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一个非常注重形象的职业,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化社会里教师的形象被社会大众赋予了更多的期待,引入公共关系的形象塑造理论为我们重新审视教师的社会形象、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提供了良好的视角,并为新型教师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以公共关系理论指导大学教师形象塑造,是大众传播潮流背景下教师建设中的一个全新的视野和方向。
一、大学教师形象管理的必要性
( 一) 新兴科技产品发展的冲击
新兴科技产品在最近十年飞速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科技产品的高度发展使颇具视觉冲击的图像无处不在,人类正在进入读图时代。图像的展示已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每个角落发生的事都有可能被人第一时间拍摄下来并传到互联网上,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大学教师的言行同样可能被学生拍摄并上传到网上,成为公众热议的对象,因此大学教师有必要对自己的形象进行管理。
另外,随着新兴科技产品的发展,远程视频教学的兴起也对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形成挑战,大学教师也不可能永远躲在“象牙塔”里,应该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研究、社会热点议题的讨论,敢于在公众传播平台上展示自己。
( 二) 提升高校知名度、美誉度、和谐度的要求
在公共关系的理论中,塑造组织形象是最核心的任务,组织形象的内容一般包括组织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谐度。高校作为一个社会化的有巨大影响力的组织,降低负面影响和避免危机产生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提高自身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谐度,争取社会公众的认可。
( 三) 提高高校教师内部凝聚力的要求
当今中国的大学,特别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往往以团队为中心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积极地宣传本专业的名师、名家,以达到宣传专业,进而宣传学校的目的,同时以名师为中心吸引学生报读,同时带动中青年教师的教研动力,增强内部的凝聚力。
( 四) 有利于发挥大学教育的社会功能
大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塑造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具有极大的示范性作用,进行形象管理,能提升教师的形象内涵,吸引学生的向师性。
教师的一举一动经过媒体的报道,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从而使教育的社会功能得到凸显和放大。
二、大学教师形象塑造的方法
自改革开放以来,公共关系的理论和实践已经逐渐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关注,但在大学教师的形象塑造中,公共关系并未成为一种自觉,形象塑造也缺乏主动性和理论性。按照公共关系的理论,结合中国大学教育实际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大学教师的形象塑造。
( 一) 增强主动性,将形象管理纳入教师的管理目标
按照公共关系的理论,大学教师应该是一个主体,应该主动向客体( 即公共关系的公众) 进行双向沟通和信息交流。在学校中教师的公众就是学生和家长,教师要主动向目标公众传播信息,这个信息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是教师个人魅力的展现,还有观点的碰撞和沟通,所以教师的主动性非常重要。
社会公众对大学教师的形象一般都有这样的共识: 知识渊博、学术造诣深厚、着作等身。大学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学术、学识、修养,因此他们普遍认为不需要刻意塑造外在形象,更不需要主动对外宣传、搞公关。许多大学教师安于清贫,喜欢宁静沉思的学术氛围,不太愿意站在聚光灯下被公众围观,对“学术明星”也颇有微词。其实大学教师应在理念上正视自身形象管理,学习和接受现代公共关系理论,主动维护教师团体形象,将形象管理作为自身管理的重要目标。
( 二) 导入 CIS 系统完善大学教师的个人形象塑造
CIS(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即形象识别系统,目前在企业形象的设计和管理中被广泛应用。
它通过对团队理念、行为和视觉要素的设计,形成对团队的整体识别系统,推进和完善团队形象。教师的形象管理可以借鉴和导入 CIS 形象识别系统。
结合教学团队的目标,根据专业的培养理念、专业团队的标志和管理制度、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等进行设计,通过 QQ、微博、微信、博客等网络媒体平台,设计个人的图标、QQ 说说、形象签名,对社会热点问题发表博客评论,展示个性化的形象。
( 三) 利用多种传播手段和公关活动进行宣传
高校应主动借助现代大众传播手段,借助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布新闻,设立开放日、举行校庆、毕业庆典和校友联谊会、举办展览会、文艺表演、利用微博、微信和个人博客以及 QQ 群等方式对学生、家长、大众等公众进行教师形象宣传。同时应鼓励教师,特别是名师,参与各类公益活动、社区活动,挂职锻炼,承担社会责任。
( 四) 提升危机应对能力
大学校园就像一个小社会,大学教师在这个小社会中,也不可避免地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一些大学教师的不当言行导致这个职业的公共形象受到威胁,例如: 在课堂上对学生或者在社会上对媒体发表错误言论引起公众对教师群体的信任危机,沿袭陈旧老套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不满,不能及时调解学生矛盾造成事态的恶化而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引起的公众质疑和愤慨,对工资待遇不满引起的劳资纠纷,等等。这些不容回避的问题使得大学教师迫切地需要加强危机意识和化解危机的能力。
( 五) 多渠道信息沟通与对话
大学教师的形象成为全民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这对教育改革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依据公共关系的形象塑造理论,教师的形象是内在与外在形象的统一。教师自身形象的塑造是以良好的公众形象和口碑为目标的,社会公众的评价和期望对教师公众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教师的表现与公众的期望相差甚远,就会破坏教师的公众形象。
教师应该多重视与学生、家长及社会公众的沟通对话,在多渠道的良性互动中共建新型的教师形象;社会公众也应以科学和客观的视角、平等宽容的心态来理解大学教师的工作,共同营造一个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社会环境。
( 六) 借助专业团队运作,打造名师品牌
组织形象管理是一个专业、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依靠教师个人单枪匹马地完成这个任务。大学教师在塑造形象的过程中,可以在院系内部设立形象管理的相应机制,成立相应的人员团队,还可以聘请专业的公关公司来做顾问,参与策划宣传高校名师的形象,打造品牌效应。
( 七) 尝试个性化教学模式,树立新型的教师形象
在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学生被海量信息的洪流淹没了,这就对大学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进行个性化的改革,可以尝试教学视频窄播,面向有特定需要的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此外,远程视频教学是一种满足学习者个性化要求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跨地区、跨国界甚至跨专业进行感兴趣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教师的受众不再只限于课堂上的学生,有可能是社会上的任何人。这首先对教师的知识技能产生了很高的要求,也成为促进教师注重形象管理的一个契机。
参考文献:
[1] 张玲莉.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练国铮.谈教师的知名度[J].吉林教育研究,1991( 3) .
[3] 胡德海.人生与教师修养[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20世纪80年代,亚历山大温特(AlexanderWendt)的社会建构主义跻身国际关系理论范式中的重要席位。自此,该范式时常被用于解释一国外交政策模式与取向。近年来,它也被用于一种重要理论视角以探究公共外交。我国侨办于2011年底明确提出并致力于构筑侨务公共...