40ms, 层厚4.0mm, FOV:320mm×320mm, 激励次数1;动态增强扫描:采用FLASH-3D脂肪抑制T1WI序列, TR4.60ms, TE1.60ms, 层厚1.20mm, FOV:320mm×320mm, 重复扫描6次, 第1次扫描后间隔20ms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钆喷酸葡胺注射液 (Gd-DTPA) , 剂量为0.1mmol/kg, 速度为2.0m L/s, 并用20m L 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导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earman等级相关方法, 分析和评价86例浸润性乳腺癌核磁参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浸润性乳腺癌在MRI上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分叶状或类圆形结节, 边缘毛刺, 边界模糊, 部分病灶内部见坏死, 增强后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及环形强化。肿块大小与Ki-67阳性表达呈正相关;肿块形态、边缘毛刺征与Her-2、Ki-67、ER、PR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肿块强化形式与ER表达状态 (P=0.011) 、PR表达状态 (P=0.004) 呈显著负相关, 与Ki-67阳性表达呈正相关。肿块强化方式与ER表达状态 (P=0.012) 、PR表达状态 (P=0.005) 呈负相关。早期增强率与Her-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3讨论
普遍认为决定乳腺癌预后主要由其组织病理学性质 (类型和分级) 、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瘤的形态、大小决定[2];近年来, 随着检测分子生物学指标的不断改进, 乳腺癌的演变过程与肿瘤细胞的分子生物学表达的关系备受关注。应用不同方法早期预测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来间接反映某些生物学指标、从而判断预后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热点, 推进乳腺癌的规范化诊疗势在必行。
毛刺征是乳腺癌肿块边缘特异性恶性征象, 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 预示肿瘤侵袭性较低, 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好。肿瘤内部强化不均匀是由于肿块内部血供较差, 液化坏死或合并出血, 环形强化是因为肿块周边区域有微血管聚集, 提示预后不良。Her-2在乳腺癌中的扩增及其蛋白质的过度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关。Her-2在乳腺癌中的高表达为20%~30%, 阳性表达多见于浸润性乳腺癌, 是病人预后不良的指征, 对内分泌治疗反应较差。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揭示了肿瘤的生长行为, 也决定了其核磁表现, 通过分析动态增强表现以及分子生物学指标之间的关系[3], 提示磁共振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可以为临床指导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价值, 从影像学角度分析及评价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参考文献
[1]徐晔, 张修石, 张红霞, 等.乳腺癌分子亚型与MRI表现的相关性.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4, 11 (8) :497-501.
[2]张明.免疫组化在乳腺疾病中的常见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26) :148-149.
[3]Sutton E J, Dashevsky B Z, Oh J H, et al.Breast cancer molecular subtype classifier that incorporates MRI features[J].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2016, 44 (1) :122-129.
PCR技术是分子生物学技术中发展最快,普及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目前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县级动物疫病控制部门几乎都配有PCR仪。...
一、对分子生物学学科的认识分子生物学是研究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传递规律及调控方式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的一门学科,涉及到动植物功能基因的挖掘、基因调控、基因工程、人类疾病的基因诊断与生物治疗等生物相关领域。它使人类...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种类繁多,目前已检测出2 500多种沙门氏菌血清型。沙门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肠道杆菌,不但能显性或隐性感染动物,而且能通过污染的动物源性食品造成人的食物中毒,严重危害公共健康安全。...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中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而医学是生命科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医学的发展需要分子生物学技术来推动.现代医学在基本解决常见疾病防治的基础上,逐渐转变研究方向,向生命和疾病的本质去探究.医学研究从宏观走向微观,从细胞水平发展到...
近年来, 分子生物学技术逐渐应用于医学研究、疾病诊断及治疗, 但与之相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由于目前人类认知水平的局限, 尚不能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尤其是基因调控及改造技术的应用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做出准确的评估。...
本文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科学创新思维,在医学研究生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我们积极推进传授式教学与PBL、专题讲座等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并评估教改实施的效果。实践表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家在相关论文...
简要介绍近年来二化螟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化螟基因组及功能基因、抗药性、对Bt抗性的分子机制、神经受体、嗅觉相关基因、miRNA、热休克蛋白, 以及被寄生蜂调控等相关研究, 旨在为二化螟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作为降解有机污染物质的主力军——微生物,其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对生态环境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状态、确保生态环境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到环境工程微生物领域中。...
引言【研究意义】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一种在肌细胞生成过程中能抑制骨骼肌生长和发育的负向调控因子,通过调控成肌细胞的增殖来影响肌肉的生长与发育;此外,MSTN对脂肪沉积和骨骼的生长发育也有调节作用,甚至还能影响肌腱和韧带的强硬度...
本文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实现了学习实验技术和理论知识的统一。大家在相关内容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题目为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研究的分子生物学论文。原标题: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