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实施Seminar研究型教学的尝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9-15 共3942字
论文摘要

  根据《国家教育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大学教学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研究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国内很多大学的教学过于偏重对知识的掌握,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普遍面临的问题。Seminar(研讨课)是一种师生基于问题研究和讨论的教学模式,是流行于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的教学与科研结合的产物。目前,我国Seminar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初级阶段。少数学校(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已经开设有Seminar教学模式课程,但开设的Seminar课程以中文科课程居多,本科化工教学中采用Seminar教学的还比较少。

  Seminar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性和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研讨性教学方式。我们将Seminar引入本科化工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期望获得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与提高学生英语技能的双重功效。

  本探索的切入点是在我们化学化工学院2010级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的本科专业英语课程中选择某些专题做Seminar教学研究,选题内容结合我院学生专业特性和专业英语的特点,使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多元化、前沿化、实用化,突破学生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现状,摆脱学生在学校学习哑巴英语,毕业后不会用英语交流的局面,激发学生对专业英语、专业知识和科研的兴趣。因此,我们Seminar教学的研讨选题之一为探讨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Olefin Metathe-sis———Achievements of Nobel Prize for Chemis-try in 2005”。本论文以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专题探究为例,阐述Seminar教学研究过程。本专题探究旨在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掌握Seminar学习方法,对诺贝尔化学奖的具体内容用专业英语进行交流和探讨,培养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实施Semi-nar研究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可为本科其他课程的教学推广Seminar模式提供借鉴。

  一、Seminar教学法的实施

  (一)导引目标

  这是教学的准备阶段,它源于传统教学的“预习”。在“Olefin Metathesis———Achievements ofNobel Prize for Chemistry in 2005”Seminar专题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主持人。主持人根据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提前1~2周将拟定好的研讨主题(2005年三位诺贝尔化学获奖者各自的贡献和烯烃复分解反应原理、获奖成果的应用及意义等)和与主题相关的英文关键词告知学生,引导学生查阅和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自学参考文献,并质疑和释疑。有13位选修本课程的同学自愿报名参与本专题的Seminar教学实践,其他同学旁听并参与讨论。我们将这13位学生分成3个学研组,各选出1名小组长。小组成员任务为:搜集并整理资料、组员间讨论并合作、制作演讲PPT。小组长的任务是负责组织小组组员讨论、协调小组成员的合作并保证小组最终Sem-inar研讨成功。

  (二)组织研究

  Seminar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教师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为主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式学习。各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召开小组讨论会,对各组员查找的资料进行分类整合,然后选取有代表性的材料制作成课堂演讲幻灯片,形成小组发言稿,并推选一名成员在课堂上宣讲。因此,准备过程中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和组员的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该准备阶段,学生可以通过QQ群与教师交流,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运用已有知识,通过独立的探索和相互交流,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学习探究知识的方法和策略。

  (三)引导归纳

  Seminar课堂上,教师首先简要介绍本次课讨论的主题,但不给予任何评价与定论。第二步是每组的发言人代表小组发言,汇报小组研讨的成果,小组其他成员补充发言;最后同学提问,双向质疑,双向辩论,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受任何形式的限定和约束。辩论中不划定正方和反方,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发言,展示独立思考或合作的成果。

  教师与学生在讨论中都是参与者,没有所谓的权威。第三步是教师评价,包括对本次课内容的简短归纳及对报告人和讨论情况等的评价,指出下次Seminar课应该继续发扬和改进的地方。Seminar研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科研中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激发了创新意识,提高了自学和研究能力,可望促进其终生的教育和学习。

  (四)课堂演讲和讨论

  第一 小组的演讲主题是 “Olefin Metathe-sis———Introduction to Achievements of NobelPrize for Chemistry in 2005”。小组演讲人用中英文双语幻灯片简要介绍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烯烃复分解反应机理和三位获奖者在烯烃复分解反应中各自的贡献。简叙了获奖者YvesChauvin提出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催化反应式(如图1所示);获奖者Schrock关于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获奖者Grubbs对催化剂的研究。

  第一小组同学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由小组4名成员(2位男同学和2位女同学)为同学演示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含义。最初2位男同学是一对舞伴,两位女同学是一对舞伴,在“加催化剂”的喊声和雪绒花英文歌曲声中,他们交叉换位,转换为两对男女舞伴,在场同学随即鼓掌欢呼,反应结束。

  第二和第三小组的主题分别是“Catalyst ofOlefin Metathesis”和“Multiple Applications andGreat Significance of Olefin Metathesis”。他们介绍了烯烃复分解反应所需催化剂的特点及近年来此类催化剂的发展,说明了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及最优催化问题,展示了烯烃复分解反应通过Chauvin、Schrock和Grubbs等人的工作,反应变得更加有效,对反应条件的要求更加温和,使环境污染大大降低,并向绿色化学目标迈进。在介绍烯烃复分解反应催化剂最新科研成果和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应用时,演讲人采用自己与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的形式探讨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应用前景,课堂讨论和辩论的学术氛围相当浓厚。

  特别是对于烯烃复分解反应诺贝尔获奖成果在诸如研发药品、先进塑料材料和绿色化学的应用等方面,大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设想和展望,一节课的课堂讨论结束后,大家还意犹未尽。

  二、Seminar课程的教学效果

  本Seminar专题研讨结束后,我们对参与Seminar课程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课程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对Seminar教学进行了调查测评。

  调查问卷的统计表(见表1)显示:修课学生普遍认为Seminar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式,评价普遍高于传统教学。这说明学生比较欢迎并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问卷调查受访者对Seminar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从Seminar教学的实践效果来看,教师有更多机会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也有更多机会与教师切磋。

  大多数学生认为Seminar教学过程中彼此间的这种平等、朋友式的关系可增进师生之间的和谐与理解,教师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课堂中激烈的思想碰撞通常能给教师带来灵感,学生汇报的大量资料和研讨也能给教师诸多启迪,彼此达到了教学相长。教学实践证明Seminar模式在本科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的。这为化工其他学科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三、Seminar课程的教学体会与思考

  实施Seminar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动权在于学生。如果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高,就不会自觉地去查阅和阅读参考资料,也不会积极参加讨论。但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又是可以通过培养逐步形成和提高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引导、鼓励或激励。

  Seminar这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探寻自学的方法,不必崇拜老师及教材,在研讨中发现真理或趋近真理。在专业英语Seminar课堂上,常常能看到学生争论问题时的固执和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以及学生团队合作成功后的成就感。与过去被动听课相比,Seminar研讨课上学生的精神要振奋得多。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得以发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自然而然就调动起来了。在Seminar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自己学习的成果常常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因此他们的自主学习就会产生马太效应:学习积极性越高,学得越好。因此,成功的教学方式或教学方式的成功,就是教师真正践行了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学理念:教是为了用不着教。

  Seminar课程的内容选择必须恰当。

  Semi-nar选题与小型研究和模拟研究必须相适应,以免过虚。上述“Olefin Metathesis———Achieve-ments of Nobel Prize for Chemistry in 2005”选题既让学生了解了化学领域最高奖项和最新发展动态,我们又根据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训练了学生的中英文表达能力。

  Seminar课程选题可灵活多样,教学内容可不拘泥于课本而直接来自于学科研究前沿,以使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本课程学习期间至少参与一次Seminar课程的实践。由于Seminar教学模式比较适宜于小班教学,班级人数多的情况下学生可分成若干小组,有多个选题供每个小组选择,每次针对一个专题开展Seminar研讨。教师在进行Seminar教学前需要收集资料提炼课程内容,提出合适的讨论问题,并且要课外指导学生Seminar研讨的准备。

  Seminar教学中,教师要比在传统教学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但这一过程也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也在不断地积淀过程中得以提高。

  Seminar教学使学生在研究和讨论中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此外,为了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研究,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除了考试成绩之外,教师还可以依据Seminar研讨课学生的表现,结合参与、交流、准备、思辨、团队精神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总之,Seminar教学模式强调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更注重学生研究能力、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如果我国高校能广泛运用Seminar模式于本科教学,将有利于改变人才培养观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Seminar教学顺应了“创建一流本科教育”的时代发展需要,对《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倡导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针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平,朱贻安等.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3,(3):8-11.
  [2]王丹,张杰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3,(1):103-105.
  [3]高正曦,姚祝军.烯烃复分解反应———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介绍[J].科技导报,2005,23(12):8-1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高等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