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陕西航空类职业院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推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正在迅速发展。不过,目前陕西航空类职业院校航空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在强调技能及应用性的同时,存在设计比较理想化,与国家职业资格素质要求联系不够紧密等不足,如何将陕西航空类职业院校航空类教学改革与国家职业资格素质要求有机结合,是需要重视与解决的一个问题。
从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看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我国加入 WTO,国际教育交流日益频繁,中外合作办学方兴未艾。教育部门和有关院校在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和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经过对比权衡,国内高职院校在办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比例、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单一呆板、陈旧滞后、缺乏系统、忽视实践性教学等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与飞速发展且日趋开放的市场经济对高素质外向型、实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相比,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明显处于滞后状态。按照国际惯例和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教育应该是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步甚至是在一定程度上适度超前发展,唯此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对经济建设的助推作用和对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作用,才能实现与国际教育接轨,也才能实现在国际教育交流和中外合作中的平等对话。为此,高职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当前陕西航空类职业院校航空类课程教学现状
1.本科教材占主导位置,授课偏重理论。目前,航空专业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包括人文学科、计算机应用、自然科学、英语等 20门左右的基础教育课程。高职院校的陕西航空类职业院校航空类标准的设计,主要仍以本科航空类教材为基础,内容偏重知识、理论学习,侧重中高级航空类人才的培养,对技能训练及培养不够重视,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素质培养衔接不够紧密。
2.在高职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部分院校的航空类课程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探索,但在强调项目化教学的同时,存在教师对岗位技能标准认识主观性强、目标不明确、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标准的职业技能。目前的课程设置虽然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内容,但仅有计算机方面的内容还体现不出信息化技术的特点。信息化技术体现在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化武器的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航空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客观地讲,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的定位和根本任务已基本形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高职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较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但目前依然存在过分追求“专升本”的升学率,教学要求和考核偏重于少数学生的“专升本”,忽视了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要求。因此纠正对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的偏颇迫在眉睫,在对高等职业教育正确定位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十分必要。
结合航空类工作的过程,来设计该课程的课程体系及学习情境,该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应基于国家职业资格要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提炼出相应的课次教学目标;最后,依据具体课次的教学目标,结合该工作中的具体内容及职责,设计相应的教学项目及任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科学性,避免主观性,该课程的具体项目设计,应基于国家职业资格素质要求,结合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职责来设计,确保具体项目或任务的科学性及必要性。结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该课程的具体项目或任务,应该侧重具体信息、数据的收集、核算及处理,侧重相关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系统的操作训练,兼顾对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方案设计类项目或任务,夯实学生从事基层管理岗位所需的基础知识。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相对于理论知识而言,其实际操作技能相对较弱,为更好地服务于高职教育,高职院校一方面需要完善教师招聘要求,由目前侧重理论知识和学历教育向强调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转变,特别是要敢于突破招聘中对学历的要求和限制;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深入到企业一线兼职、挂职,及时学习、吸收企业新的技术、技能,不断对自身的知识、技能更新,确保教学中的知识、技能与社会发展同步。
参考文献:
[1]刘秀峰.高职课程行动研究的实践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7,(10).
[2]赵炜.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煤炭高等教育,2007,(3).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