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对国贸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6-20 共5561字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的深入,培养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涉外人才,既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使命,更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国际贸易专业)培养人才的宗旨。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高效地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途径和方法,才能更好的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双语教学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一、国际贸易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背景与现状

  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明确要求各高校在本科教育方面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并且要求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2005年教育部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又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为此,教育部于2007年启动了“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截至2010年共建设了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力求通过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建设,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以及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和能力。

  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则是教育部规定的六大试点双语教学的专业之一,很多高校都对该专业实施了双语教学。

  学校看专业,专业看课程。目前全国500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中,有10%是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课程分布主要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学、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国际结算、外贸单证、西方经济学、世界贸易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和管理学等。可见,国际贸易专业的双语课程建设和双语教学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校的双语教学探索始于2004年,初次设立了26门双语教学课程,在2006年又增设了9门,其中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有5门,分别是管理学、国际经济学、国际会计、金融学和国际贸易实务,占比14%,在已立项的9门校级双语示范课程中,本专业有2门。可见,国际贸易专业也是我校实施双语教学探索的主要阵地,因此,对该专业进行双语教学调查一方面能够反映我专业的双语教学现状,另一方面,对促进我专业,乃至我校的双语教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双语教学实施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一)方法

  鉴于目前没有统一的双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而学生作为双语教学活动中最直接的受众,故他们最有发言权。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若剔除“大学英语”、“外贸英语函电”和“商务英语”这三门语言类双语课程,目前本专业只在第四学期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经济学”两门双语课程。因此,考虑到样本的可获得性和时效性,本课题组选取韶关学院201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作为问卷调查的样本,调查时间为2013年6月12日,因为在该学期该专业的学生刚刚完成这两门双语课程的学习,选择这个刚接受完双语课程训练的学生群体进行双语问卷调查比其他年级更有代表性和借鉴价值。

  本研究采用不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共发放146份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34份。虽然问卷数量有限,但是此样本的时效性强,选取对象有针对性,故样本所得的数据能够真实反映本专业的双语教学状况。本课题组根据我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双语教学情况问卷调查”的有关内容,并结合本专业的课程特点设计了调查问卷。该问卷有20个封闭式问题(14个单项选择题和6个多项选择题)和1个开放式问题,其主要内容涉及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质量、效果、影响因素,教材、考核方式的选取,课程网站的建设。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双语教学质量与实施效果的评价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2.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对于“双语教学带给你最大收获”这个多项命题,76.87%的同学认为“掌握了专业词汇及其英语表达”,44.03%的人认为双语教学“提高了外语水平”,还有16.42%的人认为“提高了学习兴趣”。对于教学质量的满意度,12%和60.4%的人的选择了“很满意”和“基本满意”,选择“不满意”和“难以评价”分别为10.3%和17.3%。

  再来看一下“如果有后续课程进行双语教学,你将”,持“欢迎”和“一般”态度的占46.27%和32.84%,只有13.43%的人反对。可见在国际贸易专业实施双语教学总体来说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专业课通过双语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双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影响因素分析

  了解学生对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需求,可以为双语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取、教学实施与评价提供依据。根据学生的问卷反馈,大部分学生认为双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79.1%)和“提升外语知识和能力”(77.6%),“开拓国际视野和意识”和“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分别占比50%和32.8%。可见,学生对于双语学习目标的需求与前文所调查的双语学习收获结果是一致的,学生希望通过双语学习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外语应用能力。

  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师资、教材、教法和手段、教学环境和条件等等。其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双语教学的实施和效果。本次问卷调查的受访学生中,有10.4%的同学通过大学英语六级,通过四级的为49.3%,仍然有40.3%没有达到英语四级的水平,因此有73.9%的同学认为双语课程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只有26.1%的同学认为没有增加学习负担,而影响他们学习双语课程的最主要因素是“英语水平”(91%)和“课程难度大”(61.2%),因而他们在双语学习过程中主要依赖于“教师课堂讲解”(61.94%)和“课件”(52.24%),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而言,由于偏低的英语水平,他们更希望能从教师和课堂中得到直接的帮助,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教学方法和手段”和“师资”是影响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两大主要因素,分别占比77.61%和70.15%。可见,在今后的双语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这两个关键因素的改善和突破。

  3.双语教学的几个细节问题与建议

  在双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双语开课时间、教材选取、中英文授课比例、考核比例等因素也会影响双语教学质量。通过调查问卷的反馈,我们也得到了一些启示。第一,开课时间问题,73.13%的学生认为在大一、大二开设双语课程比较合适,选择三年级的占比19.4%。这个结果很值得注意,很多高校都把开设双语课的时间放在高年级,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一方面,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要备考大学英语四、六级,他们更愿意接受专业英语课程训练,来提高英语应用水平;另一方面,高年级的学生学习重心已偏向于考取就业资格证书或考研,不愿意放太多的精力在双语学习,因此双语教学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在大一开始渗透,并保持前后课程的连续性。第二,教材问题。教材因素也被学生认为是除“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外,第三个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占比48.5%。其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使用的是国内学者编写的全英文教材,而“国际经济学”课程使用的是国外原版教材,从调查问卷的反馈来看,认为全英教材难度“太大”和“比较大”的分别占比31.3%,50.75%,认为“适中”或“容易”的只占17.9%。79.1%的学生都赞同使用“中英文混合编写的双语教材”,只有13.4%的学生接受全英文教材。可见,中英文互译的双语教材更适合于初次接触双语学习的学生。第三,课堂英语授课比例的问题。有56.7%的同学认为英语授课比例为50%-80%比较适合,还有28.4%的同学选择30%的比例。而对于学生认为对其帮助很大的课件,60.4%的同学都希望“以英文为主,重点地方翻译成中文”,还有20.2%的同学希望“中英文对照的课件各一份”。可见,尽管英语水平有差异,但对这两个命题的选择还是比较一致的,说明学生更愿意在专业知识和语言学习中达到一种平衡。第四,考核方式问题。赞同英文命题比例为60%和30%的同学分别占比35.1%和29.1%,对于口语考核比例,55%的人认为5%-10%最合适,认为不增加口语考核和口语考核比例在10%以上的分别是26.8%和18.2%。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赞成在双语教学考核中加入口语考核环节,但比例不应太高。

  三、讨论与若干建议

  第一,进一步明确双语教学目标,注重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结合。“双语教学”作为本土化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必须要进一步明确双语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为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对于双语教学目标,很多学者都做了探讨,基本上能达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均认为在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中,不能把英语学习凌驾于专业知识之上。而对于如何定位双语教学的具体目标却没有明确。

  本研究认为,双语教学目标应该以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主要包括国贸专业知识和英语素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贸易理论、知识和贸易惯例,培养学生双语思维能力和国际竞争意识和理念;能力目标主要包括操作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通过双语的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用英语处理国际贸易实务、单证制作、函电写作、外贸合同谈判等应用技能。只有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才能使双语教学实践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第二,完善国际贸易专业的双语课程体系,使双语教学系统化。目前本专业开设的双语课程只有两门,没有形成完整的双语课程体系,双语教学效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巩固和加强。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对于“你希望以下哪些专业课能开展双语调查”多选命题,选择“商务谈判”的人数最多,占76.12%,“国际市场营销”次之,占比30.6%,而选择“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结算”“国际金融”的分别占比47.76%、26.87%、22.38%,可见学生对双语课程的设立还是充满期待的。因此只有整合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保持双语课程开设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循序渐进的推进双语教学力度,才能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目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现分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电子商务三个方向,根据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双语课程体系应该主要针对国际贸易方向的学生。根据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双语课程应该放在大学前三年,并应注意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根据该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现有的师资力量,我们认为以下教学类课程可以设为双语:第2学期的管理学,第3学期的金融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市场营销,第4学期的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第5学期的国际结算、外贸单证实务,第6学期的商务谈判和国际商法。通过这种专业课程群双语教学的推进,将会从根本上提高国贸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三,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措施。双语师资缺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制约双语课程质量的主导因素之一。双语教学的开展需要大量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双语教师,然而由于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大部分教师虽然有比较高的理论水平以及很好的外语听读写能力,但口语普遍比较差,更谈不上用英语上专业课,少数能采用双语教学的教师普遍缺乏对外交流的机会,很难更新教学思想和方法,国内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容易束缚学生的锻炼能力,使得双语教学的效果不理想。我们认为学校可以通过鼓励双语教师到国外进修或开设校内双语教学师资培训班的方式来提高双语教学师资。实际上目前我院与英国北安普顿大学联合开设了国际商务专业,已招收了四届学生,有很多老师出去进修回来,可以胜任双语教学工作,然而目前大部分老师只是在上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采用双语教学,而其中的大部分课程都属于国际贸易专业的主干课程,因此完全可以通过整合师资力量,提高本专业的双语教学力度。此外,学校和院系的激励机制是否到位也是制约双语课程体系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一门双语课程的准备,教师需要投入比中文课程多几倍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适当提高双语教学课酬是非常必要的。以中英合作办学班国际商务专业为例,该专业课程均采用双语,课时量按普通课程的双倍到三倍计算,但其他本科专业的双语课程却没有达到这个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上双语课程积极性。

  第四,因材施教,完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教学方法和手段被认为是对双语教学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目前流行的三种双语教学模式:保持型、过渡型、沉浸式,课堂使用的外语比例依次增大。我们认为应该针对课程的特点和课程的不同章节,采用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而非固定某一种教学模式贯穿整个课程的始末。以笔者讲授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对于专业性强,知识点复杂的“国际贸易术语”模块宜用英语简单渗透专业术语的模式(课堂英语比例5%-10%);“买卖合同条款”模块包括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包装、价格、运输、保险和索赔等内容,该阶段应该加大英语的使用程度,宜采用中英文交叉渗透的双语教学模式(课堂英语比例30%-60%);“合同的商订与履行”模块是本课程的中后阶段,宜采用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课堂英语比例80%)。这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门课程的满意度达到89.58%。对于国外的先进教学模式和理念,我们要去伪存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若一味地照搬国外的教学方法,只会降低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论类课程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实务类课程则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理论类课程“国际经济学”采用“理论专题+话题讨论+网络”教学手段,而实务类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则采用“理论+实训+网络”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网络这一辅助教学手段。从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看,72.32%的同学较少或不使用课程网站,一方面由于老师的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由于网站的建设质量有待提高。课程网站还没有发挥他应有的作用。比如前文提到的教材问题,大部分同学都更愿意接受中英互译的教材和课件,然而考虑到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我们不建议采用中英对照的教材,但我们可以把中文的课件放在课程网站上,供学生预习和复习,借助课程网站,还可以缓解双语教学中英语词汇和语法解释所造成的时间不足问题。

  参考文献:
  [1]周丽,刘青,谢晓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56-59.
  [2]蔡中华,赵宝元.双语教学在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的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6):102-10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高等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