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计划体制时期的高技能人才状况回顾
分析计划时期高技能人才状况所参考的数据主要是与一些老牌企业的有关领导和高技能人才进行访谈获得,并且查阅了这些企业所保留下来的一些历史资料。由于不能搜集到全面地数据,所以对于这段时期的高技能人才的状况地概括总是不能达到完全地精确。
1949 年建国以后,我国政府就逐渐重视高技能人才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有关部门逐步出台相应的政策与方法,不断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总体而言,从 1949 年到 1978 年的计划经济期间,高技能人才的发展状况并不好,处于起步阶段。这阶段的高技能人才人数较少,学历较低,年龄基本偏大,缺少系统的培训,技能水平比较低。对高技能人才的管理也缺少科学性。
2 市场体制下高技能人才的现状梳理
分析市场体制下高技能人才的现状的资料比较全面,而且获得数据的途径业比较多。所以对这一阶段高技能人才的状况的分析比较具体而准确。
在高技能人才的具体状况方面,2004年 6月,我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对 34 家中央企业进行的调查数据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该数据表明这34家企业职工总数为 453 万,占所有央企职工总数的 40%以上;拥有技术工人 223 万,其中的技师、高级技师比例为2.5%,高级工比例为20.1%。年龄结构上以中青年为主,职称结构比较合理,技师和高级技师占高技能人才的比重为12.5%,市场经济机制下的高技能人才大多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生占到了 70%,主要服务于各类技能岗位,技能水平比较高,受到的基本技能培训也比较系统。管理方式进入到科学管理状态,比较注重对高技能人才的人本管理,开发高技能人才的工作潜能。
3 两种体制下高技能人才的纵向比较与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对计划体制时期和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高技能人才的状况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市场经济时期比计划体制时期的高技能人才的状况有了很大提高。具体来说,在构成分析方面的比较上,市场体制时期高技能人才的数量要远远高于计划体制时期,而且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技能结构、培训情况等方面都远远好于计划经济时期。市场经济体制情况下的高技能人才普遍学历较高,技术水平较高,所接受的培训比较系统合理。
管理方式方面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在计划经济时期,对于高技能人才的管理还属于粗放型,没有引进国外的高端的管理方法,以及较先进的管理理念。而市场经济时期,经济全面发展,开始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因此这一时期对于高技能人才的管理趋于科学化、人本化。
虽然我国高技能人才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虽然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人数和比例都有所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差了很多。一般发达国家的高技能人才在技能人才的总数达到40%,而我国只有10%左右。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基础比较薄弱,培养体系方面还不是很完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不够健全,还存在着轻视技能劳动与技能劳动者的传统固有观念。因此,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总数量、各类结构构成以及综合素质基本上还不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4 提升高技能人才现状的对策
我国高技能人才的现状不容乐观,为了更好发展我国的经济,就必须下大力气,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迅速提高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与质量。目前的具体目标应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状况,加快培养企业所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还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类技能型人才,并达到以此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发展,并能有效带动各类别和工种的高、中以及初级技能人员的呈梯次发展。
那么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从相关的几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从国家角度来说,国家应从全局考虑,由相关部门颁布和出台有关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政策法规,从总体上带动起全国范围内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的有力氛围。在具体工作细节方面,还要有效进行推动,促使下属部门以及企业还有教育部门和社会培训机构,对国家颁布的政策法规进行有效的执行,使得政策条文落到实处。而且最主要的是要在全国上下改变对于高技能人才的轻视的旧有观念,切实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地位,让人们感受到技能人才的发展良好前途,以及实际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企业角度来说,企业的工作最具体,也是作用较大的。企业需要对高技能人才管理的培养、选拔、评价、流动、使用、保障与激励等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企业要与学校联合参与对高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培养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采取实习基地方式,也可以师傅带徒方式,或者是具体内容的培训方式等。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选拔、评价、流动、使用、保障与激励等几个方面对高技能人才的开发以及技能和素质的提高起决定作用,所以企业应在这几个方面多下功夫。一是要加强企业组织与领导,高度重视技能开发工作。第二是制定相关政策,完善管理制度,以便为培养出优秀技能人才创造有利条。件第三是适应企业内部施工与生产的实际需要,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
这几方面的工作有效作用的发挥,将为高技能人才的总体状况的提升做出重要的贡献。
从个人角度来说,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总体状况的提升应主要由高技能人才个体付出主要的努力。致力于技能工作的人才应关注国家和企业所制定的有关高技能人才的各方面政策,以便确定自身的奋斗方向;第二要按照已确立的目标努力学习专业理论,认真学习他人的优秀经验,还要善于总结个人的经验教训,勤于动手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这些不断提高知识水平与技能水平。第三是要树立技术学习与个人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正确理念,把个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引入到工作中,达到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另外还要认识到培训教育是最简便易行提高个人能力的良好方式,重视参加的每一次的培训教育。要形成主动学习技能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的来说,要提高高技能人才的总体状况,需要国家、企业和高技能人才个体分别付出努力,并且要有效配合。
参考文献:
[1]马林.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思考[J].中国培训,2007(11):22-23.
[2]刘孝祖.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评价方式[J].发展,2010(6):56-57.
[3]李剑锋.组织行为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4]伍双双.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异军突起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从长远角度看,工业机器人正向着造价更低、效率更高、成本回收更快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