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管理学个案研究中的潜意识和异常案例处理

来源:未知 作者:7号编辑
发布于:2014-06-17 共4587字
论文摘要

  案例研究是高水平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凡成熟和影响卓著的工商管理课程必会精心设计与自身配套的案例,对案例的要求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为强调案例的典型与代表性。
  
  在对案例的援引上,可以说存在两种套路,其一,借用案例对需要介绍的管理知识或经验进行佐证,以加深学员对管理知识或经验的理解和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案例教学是一种基于特定管理知识或经验的实验和体验、再现,学员被动地接受特定的管理知识或经验,缺乏主动性,这种套路的假设前提是特定管理知识或经验的预先确定;其二,基于案例研究之于管理知识生成的作用,着重强调案例研究之于管理知识生成的方法论讨论和方法训练,教会学员基于案例研究生成和创新管理知识的认识论、方法论,甚至是方法或技术,这是一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设计和策略。
  
  人类社会知识和理论的生命力与其所欲解释对象的抽象层次密切相关,抽象层次高意味着知识和理论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和较宽的解释范畴。一般来说,直接源起于经验观察的知识和理论在没有经过理论抽象环节加工之前,在理论抽象层次上难以获得一个较高的位置。社会经济生活的纷繁复杂、商业活动的应接不暇和许多微观化特征使得工商管理理论知识生成对经验总结和归纳产生过重的依赖,影响了其理论生成的抽象层次的提高,进而限制了理论知识的生命力和解释范畴。顺着这样一种思路进行分析,就会非常自然地得出:管理知识和理论基于可以观察得到的经验事实的不断变化将会被不断地构造、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管理知识和理论的生成与创新将成为工商管理研究时时刻刻需要面对的问题,是一个摆脱不了的研究课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以为管理知识的生成与创新应该优于管理知识和经验的传承,工商管理教学过程中的案例研究也应在这样的理论和认识背景下进行设计和组织,案例研究与教学之于管理知识生成与创新的方法论与方法讨论应该优先于对既有管理经验理解的促进。对案例教学中的方法论讨论正是授之学员以渔的过程。
  
  笔者基于自身学识能力和眼界的限制,谨慎地将本文写作限定在案例研究生成管理知识和理论,与推进管理知识和理论发展的方法论问题讨论。
  
  一、个案研究中的潜意识———走向概括
  
  工商管理世界的初级理论知识,甚至是较低层次的经验总结与归纳,和单个具体的个案及其研究活动能够建立起什么样的关系呢?在研究者的案例教学和研究活动过程中可能未曾意识到会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个案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个案或是一个事件,或是一次发生,案例教学和研究中的个案选择标准是什么呢?为什么特定的管理知识和理论往往会和不止一个案例联系在一起?回答这些问题,笔者以为惟有从方法论的讨论入手。
  
  在个案研究的实际过程中,研究者试图从一个或少数几个个案中发展某种形式的概括,以提高基于个案发展出来的理论的抽象层次,以使研究者摆脱理论时刻会碰到的解释困境。然而,多数研究者都没有意识到个案研究走向概括的学术冲动或抱负,或者没有将这样一种存在于个案研究中的“莫名状”用清晰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但它又确实存在,以一种学术研究潜意识的形式存在着。从个案走向概括,也就越来越成为研究者一项直接的研究策略。
  
  走出个案研究,迈向成功概括,在个案研究中并非是件简单的事情。在笔者有限的视域内,可资借鉴的文献和方法来自于人类学的个案研究方法论的讨论和定性研究的实践操作。在数学和统计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并日臻完善的定量研究模式和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对包括人类学在内的基于个案分析的定性研究构成极大的冲击,人们对两种不同研究范式所生成的理论和知识争论非常激烈。定性研究必须要努力解决个案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矛盾,正确处理微观和宏观的关系问题,“走出独特个案”,迈向概括,发展出具有普适性,抽象层次较高的理论体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图求。
  
  在寻求个案研究中特殊性和普遍性、微观性和宏观性关系的合理解决方案的研究过程中,卢晖临等人介绍了人类学个案研究中研究者是如何“走出个案”,迈向成功概括的努力:超越个案概括、个案中概括、分析性概括和扩展个案方法。
  
  超越个案概括走的是类型学的研究范式道路,以对象研究为出发点,经由比较方法到模式再到普遍化,强调个案研究对象选取的“典型”原则和“相异”原则,通过滚雪球式的个案研究积累,形成对局部的概括,完成对一般经验的总结归纳。
  
  个案中概括强调对个案特征的把握。“研究地点不等于研究对象;而人们时常会混淆个案的代表性和个案特征的代表性;研究者研究的是个案特征,而非个案”,这里揭示出,个案可以非常独特,甚至是偏离正常状态,但它体现出的某些特征却具有重要的代表性。个案中概括对个案特征的关注促成研究者能够通过成就(actualize)整体的部分看待整体,通过推动(motivates)部分的整体看待部分,是一种持续的知识活动,能够较好地解释个案微观和背景宏观的关系。个案中的概括在方法论上有一个假定条件的预先存在,即承认普遍性结构和法则的存在。
  
  分析性概括可以被说成是基于经验检验和理论发展、改进方面的概括,将在后面的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部分做重点介绍。
  
  扩展个案研究方法一改传统个案研究结论局限于研究对象范围的做法,利用反思科学从个案独特特征中抽取一般,从微观走向宏观,将研究观察的立足点进行倒置或转换,将个案存在的宏观社会生活背景作为经验考察的主要观测点,以此俯视个案的发展状态,理解微观的个案是如何被宏观的背景所形塑的,突出微观个案研究的宏观基础分析。
  
  在统计概括和定量分析拥有相对优势的现存研究格局下,发展出个案中概括和分析性概括、扩展个案方法的研究路数,并以此与统计概括和定量分析相区别,成为坚持和改进定性研究方法的一种理想策略和方法论基础,尤其是在个案研究中。
  
  综上,通过对个案研究潜意识的揭示,对个案研究走向概括的揭示,我们获得对个案教学和研究之于管理知识理论生成路径的新认识,为弥补传统个案研究所挥之不去的理论普适性困境提供了方法论上的解决之道,同时也认识到了个案研究中微观和宏观关系正确处理和把握的必要性。
  
  二、异常案例处理———管理知识的新增长点
  
  要推翻一个理论,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其一,指出理论成立的假设条件有错或者是不足轻重;其二,可以指出在既定假设条件下的逻辑推理过程有错,即逻辑错误;其三,找出与理论解释相反的经验事实并加以反驳;其四,构造能够更好地解释经验对象的理论模型以替代原有的理论;前两个属于形式命题范畴,在现在管理科学研究素养普遍提高的背景下,形式命题理论已经在假设条件和推理逻辑设计上相当谨慎,很少出现失误,从而被推翻的可能性也就比较低,后两个属于经验命题范畴,理论形成过分依赖对经验事实的观察和归纳总结。在经验命题理论形成过程中,由于研究者自身条件和研究对象的限制,使得经验观察难以穷尽对象,理论解释的普遍性和预测的确定性会时常陷入被质疑的困境,在方法论方面有被轻易证伪的风险存在,工商管理知识理论可以说大多数是属于此类经验命题范畴,也就是说容易在上述的第三、第四点上被人推翻。从管理理论和知识的发展与积累来说,原有理论被有效推翻之时也就是新的管理知识和理论形成之时,原有理论被有效推翻之处恰恰能够构成管理知识和理论的新增长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看到管理理论命题被证伪或既定的管理知识被推翻之于管理理论和知识创新的重大价值。
  
  对一个既有的理论进行突破,发展并形成的新的理论,或对原有理论进行再加工、再完善,笔者以长期观察和处理异常案例的研究体会和感悟为基础,总结方法有三,其一,案例研究走向概括方法中的分析性概括;其二,在证伪主义方法论讨论基础上的理论“限界条件”清晰化过程;其三,概率统计概括和小概率意义基础上的异常案例观察。在将要介绍三种方法前,将本文所讨论的异常案例界定为与某项预设理论或研究所指案例常态的一种相对存在,它可以表现为数量的稀少,或属性特征上的特别,或者是两者的结合。
  
  分析性概括在研究之初确定或假定一个理论,以此作为模版(template),用来作为与研究个案进行比较的工具,明确发展新理论的基础。在分析性概括案例研究设计过程中,研究者选取案例时常会将个案的研究潜力放在优先于个案代表性的位置,不十分注重个案的典型性,重点考察个案之于理论发展的研究价值。研究者在预定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对个案进行选择,研究者总是试图通过对选定个案的研究,达到提出、修正或检验理论的目的,研究者经过这样一个研究环路,完成从理论到个案,再回到理论的循环,其间,经由个案比较,实现理论的再生成或创新。在分析性概括中,经由个案比较生成新理论,新知识,当属异常案例的出现与比较对原有理论完善和修改的推进作用最有显著。
  
  出于拯救证伪主义方法处处面临责难和被质疑困境的努力,科恩师徒发明了“限界条件”概念,他们指出“任何一个理论都必须配备相应的‘限界条件’,只有明确阐述限界条件,一个理论定律才能真正被放到社会现实中与‘限界条件’所限定的社会事 实相碰撞,由此接受社会事实的检验”。
  
  “‘限界条件’可以用于理论证伪”。“在限界条件不断放宽的情况下,如此理论定律仍能以其确定性成功地展示其预测力,则此理论定律在严酷的证伪过程中的存活率就会很大”,反过来说,“在可证伪的理论中,最有力的是那些对证伪敏感度最高的理论”。从这些引文描述中,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建立异常案例观察与“限界”过程、证伪的关系,通过异常案例观察的获得,研究者启动“限界”过程,对原有理论的特定适用范围及应用界限进行适当调整,在调整“限界条件”的前提下,使理论接受证伪检验,新的理论生成或原有理论得以完善。统计假设检验原理和小概率意义事件有着重要的关联。
  
  在一定数量经验观察的基础上,经由总结归纳所形成的理论,多为概率命题和统计概括。案例研究结论的形成和解释是以对象的概率抽样为前提的,在这个意义上,异常案例观察的获得具有抽样意义,异常案例观察的获得可以在小概率事件的意义框架下被加以解释和利用,经由抽样过程所获得异常案例观察是具有统计意义的,可以成为推翻原假设理论,构造新的理论假设的事实基础。这样,看似成为定性研究所专有的个案研究在定量研究过程的另一端找到自身的应用空间,具有一定数量意义的异常案例观察成为修正原有理论和生成新理论的重要源起。
  
  综上,基于对管理知识和理论的创新设计需要,结合案例研究与教学过程,略述了异常案例观察和处理在分析性概括、理论“限界”过程和小概率意义统计概括三种方法上的运用。
  
  三、总结和讨论
  
  本文通过对以人类学为主的其他学科的个案研究方法的粗略介绍,试图强调案例研究与教学中,案例运用服务于理论体现、再现和解释的同时,应更加关注案例研究经由概括和扩展生成理论的重要性,并按个案研究所得结论和解释层次由高到低地简单叙述了超越个案概括、个案中概括、分析性概括和扩展个案研究方法。在异常案例时常被研究者抛弃于研究视角范围之外的情况下,提请研究者对异常案例修改、完善、检验原理论和生成新理论的突出作用,并总结从异常案例观察获得入手进行理论知识再创造的路径———分析性概括、“限界条件”和小概率意义上的异常案例。
  
  个案研究因其数量和对象属性限制好像天然地要和定性研究方法捆绑在一起,与以统计分析为主要手段的定量技术格格不入,许多基于定性个案研究的结论因为研究分析技术偏见而得不到应有认同。本文写作的另一个目的在于从方法论讨论上,彰显定性个案研究的魅力,展现个案研究在理论生成与创新方面的独特研究价值,企图使更多的人看到个案研究从理论到方法的巨大发展和进步。
  
  现在,国内外许多高层次的研究都已经非常注重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结合,学者越来越来认同:定性定量之争已无意义。就研究设计而言,没有定性、定量研究优劣之分,只有好的研究和坏的研究的判断。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高等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