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分析旅游行业现状及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和角度

来源:福建茶叶 作者:汤钦
发布于:2020-02-13 共3874字
旅游规划论文推荐阅读范文10篇之第十篇:分析旅游行业现状及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和角度
 
  摘要:追溯慢城与慢旅游的起源,探讨两者的发展与关系,并提出慢城理念与旅游规划相结合的意义、要点和构建模式,以杨桥古村的实践为例,把规划要点细节化,提升慢城旅游的吸引力和游憩功能,为当下的旅游行业现状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和角度。
 
  关键词:慢城运动; 慢旅游; 旅游规划;
 
  引言:近些年来,有很多研究者关注到一种全新的旅游模式——慢旅游正在迅速发展,并且已经影响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新兴的慢旅游和传统的旅游模式有什么不同?在当前的中国国情中,慢旅游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目前处于什么阶段?如何更好地把这种新理念结合到当前的旅游产业转型当中去?希望我们探讨能够给接下来的旅游规划实践带来参考意义。
旅游规划
 
  1 慢城与慢旅游的概念
 
  1.1 慢城
 
  慢城其实是工业文明发展阶段的产物。在20世纪80年代末,意大利发起了慢食运动,主张人们的生活应当放慢节奏,享受当下。之后慢食运动逐渐演变发展到慢城运动,在经过经济高速发展和快节奏生活的压力之后,人们更加愿意追求能够拥有良好的环境、健康的美食、悠闲的生活、独特的地方感的社区式生活,无论是时间、空间、地点以及速度等方面都能够体现出慢城理念,可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截止到2011年,全球已经有23个国家开展过慢城运动,并且141座城市了成为慢城认证城市,慢城理念当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同。
 
  1.2 慢旅游
 
  有相关的研究者在通过对旅游模式的发展演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剖析后,提出了慢旅游的模式。慢旅游是观光游向休闲游或度假游的一种观念转变的体现,放慢旅行的脚步,更深入、更主动地体验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所带来的新鲜认知。也可以说,慢旅游是回归到旅游传统和本质,就像慢食运动鼓励人们享受传统食物,拒绝流水线化的快餐一样,慢旅游能让人们在旅行的过程中带入思考和情感,用心品味,提高旅行质量,而不是千篇一律地走马观花。
 
  1.3 慢城与慢旅游之间的关系分析
 
  了解慢旅游的发展历史后,不难发现它其实受到慢城运动很大的影响,慢城运动的本质追求是和慢旅游相同的,慢旅游就是慢城理念和旅游产业发展的一种结合。国外的慢城全部都是已经被大部分为人所了解的的知名旅游景点,可以说,慢城就是慢旅游规划最好的实践地。中国首个“国际慢城”——江苏省高淳县桠溪镇,在景区的整体构建上就着重体现了慢节奏休闲的旅游新观念,良好的效果反馈带来旅游新潮流。
 
  2 慢城理念对于旅游规划的借鉴意义
 
  有国内研究者认为慢城理念能够帮助城市打造个性化名片,之后在城市规划中,慢城理念也逐渐被渗透到宜居社区与城镇的建设上。不过,国内的慢城实践最早、影响最广泛的还是旅游产业中。2010年底,从江苏省高淳县桠溪镇第一个被正式授予“国际慢城”的称号开始,桠溪也揭开了慢城旅游开发的序幕,走在中国旅游产业发展转型的前端。可见,慢城理念对旅游规划是具备现实意义的。
 
  2.1 慢城理念与旅游的低碳化、生态化发展趋势一致
 
  由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环境恶化问题,使全民开始关注低碳和生态的产业发展模式。而慢城的理念正是回归自然与传统,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分配,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一致。
 
  2.2 慢城理念使旅游目的地多样化、个性化
 
  慢城理念注重自然与人文的本质,强调对自身特色的保护,有利于发扬当地的地方传统特色,让每个不同的旅游目的地都具有其独特的地方感。
 
  2.3 慢城理念满足了新型休闲经济时代的市场需求
 
  快速的生活节奏和工作高压,使城市的人们更渴望用慢生活、慢休闲的方式来度过业余生活。在从观光游到休闲游度假游的转变趋势背景下,慢城旅游的市场缺口将会越拉越大,加上科技网络的发展,全球化慢城联盟就在不远的未来。
 
  2.4 慢城是践行慢旅游规划的最佳地点
 
  慢旅行并不是必须只能在慢城里进行,但是慢城理念对休闲生活的态度、方式正是追求慢旅行的游客们所看中的,这也是当下备受推崇的深度旅游流行的原因。人们在慢城中悠闲地享受当下,这就是慢旅游理念的一种表现。
 
  2.5 慢城与慢旅游相辅相成
 
  把慢城塑造成旅游景区,并不是慢城的目标,但慢旅游却是发展慢城的途径之一。也就是说,慢城建设提升了当地的旅游吸引力,而旅游开发的进步和游客的增加则会反过来加强了慢城建设,相互促进实现慢城可持续的生态发展。
 
  3 慢城旅游规划的探讨
 
  3.1 慢城理念结合旅游规划的思路
 
  在对国外慢城发展案例的分析结论中,想要发展慢城,需要考量的角度有:保护自然环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重视留存地方特色传统,留存地方特色感;注重生活质量,倡导生态饮食,发展地方产业;更加强调人性化的空间设计,例如增加绿地与徒步区,应用环保科技,减少噪声和交通流量等等。
 
  在对桠溪慢城案例的分析结论中,研究者认为慢城的旅游特点可以结合当地地方特色,从自然生态、城市文化和社会生活去构建。要加强慢城旅游吸引力,就着重在保护和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人文景观和宜居的生态环境。
 
  考虑到旅游规划的一般性目标,针对慢城旅游规划的影响因素,应该涵盖旅游吸引力的提升,以及游憩功能的提升。首先依靠本土的特色旅游资源,构建个性化的人文环境和低碳、生态、宜居的休闲环境,其次以慢旅游的发展方向来做市场营销和推广。
 
  下文将以《杨桥古村旅游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来作为举例,来探讨慢城旅游规划模式的可行性。
 
  3.2 慢城理念的适用性
 
  位于常州的杨桥古村从800年前的南宋开始至今,依然保有原始的古村落和朴素的江南特色民俗,这正是能够帮助杨桥古村着手旅游业转型的一个好基点。从原来的过度商业化,到结合慢城理念来进行旅游市场营销推广,既保护了原有的村落生态特色,又更加有效地提升了旅游发展的质量,使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有了更密切的融合。同样的道理,对于其他也是本身具有人文沉淀和良好生态的旅游景点来说,慢城理念也具备一样的适用性。
 
  3.3 慢城旅游规划的主要因素
 
  首先是如何构建当地慢城旅游的吸引力。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因此,构建慢旅游吸引力的基础是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呈现当地的历史传统文化,同时也强调精致的生活追求,享受此情此景,把人们带入到慢节奏的旅行状态当中,体味当地的社会美与自然美。在开发杨桥古村的人文景观时,《规划》表示,可以在保护原始风貌的前提下利用置换功能。比如,针对古建筑主要是修缮维护,不可再新建大尺度、大界面的建筑,尽量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和建设用地,减少占用土地,是为了维持江南古民居传统的风貌,减少现代建筑污染;而针对破败的街头巷尾,则可进行功能化、主体化、特色化修复,尽可能再现古村落的传统氛围;还有一些古建筑可以改建为博物馆、陈列馆、书画馆、文化馆等。此外,在当地的交通轨迹基础上,设计出具备个性化的慢行旅游路线,如杨桥古村构造的慢行路线,只有自行车和其他慢行交通工具才能上路,在古村周边绕了一圈,还设置了许多观景点和开放空间,以及利用当地独有的羊角船来呈现出古村落的江南水乡之意。最后,还要关注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把低碳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结合到慢城的建设中,《规划》提出了在杨桥古村内设立旅游景点,并在周边开发农业,增加特色田园景观,或利用周边的渔场构建荷花的湿地景观,以及植下各类果园,扩大了也提高了整体的观光价值,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入。因此,杨桥古村是以人文为重点,构建丰富而休闲的田园社区生活,塑造出慢城特有的文化氛围,打造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来吸引那些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紧张生活的人们。
 
  其次,慢城的游憩功能提升。
 
  在旅游景点中,游憩功能的提升一般要依靠旅游项目策划和旅游产品开发来实现。第一,慢城旅游规划,要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和地域生活体验去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慢旅游产品,比如体验杨桥乌米饭、有机农产品和水产,以及设计原生态的修心或者禅修空间,令人有深刻的文化体验感和独特的生活体验感。第二,与当地的商业服务相结合,把地方特殊的民居或传统商业场所改造为特色民俗体验,如茶馆、书吧等。第三,在旅游形象上要注重给人呈现出来的感觉,如杨桥古村主要塑造出来的是阡陌水田,朴实无华又带着历史沉淀的慢村旅游形象。第四,通过创新来打造慢城的景区管理模式,保证和提升旅游开发的日常运作与社会效应。《规划》提出了以公众参与为核心的社区管理方式,该方式由政府、居民和开发商共同参与,形成利益共同体,能够调动全民积极性,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同时也增强了本地居民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4 结语
 
  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除了给人们的生活极大的便利以外,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迷失。旅游行业是一种缓解人们精神压力的手段,但传统的旅游形式在市场上盲目跟风,也早已丧失了一开始对休闲生活体验和追求的初衷。走马观花的旅游团已经严重威胁到旅游产业的健康与正面的发展。慢城是在工业文明进步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观念和新思路,是对以上不良现象所作出的一种反思和反抗的结果,在旅游领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要想最大限度地推动我国旅游行业在慢城、慢旅游上的前进脚步,需要我国相关部门提高重视度,加大宣传力度和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宗仁.“国际慢城”在中国及其现实意义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ll(9):14-17.
  [2]张明斗杨霞.慢城现象:理论述评与城市发展启示[J].江淮论坛,2012(2):37-42.
  [3]朱晓清,甄峰,蒋跃庭.国外慢城发展情况及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l(4):84-90.
  [4]朱晓清,甄峰.慢城运动对国内城市宜居建设的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ll(9):7-13.
点击查看>>旅游规划论文(优秀范文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服务业学院
原文出处:汤钦.慢城、慢旅游及其旅游规划运用分析[J].福建茶叶,2019,41(11):73-7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旅游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