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结构建筑中其主要的建筑材料为木材,虽然具有低耗、环保、舒适、便利等优点,但是由于木材可燃性较强,其火灾隐患也比较突出。因此,文章从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要求与安全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木结构建筑的防火安全提供参考与借鉴,减少木结构建筑火灾事故发生的频率与损失。
1 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建筑概述
在我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中,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建筑是非常典型的类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我国是运用木结构建筑最早的国家,木结构建筑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时至今日依旧有大量的木结构建筑被完好地保存,其中有一部分还被列入了重点保护对象。对于中华民族来讲,保留下来的这些木结构建筑已经成为了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等都非常高。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建筑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但是在之后的20年期间,在木材采伐殆尽、木材进口较少等因素的影响之下,始终处于停滞发展的阶段。当前,由于结构用材的缺乏与钢筋混凝土建筑的不断发展,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建筑的建设不断减少,更多的是历史上保留下来的建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从发达国家引入轻型木结构住宅建筑,并在一些城市中进行了建设与应用。但是我国木结构或砖木机构建筑的相关规范与其他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木结构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建筑防火的设防要求。
我国属于能源消耗大国,为了能够实现资源与能源的节约,逐渐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当前,我国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采用的大都是砖石、钢材、混凝土等材料,这与我国当前提倡的低耗、绿色建筑发展方向并不相符。与这些建筑材料相比,木结构建筑具有低耗、环保、舒适、便利等优点。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面积、采光、环保、环境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为木结构建筑在我国市场的应用与普及奠定了基础。
2 不同木结构建筑类型的防火机理
对于木结构建筑来讲,人们最为关注的就是其防火问题。现代木结构建筑已经具备了非常完整的体系,其配套的防火规范要求也已经非常的健全与完善。木结构建筑设计人员只有在设计的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的设计规范,所建成的木结构建筑就必然能够满足相关的防火安全要求。木结构体系之间存在的差异,导致了其相应的防火措施与要求也不相同。木结构建筑的防火机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2.1 轻型木结构的防火措施
在轻型木结构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木材、墙体、楼板、房盖等,其防火安全性主要取决于其中的墙体、楼板与房盖等组成部分的耐火性能与燃烧性能,与结构中所用木材的燃烧性能之间并不存在较大的联系。在轻型木结构框架中,两侧的墙体基本上都是选用耐火性能较强的石膏板对其进行覆面处理,同时在构件的龙骨空腔中也大都是采用不可燃的矿物纤维保温材料对其进行填充,从而提高构件的耐火性能、降低构件的燃烧性能,使轻型木结构能够满足相关的防火规范要求。在轻型木结构的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依据构件所能够达到的耐火极限进行保温隔热材料、石膏板等材料的选择。
2.2 重型木结构的防火措施
在重型木结构中,发挥承重作用的木梁与木柱的截面尺寸都比较大,可以选用的材料包括实木、胶合木等。在重型木结构的实际施工过程中,通过木梁、木柱的运用能够将木结构建筑的美感更加彻底地展现出来。在重型木结构中采用的木梁、木柱等都是可燃材料,但是在建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木构件尺寸控制、木楼板组装方法选择、消除楼板与屋顶隐蔽空间等措施实现重型木结构防火性能的提高。通过大量的耐火试验证明,如果重型木结构构建的截面尺寸较大,其耐火性能就比较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截面尺寸较大的木构件在火中时会在表明形成炭化层,这种炭化层能够对木构件发挥隔热、隔氧的作用,降低构建内部的燃烧速度。因此,在重型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依据耐火极限、设计荷载等要求对木构件的截面尺寸进行确定。
2.3 木结构组合的防火措施
木结构组合指的是木结构或木构件与钢材、混凝土等结构或构件共同形成的结构体系。木结构组合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可以依旧不同的需求选择木材、钢材、混凝土等不同的材料,充分发挥出这些材料在结构中的优良个性,实现建筑整体性能的有效提高,同时还能够实现建筑成本的降低。
木结构组合体系主要的组成形式包括两种,一种是竖向组合建造,另一种是木骨架组合填充墙体与木结构楼板。竖向组合建造指的是建筑的上半部分采用木结构,为可燃材料,下半部分采用混凝土等其他结构,为不可燃材料,两个部分之间通过不可燃的楼板进行分割。这种类型的结构主要适用于下部商业用途、上部住宅、办公用途的建筑。此外,与竖向组合建造相对应的就是水平组合建造,这种类型的木结构组合体系并不常见。木骨架组合填充墙体指的是在木骨架外部进行墙面板的覆盖,在其中的空隙中填充保温、隔热、隔音材料,这种结构的墙体不能够用于承重墙体,多用于混凝土建筑物中的非承重外墙或者内隔墙。
3 木结构建筑的防火技术
3.1 对木材进行阻燃处理工作
木材属于可燃物,其燃烧等级比较低,因此需要相应的阻燃处理工作实现其可燃性能等级的提升。在对木材进行阻燃处理的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方式就是在木材表面涂阻燃剂,能够对高温下木材的热分解、热传递、氧化反应等进行有效的抑制。不同的阻燃剂在阻燃作用方面是具有侧重点的,在对木材进行阻燃处理的过程中需要选择两种以上的阻燃剂进行混合之后进行使用,促进阻燃作用的强化。比较常见的木材阻燃剂主要包括磷系阻燃剂、氮系阻燃剂、硼系阻燃剂等,经过阻燃处理之后的木材在抗火性能方面得到了非常显着的提升,使其燃烧性能得到了改变,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够对构件的耐火等级进行改变。
3.2 对木材进行表面防护工作
木材的表面防护工作主要是针对木材成品而言的,主要的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木材的表面涂覆阻燃剂或防火涂料;另一方面是在木材的表面包裹不燃性材料。通过表面防护工作实现对木材的隔热、隔氧作用,从而对木材燃烧进行抑制。
木材表面防护工作是目前为止最为有效的木材防火保护方式。当前较为常见的防火涂料为膨胀型涂料,在受热之后会形成炭化层,能够发挥着非常良好的隔热、隔氧作用。在木材表面涂覆膨胀型防火涂料,在遇到小火时并不燃烧,火势较大时能够对木材的延燃能力进行优秀的阻滞,进而降低火焰的传播速度与火灾造成的损失,离开明火之后能够自动熄灭,防止火灾的进一步蔓延。但是膨胀型防火涂料的作用仅仅在于阻滞与延缓火势,并不能够对火灾进行完全的阻止与消灭。此外,防火板材也是非常有效的木构件防火措施,通过这些板材能够防止木结构直接受到火焰的灼烧,实现构件耐火极限的提高。
0前言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造成几万人死亡或失踪,而这其中,大部分人死于海啸。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近8.5万人死亡或失踪。对比之下,让人不禁要问,为何我国伤亡人数比日本多出这么多...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儒学在我国传播的两千多年中,首先在中原汉族之间传播,经过中央政权的推广及汉族和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交往,传播到边疆民族地区,一步步深入到少数民族的上层和民间,渗透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